分享

古代中医是如何实现它的简便易廉的?

 跟我学中医 2021-05-30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中医在古代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业,不仅收入高,而且受人敬仰。很多人不解,为什么古代的中医很多收费非常低廉,对很多穷人甚至不收费,仍然积累了不小的财富呢?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中医的个体形式。

中医几千年来一直是个体形式,这是中医简便易廉的关键。具体地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中医是全科,什么病都可以治,一个中医就相当于一个全科医院。这是因为中医是根据整体决定局部的系统学原理,用恢复整体平衡的办法来治病的,只要身体平衡了,整体的管理就恢复了,局部病变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这不象西医,分科严重,不同的部位就需要不同的医生,还有很多特殊的部门,如手术。

而中医呢?一个人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比如,中医诊断,不少中医仅仅靠把脉就可以诊断所有疾病,不象西医用各种各样的精密仪器,检测的项目就数十个,每一个检测项目就有好几个人。再如中医治疗,开方仅仅靠一支笔,一张纸,马上就可以完成。而西医需要找不同的医生,一个西医院往往需要上百人,甚至上千人。

或许有人会问,一个中医怎么的工作量不可能超过一个医院?其实不然,如果中医水平高超,动作熟练,治病的量并不少。比如,台湾的张步桃老中医,一天能够治疗几百人,国内也有一个老中医,运用五运六气推算治病,一百也能够治疗上百人。而一个中医院也不见得有这么多病人。

试想,一个人干了几十个人的活,当然成本就非常低了。即使收费很低廉,也能够挣不少的钱。

其次,中医是一门绝技,一般不会轻易传人。而要学会这门技术,学徒往往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最起码是为师傅白干两三年。简单地说,跟师从学徒开始,师傅除了管吃管住,是不会开工资的。这样一来,一个中医,带两三个徒弟,就更容易完成更多的工作了。比如有的徒弟抓药,有的徒弟帮徒弟针灸、按摩,甚至计账等。几个人的工作量,只需要一个人的成本,当然收入就显得高了。

解放后,中国的中医主要走的是中医院的形式,这种形式无形中大大增加了中医治疗的成本。别的不说,中医院再小,也五脏俱全,部门不会少。比如管理部门,大的还有党委,工会等,财务,计价,抓药,挂号,卫生,保卫等,每一部门都需要几个人,这样下来,最起码是几十人。而他们的工作在过去一个中医带两个徒弟就完成了。而西医呢?它是标准化治疗,规模化大大降低了成本。显然,用中医院这种形式和西医相对抗,无疑就是用自己之短对西医之长,完败是必然的。

现在的中医院,为了生存,每一个中医头上都有定额的任务,完不成就要扣工资或奖金。于是,为了生存,就必须把中医的价格提起来,甚至不惜小病大治,多开药,败坏了中医的形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真正有良心的中医在中医院根本干不下去,因为你要用简便易廉的方法治病,中医院的生存怎么办?医院根本也容不下这样的中医。

中医要战胜西医,必须以己之长对西医之短。而中医之长就在于治各种病,简便易廉,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让中医走个体化道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