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传习15(蒙卦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1-05-31

周易传习15(蒙卦------蒙以养正1)

原创2021-05-31 14:21:23·明心见性止于至善
周易传习15(蒙卦------蒙以养正1)

艮上坎下

蒙卦(坎下艮上) 山水蒙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 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 渎则不告”, 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物生方稚, 蒙昧未明,以坎遇艮,止于险地。卦象山高水深,处山下有险之地。卦德内险外阻,有遇险而止之意。其行艰难,莫知所为 ,故其名为蒙。

六爻四阴为蒙者,二阳为发蒙之人,蒙虽稚昧未通,然真明内含,天良未凿。九二以刚局中,乘可亨之机,行时中之道,发众阴之蒙,而六五以柔中应之,阴阳相求,中德相应,有感必通,故蒙有亨道也。

我,九二。“童蒙”,六五。二以刚明之贤德处于下,五以巽顺之童蒙居于上,二当视五可否而应之,匪我求童蒙。五当致其精一以扣问二,童蒙求我。待其求而后教,故其心相应而不违,则其受命也如响。正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云。五致敬尽礼而后往,其尊德乐道志应于二也。初筮则其志专一,故告。再三则烦渎,故不告,盖童蒙之求师,与人之求神,其道一也。以刚中者,九二以刚居中,故能告而有节,必待诚敬一意以求己而始告之。童蒙之时,天真未散,粹然纯一,赤子之心,便当以正道涵养扩充其正性,是乃作圣之功。涵养正性, 全在“童蒙”之时。若“童蒙”之时, 无所养而失其正,则他日欲克念作圣,不可得矣。二虽刚中,然居阴,戒之以利贞。明者之养蒙, 与蒙者之自养,皆利于以正。童蒙求我;初筮告;蒙从养正,皆时中也。我求童蒙,志未应而遽欲亨之; 再三渎而亦告之;辨之不早,过正而后养,皆非时中也。

周易传习15(蒙卦------蒙以养正1)

大意是说:“屯代表物之始生,蒙则代表初生之时处于幼维无知、蒙昧未发的状态。但是对其进行启蒙教育,开发引导以后,会有亨通的发展前途。艮为山, 有止意。坎为水, 有险意。蒙卦象征山下有险,遇险而止。以亨行时中,九二遵循时中之道对蒙昧者进行谆谆教导,使蒙昧得以启迪,结果朝着亨通有利的方向发展,究其原因,关键在于行“时中”之道。中就是孔子讲的中庸之道,指在天地自然之道的正中运行,即不太过,又不不及, 是要求“随时变通”。时则是指与时势一致,是要求“合乎时宜”。时中之道是蒙卦所讨论的核心思想。蒙昧者应当自觉诚心地向发蒙者请教,而发蒙者不能强制性地向蒙昧者被动灌输。所以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这种阴阳相求,中德相应的志应关系是建立在蒙昧者本身诚心求教的基础上的,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启蒙的效果。“初筮告”,以刚中也。是说蒙昧者有诚心求教之意,发蒙者当以刚中之道为其启迪蒙昧。“再三渎, 渎则不告”, 渎蒙也。蒙昧者亵渎轻慢,毫无诚心求教之意,即便发蒙者悉心教导,也不会达到启蒙的效果。“蒙以养正,圣功也。”发蒙者开发培养蒙昧者内在固有的纯正美德,使之发而中节,合乎中道,走上正轨,这是至圣之功。

周易传习15(蒙卦------蒙以养正1)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外卦为艮,为山为止,不宜前进,内卦为坎,为水为险,不可久处,故曰蒙。

泉水始出,微细迟缓,但其行果决,虽难不避,这就是果行。高山静止,水自下出,无穷无尽,犹如水之有本,根底深厚,这就是育德。泉出山下,为山所蒙,不能一泻千里,但泉水终将奔流到海不复回,君子观天道以推人事,当培养果行育德的品德。

君子体坎之刚中,果其行以自修,无畏难而苟安;法艮之止,育其德以居仁,不急功近利,遽而求效。 泉方出山,去江海较,但不疑其远,失志不渝,百折必达,其行果断坚决,果则天下无不可成之行。泉源之出水,在平原陆地,其流易竭,但蕴蓄于山,涓涓细流,不息不急,则行果而居之有余,能够淡然处之, 德厚能载。水之始出者,必行而有渐也。君子观蒙之象,果其行如水之必行,育其德如山之为本。

周易传习15(蒙卦------蒙以养正1)

蒙卦初六爻,发蒙之道教刑宽严相济。九二爻,施教之道涵育曲成不遗。六三爻,不屑之教见弃无德之女。六四爻,孤陋自处甘致困蒙之吝。六五爻,心纯不杂诚可亲贤取善。上九爻,击蒙以刚御寇贵当其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