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逝去的乐罗古镇

 找不着北找南 2021-05-31

  纪明教

  我受法戈先生委托,要我写一篇关于乐罗古镇的文稿,载在《望楼河》杂志,法戈先生说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倡议恢复乐罗古城历史原貌,使其成为今天的一座旅游风情古镇,是有深远历史意义的。
  我和法戈坐三脚丁游遍乐罗古城,称其为古城,其实连古城的踪影也找不到,因为时代久远,沧海桑田,法戈先生指这指那说这是县古县衙,这是古驿站,那是德化书院,那是基督教堂马林山,这是南海光福寺……可是,往日古老厚重的城墙上,城墙残垣断壁,处处透露出苍凉悲壮的气息。我漫步在千年沧桑的乐罗古道上,内心生出一丝苍凉。

  一、古县史实

  西汉时,在今海南岛的珠崖郡和儋耳郡2个郡、16个县中,儋耳郡领5个县,可考为儋耳县、至来县、九龙县3个县,大致范围是从海南岛西北部的今临高县往西,经儋县、昌江黎族自治县,至西南部的东方黎族自治县;珠崖郡领11个县,可考为瞫都县、玳瑁县、苟中县、紫贝县、颜卢县、山南县、临振县、乐罗县8个县,西汉初元三年(前46年),废珠崖郡,入朱卢县,属合浦郡。乐罗县: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置乐罗县,隶属珠崖郡。县治所设在乐罗村德化驿,即今乐东黎族自治县乐罗镇乐罗村荣村坡。西汉初元三年(前46年),废乐罗县,入朱卢县,属合浦郡。辖区约在今乐东黎族自治县境内。
  《汉书?元帝纪》载:“元帝三年春……珠崖郡山南县反,博谋群臣,待诏贾捐之以为宜弃珠厓,救民饥馑……乃罢珠厓……
  ”明正德《琼台志?古迹》载:“乐罗县在州西一百里,今见有乐罗村德化驿,按:隋后无此名,恐汉十六县之数。” 清代《崖州志》卷五建置志?古迹:“乐罗废县,在城西八十里,即今乐罗村德化驿。隋后无此县名,疑汉时十六县之一。见《贾捐之传》。”,以上摘自海南史志。
  乐罗古县在唐初被废,设德化驿,成了朝庭官员来往歇息之地。
  明朝正统年间,崖州划分乡、都,分设坊厢、都、里。设乐罗里(相当于现在的镇)辖:乐罗、罗马、四所、海坡、中灶、箩蜜头、遥山(乌山)、鸭脚园、椰子园、莺歌村、抱驾、抱岁、秦标、赖肚园、山园道、皇悦、打蚊道、荷口、槐脚、三间村、、刀柄头、陈世村、酸梅园、茅坡、窑上、田套、球尾灶。
  民国元年(1911年),国民政府废直属州,恢复崖州。民国九年,因海崖之滨盛产珍珠,官府取珠崖和古崖州之义,将崖州改为崖县。自此时起,乐罗一直隶属崖县。崖县四区区府多设在乐罗市(后迁九所市)。
  为什么在乐罗设县府?因为乐罗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古称六螺,因开基之时挖到六个螺而得名。它西边是望楼河。望楼河入海口是望楼港。东南是罗马港,罗马港直通乐罗东部大木桥,地理位十分重要。当时陆路闭塞,主要靠海上交通。乐罗土地肥沃,水源好,以稻米称著。乐罗是崖州汉人最早的聚居地,为历代水陆交通枢纽。这里人口周密,商业繁荣,人文荟萃,民风淳朴,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个古代文化名镇。

  二、 简述古城
  乐罗古城,又称六螺城,始建于西汉元封元年,古城呈方形,开三门,古城方圆十二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东西南北各设一门,均有城楼,四角还有角楼。 由南城门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铺比肩而设,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城内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自西向东纵穿了八条街巷,整个城市呈棋盘式布局,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南北对峙的两座城楼。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古城 的古朴、别致、优雅。
  古城内,文献楼、南城门楼、五华楼,北城门楼一字排开,巍峨雄壮,使古城透出一种诱人气韵。街道两旁,民居古香古色。不论是古城的街道、广场牌坊、桥梁还是民居装饰、庭院小品、槛联匾额、碑刻条石,无不渗透地方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无不充分体现地方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展现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丰富内容。
  全城面积达3平方公里,开两个城门。一个面向西面临望楼河,叫西门,面临望楼港。望楼港从望楼河出海口至乐罗古城西门,船是泊在码头里的。一个面向东南面临罗马港,叫南门。古罗马港是至乐罗大桥(木桥),在野沟开个东码头。自古乐罗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古城内的旅游业和商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主要包括旅游、餐饮、住宿、商业、休闲娱乐、文化等各种业态。它是以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平民化、世俗化的百姓古雅民居为主体的“建筑群是一座至今还存活着的文化古城。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中心发展区以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为轴线,钟楼、鼓楼和城楼为标志,古城老街具有浓郁古朴和地方特色的明清建筑风格,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旅游价值。
  1、县衙署位于衙门街中段路北,坐北朝南,东西宽131米,南北长188米,占地2.66万平方米。建筑群主从有序,布局对称,前朝后寝,左文右武。衙门外,左翼有观风楼,右翼有乐楼,前有照壁.衙门内,沿中轴线自南而北有仪门3间 、牌坊1座 、大堂5间 、宅门3间、二堂5间、内宅5间、大仙楼3间。仪门外之东西厢窑(房)各7间为赋役房。大堂前东西厢各11间,为吏、户、礼、兵、刑、工房。大堂两旁设赞政厅、銮驾库各3间 。宅内各层均有东西厢房。衙署东部有彰瘅亭,自南而北又有钏楼 、土地祠 。 
  2、文庙。文庙建于金大定年间,规模宏大。庙外有两大坊,东曰“德配天地”,西曰“道冠古今”,属两庙共有。庙内的主要建筑,有棂星门、戟门、大成殿、东西两庑、乡贤祠、孝悌忠义祠、崇圣祠、文昌祠、奎光楼、敬一亭以及供教学使用的明伦堂、斋房、教谕宅、训导宅等。由亭、殿、门、庑、祠组成三进院落,更为恢宏、庄重、婉雅、俊逸。
  3、南海光福寺。建于隋朝,是坐北朝南的,寺庙大概布局。大雄宝殿为寺庙中心主体建筑。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毗卢殿或藏经楼(阁)、方丈室等。寺院山门建成殿堂式,至少中间那座大门盖成殿堂式,叫“山门殿”。殿内塑有两尊金刚力士像,形貌雄伟,怒目想向,手持金刚杵以镇慑妖魔鬼怪。左边的力士怒目张口,右边的力士怒颜闭唇。进山门之后,有钟、鼓二楼相对。左(东)为钟楼,右(西)为鼓楼。一般早晨先敲钟,以鼓相应;傍晚则先击鼓,以钟相应。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殿宇显得更加气派庄严
  4、五凤楼,始建于宋万历年间,楼高29米,楼台三叠,屋担八角,为层甍三重担结构,基呈亚字形,共24个飞檐,就象五只彩凤展翅来仪,故名五凤楼。天花板上绘有龙凤呈祥等图案,线条流畅,色彩绚丽,
  5、“贞节牌坊”,自古乐罗有“贞节牌坊”二十二个,通常是古时用来表彰一些或死了丈夫长年不改嫁,或自杀殉葬,而符合当时年代道德要求,流传特异事迹的女性,为其兴建的牌坊建筑。
  6、古码头。乐罗古老码头有两个,一个在古城西,临望楼港;一个在城东南,临罗马港。停泊着来往于泉州、南安、安溪的木帆船,最多时竟达一百多条。码头是山珍海味的转换地,山里的香菇、木耳、茶叶、草纸、香末、木炭等都挑到这里装船,从泉州等地用木船运来的布匹、丝绸、食盐、海产、百货、煤油等则到这里卸货。
  7、陈家大院。陈家大院昔日共建8处院落,门头高大,屋宇相连,楼檐叠层,高低错落。整个建筑群分别由南北两条 纵向的甬道将8个院落串连起来,形成大院套小院、小院连大院的建筑格局。那风韵独特的出檐楼,雕刻精美的檐下隔屏,中西合壁的拱卷门窗,都折射出往日这座官宅的极尽豪华。更为有趣的是,在院落之间,还横贯有数条狭窄的通道,有的通道在墙洞中还置有碾磨和水井,这些回转狭窄的通道,深藏在高墙耸立的院落间,生人进去如入迷宫。传说陈圣与在陈家大院教书发生一桩移花接木的故事。
  8、基督教堂。基督教堂位于古城东南马林山,始建于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面积有四五百平方米,为传教士冶基善所建。教堂主体结构为土木结构、四撇水瓦屋顶,保持着西欧教堂的风格,又具有浓郁的中建筑特色,是一座中西结合式教堂。
  教堂内有一大厅可容200人左右。厅堂后壁悬挂基督教救世主耶蘇受难像。门口上面写《福音堂》三个大字和一副对联:
  萃五洲同结善缘庆登福音难回其助上帝
  避群魔乃谈真道钦崇基督庶几有利中邦
  附近几十里的村庄,如望楼、罗马、十所、四所、九所等地多数老者均信其教。每逢星期日都到教堂拜上帝,接受洗礼者近百之众。任光在教堂接受教育。
  9、庙寺
  有文昌庙、神山庙、三教堂(书院)琼文会馆、东莞会馆和东南西北四坊有四个“土地公庙”。
  文昌庙位于乐罗村东南方,康熙年间建,咸丰六年改为乐育学堂,1915年乐育学校改为崖县县立第二高级小学校。1942年被日寇拆去建黄流军用飞机场。
  神山庙与文昌庙相并立,康熙年间建。光绪十四年并人乐育学堂。
  三教堂(佛、道、儒),位于村的北方,建于明末清初,村民常来这里祷神拜佛,保佑平安。
  村的东南西北四坊还建立四个“土地公庙”(俗称庙子),每逢元宵节人们都到这里来“求丁”、“求物”求中者来年送还。
  10、祠堂
  乐罗村大、人多,全村有20多姓氏。凡大姓都设有祠堂。祠堂由姓族内有文化、有名望的人管理。又指定一人当“庙祝公”,专为庙内年节烧香、点灯祀奉先人。祠堂里有几亩或十几亩水田,由掌握祠堂的人摆布。这些人降仗权势,任意侵吞祠堂内的财粮,土改时凡管祠堂的人多被划为地主。全村祠堂有:陈氏二甲祠堂、陈氏九甲祠堂、颜氏祠堂、林氏祠堂、周氏祠堂、吴氏祠堂、潘氏祠堂、容氏祠堂、符氏祠堂、蔡氏祠堂等。
  ,解放初期全村有1950户,人口6100人。现在全村有2100户。解放前全村水田3200亩,园地3100亩。现在全村水田5915亩,旱田320亩。
  全村姓氏有:陈、林、颜、周、张、黄、王、吴、符、蔡、容、罗、邢、胡、潘、黎、朱、吉、苏、李、徐、卢、关、欧、谭等二十五个姓氏,其中姓氏最大,人数最多的是陈姓、颜姓和林姓,三个姓氏人数几乎占全村的一半。
  明清以来,乐罗文化教育事业日臻发展,望子成龙曾为村人所重视。有钱人家总是聘请家庭塾师教诲子弟。清朝解元陈圣屿曾在本村陈姓一大户当过家庭塾师。咸丰恩贡生颜睿同里人为祀奉先贤和训诲学子。其中较为出色的是老颜祠堂。老颜祠堂是清朝的古建筑,四合院式的结构,高大宽敞的门厅和正殿依次分列在中轴线上,雕刻精美,前进正殿面宽三开间,两侧施扇面墙,光滑宜人的青石基座。前廊施有卷棚顶,月梁上雕饰着龙凤图案,龙舞九天呈吉祥,彩凤云间现如意,龙凤都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祠堂里还有一口大钟和一棵高大的红棉树。1972年,当时的公社领导头脑发热,下令将老颜祠堂拆去建设公社礼堂。这一古建筑就这样给毁了!
  11、德化书院。清咸丰六年,德化驿被改设为德化书院。德化书院是当时崖四区的最高学府。德化书院古崖州书院之一,咸丰六年(1856)乐罗人在德化驿旧址建立,又称德化学社,位于今海南省乐东县九所镇乐罗村。乐罗是崖州文化的重镇,明清以来文化教育事业日臻发展,望子成龙是村中古老的传统。有钱人家不惜金钱聘请私塾教师教诲子弟。书院曾接纳“琼州三杰”之一陈圣屿(儋州人)、陈式平(崖州官村人)开坛兴教,崖州才子举人吉大文也曾在此主讲,育化了一代乐罗学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德化书院改为乐育学堂,1915年又改为崖县县立第二高级小学校。在德化驿旧址创建起德化书院(又称学社)。这里山清水秀,环境幽雅,显然是教书、读书和作育人才的地方。相传被称为琼州三杰的陈圣屿(儋州人),陈式平(崖州官村人)曾在德化书院任教。光绪十四年,德化书院改为乐育学堂,其后物换星移,人事变迁,学堂停办,仅存乡绅设立的私塾。
  12、乐罗骑楼、会馆。从清末时期就有人开始闯南洋,很多老房子就是那些从南洋衣锦还乡的商人们修建的住宅或商铺,建筑风格是典型的南洋风格:门窗、墙柱的精美雕刻,一层都是石柱支撑的骑楼,因为南洋雨水太多,骑楼的建筑是为了便于人们在雨天出行,即使下着雨,也可以走在骑楼宽敞的房檐遮盖下。
  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曾经是城镇的主要建筑形式。其实,商业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流行欧洲,近代才传至世界各地。乐罗骑楼建筑,从传统建筑、中西兼容并蓄的近代建筑到彰显时代气息的现代建筑,都形成形态各异、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涵盖了传统民居、寺院庙宇、亭台楼阁等经典建筑,涵盖乐罗开埠以来骑楼会馆、教堂、学堂庭园等中西结合的精品建筑,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都市建筑精品。
  会馆。清朝开始,从广东南海、东莞、汕头和岛内琼山、文昌等地来这里建屋创业的商户有好几十家,乐罗老街在那一时期相继出现了“东莞会馆”、“琼文会馆”等等,聚居在新街两旁的商店多以经营百货、纱布、药材、香烟、花生油等为主。较具规模的有三民店、美昌店、吴明记、悦昌行、美利堂、成记等,除了经营百货,还兼营药材、香烟等生意,个体商贩几十家,鱼贩、米贩、菜贩、肉摊不乏其人,商品种类应有尽有。精明的乐罗商人还输出大米、薯粉、瓜子等到西营(湛江)、赤坎、江门、北海、海口等地销售,换回纱布、药材、洋纱、烟草、文具等必需品供应市场,乐罗市场曾出现一派繁华景象。
  13、崖州民歌的发源地。乐罗,也叫六螺,古称六螺。古代文化名镇,它西边是望楼河。望楼河入海口是望楼港。东南使是罗马港,罗马港直通乐罗东部大木桥,地理位十分重要。当时陆路闭塞,主要靠海上交通。乐罗土地肥沃,水源好,以稻米称著。古乐罗是汉代十六县之一,县城在今乐罗村东南,是崖州汉人最早的聚居地,为历代水陆交通枢纽。这里人口周密,商业繁荣,人文荟萃,民风淳朴,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崖州民歌的发源地。成为崖州民歌的昌盛地,各色各样的民歌如《王昭君歌》,《薜仁贵征东征》,《民族英雄岳飞歌》等都是从乐罗村里专著出来,据民歌专家陈运江先生说“乐罗是崖州民歌的发源地”。 乐罗又是崖县民间文化最璀璨、民间艺人最为集中的地方。这里有着自古以来流传广泛的各种各样的民歌、民谣,例如《王昭君歌》、《薛仁贵歌》、《林攀桂歌》、《陈三五娘》、《摇儿歌》等,有时白天或是晚上空闲时,就会有一些爱好者三五成群地用当地方言围唱这些歌曲。
  14、古镇骄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乐罗古城虽然不见了,但是它的文脉仍然存在,仍在滋养着乐罗人民。从不完全统计,明末至清末时期,乐罗村考取恩贡、岁贡、拔贡榜有(18人)。慕容献,今九所镇乐罗村委会人,明代天启年间岁贡。颜乃华,今九所镇乐罗村委会人,清代康熙年间恩贡。陈孔文,今九所镇乐罗村委会人,清乾隆年间恩贡。吴邦彦,今九所镇乐罗村委会人,清乾隆年间恩贡。陈敬修,今九所镇乐罗村委会人,清嘉庆年间恩贡。蔡廷凤,今九所镇乐罗村委会人,清道光年间恩贡。颜睿,字晴岩,今九所镇乐罗村委会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