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父亲肖永平(11)配合大军 解放全州

 探秘桂北 2021-05-31

        忆往昔峥嵘岁月 肖军义 

    大塘屋战斗结束后的第5天,在全州县城东门外湘江东岸的钵盂山,游击队与解放军123师侦察连会师,1117日凌晨,配合解放大军解放了全州县城。

解放了全州县城后,阳雄飞和傅一屏召开了路东支队的第一、三、六大队的领导干部和有关同志参加的会议。决定成立工作委员会,由阳雄飞和傅一屏负责,具体分工,第一大队长兼政委肖永平,负责军事方面的工作,维持社会治安,严防敌人破坏,派部队随同解放军向前追击敌人,并派人迅速通知我各部队配合解放军作战(仅在桂林以北的兴安县光华铺、大溶江和灵川县甘棠渡等处,就歼敌3000余人)

;第三大队长兼政委陆绍双负责宣传工作,动员散出去的群众回家,商店开门营业,宣传人民币的合法性和与光洋的比价问题,组织接待站招待来往同志,组织民工听候调遣,管理渡船,保证交通畅通无阻。

第六大队长邓崇济负集粮食、蔬菜、肉类、柴草等,保证过境部队的供给。

22日,省委副书记何伟来到全县。接着,桂林地委、专署的领导同志也来了。阳雄飞和傅一屏向他们汇报情况,并在何伟主持下,共同研究抽调桂北解放总队一部分大队以上干部,调整充实到全县(县长邓崇、六大队队长)、灌阳(副县长蒋念洁、六大队副大队长)、兴安(县长李裕平、五大队政委)、灵川(县长阳至冠、九大队队长)、资源(副县长阳至元、后代理县长、十五大队队长)五县的县领导班子

在桂林榕湖饭店白公馆,在何伟主持下,总队长兼政委吴腾芳和阳雄飞以及肖一舟等同志又讨论、调整充实了临桂(书记陈亮、总队政治部主任)、县长(傅一屏、总队参谋长)、阳朔(县长诸葛鑫、十大队政委)、永福(副县长黄宝敬、七大队政委)义宁(副县长李文澄、十二大队政委,现属临桂)、龙胜(副县长陈基义、十三大队队长)五县的领导班子。这时,桂林地区10个县的领导班子都建立了。接着,又建立了区、乡两级政权,这对支前、维持地方治安、肃清残敌、恢复生产,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94911月末,总队所属各大队作了部分调整:第一、十、十一等三个大队于兴安编为桂北人民解放总队主力支队,支队长张俊,下辖三个大队,即原第十大队改为第一大队,原第一大队改为第二大队,原第十ー大队改为第三大队:第三、五、六、七、九、十二、十三、十五等九个大队建制不变,配合大军参加桂北各县追歼残匪,维持社会治安,做好支前工作。

为做好大军入境前的工作,针对白崇禧的“坚壁清野”和破坏交通设施,妄图切断野战军给养和交通,阻滞解放军追歼,桂北总队各大队动员群众组建了县、乡支前委员会,从全州黄沙河至永福阳朔四百里交通线上,分段设立了供给站,保证进入广西的大军在吃、住、行等各方面都得到很好的解决。据《广西日报》1949124日报道,第13兵团在大溶江粮站领取粮草时,有位同志感激而愉快地说:“有了游击队,有了群众,我们就不怕敌人了”。如大军过资源县时,游击队组织1200多人支前,做饭、烧茶水、安排吃饭、带路和报告敌情。据全州、兴安阳、资源、临桂五县不完全统计,筹得粮食753万多公斤、稻草255万多公斤、木柴164万多公斤、木材7000多根,马45匹。

四野首长于19491126电报中共中央军委、华中局称:“公铁路两侧,过去有我游击队活动并与我取得联系,依靠他们动员群众回来更容易,全州及白沙铺、兴安等地正由他们筹粮并集中粮食,”“桂北总队路东支队集中全州,路西支队集中兴安,由他们维持治安。沿公路附近较大圩镇,亦有武工队活动,沿途帮助我军带路,对我帮助很大。”《广西日报》19124月报道:“野战军一位领导说我们从北打到南,后一段路处处困难,最大困难是粮草供应紧张,不谙民情,难找向导,社会秩序混乱。没想到进入桂北后,处处方便,什么困难都得到妥善解决,使我们好像又是经过解放区,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地追歼敌人。”

正如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方方给中央的电报中说的,广西省农委领导的地区武装斗争“全区以桂北发展较快、较好”。

桂林人口数据公布!男性比女性多8万人,雁山区“大学生”比例超5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