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亲相爱:一个“渣男”引发的三代人爱的教育

 格林眼 2021-06-02

当今中国银幕的一大怪象是,好片子总是排片受冷。这里说的好片子一般都是偏安静的、偏文艺的、偏小投资的、没那么娱乐没那么爆米花的,还有,往往其实是观影口碑很不错的。

张艾嘉执导的《相亲相爱》(Love Education)是又一部中招的片子。

排片少,少到我常去的影院竟然周六没有排片,对街的那家影院也只是17点多一场、22点多一场,与黄金时间无缘。

排片少,自然票房不会高。

上映两天,实时票房不到500万……

不是所有排片少的片子都可以像《百鸟朝凤》那样下跪博关注或者《二十二》那样靠口碑倒逼院线的。

最终今天看的是17点多的那场,上座率极高,几乎爆满。我们只能坐最后一排的角落。

还是很张艾嘉的涓流潺潺风格,很生活化,家长里短,没有大场面。

片子是关于亲情的,带出三代人的情感世界,也触碰了我们现实生活的一些痛点,例如中年夫妻的相处之道、母女的矛盾和隔阂、对于父母辈感情的自我映射、爱情与面包的拉扯取舍,甚至还有中国特色繁琐办证制度的白描(庆幸的是现在国家简政放权在开证明方面已经进度很多了)。

最主线的故事是,张艾嘉的母亲过世,她此前去世的父亲有两个妻子,一个是住在河南城里的张母,一个是河南乡下的原配,父亲是葬在乡下的,张想把父亲的坟迁回城里和母亲合葬,但乡下原配不同意,由此引发两方情与理的角力。

张父听起来像是个渣男,有发妻,却离家数十年未归,在他乡再起炉灶过起另外的生活。其实中国旧时代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尤其知名的一些文学大佬,都是迫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老家娶了亲后,出去闯世界,遇到灵魂更契合的人就又结婚生子了,对于糟糠之妻,可能余生未再见,只是寄点家用回去就算尽职了,却让一个女人在丈夫活着时守活寡、丈夫死了后还要守坟。

在这里当然无意再纠结和批判什么重婚罪,时代有其局限,人也有自身的局限。只是这局限的后果,终归也是要人来承担和化解。

饰演原配的这位老演员,她的演技非常关键,决定了矛盾合理性和能不能催泪。所幸,呈现出来的效果非常了得,一个沉默、倔强、痴情还带点幽默的“姥姥”,人物立住了,形象还很饱满,行为的逻辑性也能自圆其说,所以在2017年听起来略显魔幻的老式一夫二妻也不出戏。片子没有明确指明时间背景,但提到1990年张艾嘉和丈夫去北京(那时应该还没生女),而片子女儿是二十多岁的样子,所以推算起来也是当下的故事了。

田壮壮这个角色很有味道,作为丈夫,当驾校教练的他似乎有点唯唯诺诺窝囊,在家里主要是妻子做主,作为父亲,是大写的慈父,能一起逛书店买卡片,女儿任性要离家也不会阻拦,女儿交了个“不入流”的男友也只敢告诉父亲,得知女儿偷了户口本想偷偷结婚未果,也没有发怒,只是感叹幸好没接成,相信每个子女都希望有这样一个温和的可以沟通的父亲,而他也是好丈夫形象的写照,可能没钱没权,在外面不会高声为你跟人吵,但不代表他不man,不跟你争,不是我没理,是我爱你就让着你,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因为是奶茶迷弟,所以要格外提一下刘若英。她演田壮壮的邻居,也是他的学员,很漂亮有风情,迷糊分不清左右,常会缠着田壮壮给他开小灶练车,引发张艾嘉吃醋。可不是什么小三戏码,刘若英的气质摆在那,即使驾考过了后和田壮壮喝酒庆祝回来遇到张艾嘉,也只是可爱撒娇而已。最逗趣的是田壮壮后来买了新车,想和张艾嘉在退休后外出旅行,彼此一诉衷肠找回了相爱时的初心,张艾嘉苦中带笑地说“这车不能让王太太(刘若英)坐”。

言语复述剧情,文字表达观感,在画面面前都是无力的,有机会的话你还是要亲自看一下片子,两个小时的时间,感受一下人物是如何在爱中挣扎、摸索、确认和成长。然后反观自身,你一定会明白,爱是本能,但也确实是需要学习的。如何爱人,就是你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

其实影片卡司是相当豪华的,女主角张艾嘉、著名导演田壮壮这次当男主角,还有郎月婷(《喊山》的女主)、宋宁峰(才知道宋宁改名了),以及老戏骨吴彦姝(《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里的奶奶 ),绿叶也星光熠熠,耿乐、李雪健、刘若英、王志文、谭维维。排片少票房低,着实可惜了。

值得一提的是,该片获得了第54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著剧本、最佳原创电影歌曲7项提名。

11月25日金马颁奖,祝《相亲相爱》好运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