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微笑如歌 2021-06-02

1.D 仅产生痛觉未涉及效应器,不属于反射;非条件反射活动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与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D 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植物人具有呼吸和心跳,也能排尿、排便,呼吸中枢在脑干,排尿、排便反射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H区是听觉性语言中枢,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3.A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兴奋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受损时,刺激仍能引起发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是脊髓,为低级神经中枢,若损伤,将会影响泌尿、四肢运动等方面功能。

4.D 神经纤维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突触小体上完成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5.A 有感觉说明感受器和传入神经正常,受伤部位是腰部,不可能损伤右下肢运动的效应器,因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的受损部位可能是传出神经或脊髓内的神经中枢。

6.A 图中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后膜,是突触小泡,是突触间隙,是突触后膜上的递质受体。突触间隙内充满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受体特异性识别的神经递质;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突触后膜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释放至突触间隙中的方式为胞吐,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

7.D 根据糖蛋白可判断为细胞内侧,为细胞外侧。a点时为静息状态,此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通过通道蛋白,不断从内侧向外侧移动;bc过程中膜内外电位逆转的主要原因是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b点时的电位差为0,膜两侧的电位相等。

8.B 神经细胞A与神经细胞B之间相互联系的结构称为突触,图中表示突触小泡,其内的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A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A,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使多巴胺的作用时间延长;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发生改变,产生神经冲动;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是单方向的。

9.A 从图中信息可知,②③途径消耗ATP,故属于主动运输;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也能引起动作电位的形成;Na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大量内流会形成动作电位,故图中表示K表示Na,正常情况下K细胞外浓度低于细胞内;静息时,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10.C 乙酰胆碱和羟色胺是两种不同的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也不相同;若乙神经元兴奋,会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羟色胺,引起丙神经元抑制;乙酰胆碱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乙神经元)上,因此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则甲神经元无法释放神经递质,因此乙神经元膜电位不能发生变化。

11.A 轴突膜处于状态时,此时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所形成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消耗ATP;从开始出现K外流,以恢复形成静息电位,此时K通道大量开放;若使用有机磷农药,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乙酰胆碱不能被分解,导致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b,从而使b持续兴奋;若使用蝎毒,由于蝎毒抑制Na通道的打开,导致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神经元不能产生兴奋,因此,不会出现肌肉抽搐症状。

12.A 由题图可知,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Cl通道打开,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膜电位仍为外正内负;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兴奋;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都是抑制突触后膜兴奋,阻碍神经冲动的传递;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图示过程。

13.(1)图甲中是感受器,是神经中枢,是效应器,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呼吸中枢位于脑干。(2)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其中突触间隙属于内环境。膝跳反射由两个神经元构成。(3)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因此肌肉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从题中信息可知,渐冻人有感觉。

答案:(1) 下丘脑 脑干 (2) 长 突触间隙 两 (3)效应器 有 (4)

14.(1)a处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传到a点后,膜两侧电位为外负内正。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引起Na内流。(2)尿意由大脑皮层(f)产生,大脑皮层产生的神经冲动由d传至c(脊髓),然后通过传出神经(a)到达效应器。(3)甲、乙都能产生尿意,说明感受器、传入神经be、大脑皮层均正常。甲能排尿,说明感受器、传入神经b、低级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a及效应器都正常,出现尿失禁 说明甲不能有意识控制排尿,最可能的原因是低级中枢不受高级中枢调控,即d受损。乙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可能是反射弧上低级神经中枢c或传出神经a受损,或者ca同时受损。(4)逼尿肌开始收缩是系统的工作效果,该工作效果又作为信息,引起逼尿肌进一步收缩,这种调节属于()反馈调节。

答案:(1)外负内正 Na (2)fdca

(3)d c(aac) (4)属于

15.(1)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中;当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2)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如果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会阻碍多巴胺的回收,因此突触间隙的多巴胺会增多,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减弱。(3)抑制性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可以释放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能够促进Cl内流,从而使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电位增强,不能产生兴奋;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由于不能产生兴奋,因此多巴胺的释放受到抑制,释放量减少;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多巴胺释放量增加。

答案:(1)突触小泡 受体 (2)增加 减弱 (3)内流 受到抑制 减少 多巴胺释放增加

在陪伴中共同成长,在实践和思考中完善自我,用心倾听拔节声;学习习惯、日常行为,竞赛、自招、志愿指导,且行且钻研;细细品味教育教学之美,努力做个好教师,做最好的自己。

跨过那站着的前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