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是现代医学常见病、多发病,居耳科三大难题(耳鸣、耳聋、耳眩晕)之首。据临床统计,成人中有17%~20%患有耳鸣,学龄儿童约有15%,65岁以上的老人发生率可达28%,一般来说,如果只是偶尔出现了耳鸣但无其他耳部疾病,也不影响生活、工作、休息,大家可以不必在意。但是如果耳鸣不断加重,影响了睡眠、工作和生活,那么我们必须引起重视。 耳鸣主要责之肝脾现代医学认为,耳鸣是指在周围环境中无相应声源或电刺激存在的情况下,患者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声音的一种主观症状,常伴随听力减退、失眠、心烦、注意力无法集中、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国外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耳鸣的患病率约为10%~15%,约1%~2%患者受耳鸣严重影响,约0.5%患者不能正常生活。 由于耳鸣与疼痛一样,是一种主观的感觉,西医主要用扩张血管、营养神经、镇静安神等药物协同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病情易复发、治标不治本且不良反应较多等缺点。因此耳鸣已经成为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顽症之一。 中医对耳鸣的认识在《内经》中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如“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又如“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两者都是作为一个症状而非疾病出现,后《诸病源候论》将其列为耳疾中一候,耳鸣开始作为病名出现。 而且中医认为耳鸣的发生与五脏六腑皆有所联系,其中与肾、肝、脾相关最为密切。但由于现代社会人们肆食生冷、嗜食肥甘厚昧、饮食不规律、生活起居失常引起脾胃运化功能障碍,易使痰湿内生。且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社会压力大,人们易激动、愤怒、抑郁,则致使肝失条达,疏泄失常郁火攻窍。 脾胃与耳窍的关系《灵枢·邪气藏府病》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上走于耳而为听。” 中医认为,耳居头府两旁,为气血精微及清阳之气上行之巅,脾胃为后天之本,耳窍有赖于精气血津液的濡养方能发挥正常的功能,离不开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耳为清阳之窍,脾之升清之功对维持耳窍的轻灵之性至关重要。若脾气虚弱,不能生化气血上奉于耳,则耳窍经脉失于濡养,发为耳鸣。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谷气通于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九窍者,五脏主之,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由于现代人生活和工作压力大,许多人都会养成熬夜的不良习惯,加上饮食多以肥甘厚腻为主,从而导致脾胃气虚,清阳不升,耳窍失养。 症见耳鸣时轻时重,鸣声较低,音量不大,劳累后加重,亦可见蹲下站起时加重,偶有耳内突然空虚或发凉,兼有神疲乏力,头晕眼花,少气懒言,心悸气短,面黄少华,四肢倦怠,纳少便溏,舌淡红或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肝与耳窍的关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首先提出:“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指出肝木之气郁结,失于疏泄条达,久而化火,上扰耳窍,导致耳鸣这一病机。若肝的疏泄功能失调,肝失条达,或情志抑郁,肝气不舒,气机郁结,则气机逆乱,随经络上扰清窍入耳,清窍壅塞,则可致耳鸣、耳聋。同时若肝郁化火,郁火日久,易灼伤阴液,致耳失濡养,则进一步加重耳鸣、耳聋。 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正日益加重人们心理负荷,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因此临床中许多耳鸣患者在临床就诊中会表现出抑郁、焦虑、敏感、易怒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也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两者可能互为因果,常常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此证型耳鸣可随情绪而变化,平素多见情志不宁、耳部胀闷不适,临床表现多伴有胸胁或少腹胀痛、走窜不定、情志抑郁、善太息、头痛或眩晕,口干口苦、夜寐欠佳、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弦细涩等。 另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肾主耳……在窍为耳”,《证治准绳·杂病·耳》云:“气通乎耳……肾气充足,则耳闻而聪”。肾有主宰耳的生理发育及生理活动的作用。肾输送五脏精气,肾精充足,上濡耳窍,则听觉敏捷。肝与肾密切相关,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肝血须依赖肾精的滋养生化,肾精又须肝血化精不断地补充。如果肝血不足,则肾精生化无源,髓海空虚,耳窍失养,则发耳鸣。若肝阳上亢,消烁阴精,亦会出现肾精损耗,髓海亏空,导致耳鸣。 辨明脏腑,分型而治脾位居中焦,脾胃互为表里,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故而脾虚会直接影响到胃以及其他脏腑功能失调。补中益气汤则恰好能起到健脾补中益气和升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胃气虚和中气下陷等病症,从而治疗脾虚型耳鸣有效。 方中重用黄芪为君药,黄芪味甘微温,具有补益中气和升提阳气固护肌表的功效。配伍臣药人参、炙甘草、白术可以甘温益气和补气健脾,臣药与黄芪合用,以增强它的补中益气之功效,炙甘草还可以调和诸药。气虚日久势必可致营血亏虚,所以用当归和营养血,它可以协助人参和黄芪以补气养血;陈皮功效理气和胃,能使各种药物补气而不产生气滞之证,所以当归、陈皮共为佐药。少量升麻、柴胡为佐使药,可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方中诸药合用,使气虚者得以补之,气陷者得以升之,元气充沛,清阳得以升,则诸病症自然得愈 而针对肝郁气滞型耳鸣,则多以柴胡舒肝散进行治疗。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是疏肝解郁的代表方剂,由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炙甘草组成。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香附疏肝理气,助柴胡解肝郁;川芎行气活血,助柴胡解肝经之瘀滞。二药相合,增其行气止痛之功,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行滞;白芍、炙甘草养血柔肝,为佐药。炙甘草兼调诸药,亦为使药之用。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行气之功,使肝气条达,血脉通畅,而营卫自合,可缓解患者的耳鸣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 需要注意的是,耳鸣的病因复杂,主要和肝、脾、肾等脏器相关,而且吸烟、饮酒、肥胖、熬夜等不良习惯,也是导致耳鸣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改善生活中不良习惯,不仅能够降低耳鸣的发生率,对于治疗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当出现耳鸣的时候,我们需第一时间排查是否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如没有,则需再根据中医辨证论治进行治疗,切勿擅自食用药物,防止症状加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