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点亮人生,知识改变命运

 麦秸工作室 2021-06-02

读书点燃了我的文学梦

读书点亮人生,知识改变命运。当我在键盘里敲下这几行字时,已是八月底的一个夜晚,望着书架上那些摆放有序的书籍时,我突然发现已经许久没去翻阅了,与此同时,却不由得怀想起最初的那段阅读时光。

往事落日般斜映在河面,我捡拾起停留在心间那些闪光的片段,一些停留在记忆的心田:那年五岁的我坐在外公的怀里,一双粗糙的大手正在教一双稚嫩的小手翻看一本关于刘文学的画册,外公缓缓地讲述画中的少年英雄……一直记得这是我记事起第一次与一本书的近距离接触,我也记起了从舅舅家借来的那套《说岳全传》,从此这些小人书伴着我的童年一点点长大。

我儿时的阅读被那套小人书点燃后,开始寻找其他的读物,祖母在纺车下哼出的童谣,母亲在田间讲述的传说已满足不了我对这个世界浓厚的认知和渴望,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家里的书更是少得可怜,我开始翻箱倒柜,除了父亲箱底下厚厚的毛选外,别无所获。

就这样我进入了小学。从“aoe”到“ABC”,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尤其喜欢语文课,除了在课堂用心听讲外,也在课余认识了郑渊洁笔下的“皮皮鲁”和《365夜故事》里的每一个主人公,我至今仍保存着那本小册子,上面全是当时剪贴报刊上的好文章和抄录的诗句,村子的人见父亲都说,“这孩子将来肯定是上大学的料”。

后来去五里外的镇上读初中,刚开始我是老师眼里的重点培养对象,到后来却成为一个叛逆学生,这其间的故事实在精彩,我不想在此花大的篇幅描述。除了对语文课毕恭毕敬外,我把金庸、梁羽生、古龙的武侠小说都搬到了别的课上,除了每周的作文课还算优异,其他功课的成绩都不甚理想。1994年临近中考,我却退学告别了三年的校园时光。

“你根本就不是这犁上的铧。”父亲叹了口气,我就开始了学习农事,和父亲一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一到农闲,我更是捧起了厚厚的大部头,开始了“读书万卷,神交古人”。

和田里的农作物打了一年交道后,我决定背着行囊南下打工,由于没有学历只能从事最底层的工种,从此工地、车间,流水线都留下了我劳作的身影。由于远离故土,乡愁铺天盖来又无法遣散,我就躺在架子床上看书学习。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我常常这样鞭策自己。随着阅读的增多和阅历的增长,我内心蕴藏已久的文学梦便开始蠢蠢欲动了。从六年前慕名来到绍兴后愈加强烈,我不敢说我是奔鲁迅先生而来,但至少是受了教科书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影响。我在绍兴最初的工作是小区保安,感谢这段时日,我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阅读上,每月总要在菲薄的薪水中“抠”出一部分用来买书,或去书店蹭书。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这一路走来的脚步让我开始了思考,思考这些带着时代烙印的打工词组和无数个和我一样奔波的身影,我开始了记录。

经过一段时间的蛰伏,我的诗作从开始的泥牛入海到后来在国内外各大刊物频频发表,并获各类征文大奖,因为写诗结交了很多同道中人,我的打工身份也被媒体报道,随后也被评为“十佳新绍兴人”称号。因为创作成绩优异,2012年我加入了绍兴市作家协会,并出版了诗集,2013年我也被浙江省作协吸收为会员。如今的我因为写作特长而在一家杂志做编辑工作,我要说的是,是读书点亮了我的人生,是文学改变了我的命运。

读书使人明辨是非,书也是人生中最好的老师。先哲王充也曾说过,“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享受美好的阅读时光,捡拾闪光的片段珍藏在心间。我想,这其间的受益和其中的快乐,不啻于此吧!

        很多时候,生活就像一扇正要打开的窗子,有诸多可供想象和阅读的空间。而我最初的想象,是五岁那年与书的结缘,我日后的阅读必定跟这段经历有关。在水乡绍兴,我更想全方位打开这扇窗,让我阅读的视野更加广阔和深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