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斋藤绫:我一无所有,灵魂千疮百孔,你还会爱我吗?

 江昭和 2021-06-02

这是属于我们的时间,就我和你。


《东京女子图鉴》以女主角斋藤绫重返东京,邂逅一场新的爱情落下帷幕。

她和男友两个人挽着手,在阳光清淡的日子并肩前行。

没有轰轰烈烈、如胶似漆,多了返璞归真、散漫坚定。

这幅画面,如若单独裁剪下来未必不是美好而令人向往的。

但是纵观斋藤绫这沿途的情路坎坷,难免不会令人觉着慨叹唏嘘。

一颗心,经过千锤百炼,换来的必然是千疮百孔。

千疮百孔的结果是,不会轻易犯错,以身试险,但此生终究杯弓蛇影。

曾经为之闻鸡起舞的情情爱爱,到了如此境地,还能稀稀落落剩下什么?

或者可以问一问,到了斋藤绫这个境界,还需要爱情吗?

需要。

为什么不需要?

一个不再以物质作为依赖寄托,而是作为锦上添花点缀品的女人,或许更在乎爱情带来的精神滋养。

一个房子守不住她,她可以自己给自己买房子;

一件华美的大衣、一双名贵的鞋子守不住她,她曾经得到过更好的;

一嘴的甜言蜜语守不住她,她看过最俊朗的外表、听过最温柔的呢喃,却也目睹了最不堪的灵魂。

这个阶段的女性是最可怕的,欲望依旧丰盛,但是内心早已看遍人世的真真假假。

过尽千帆,满目沧桑不是说说而已的。

往往一个人站在身前,一举手一投足,早已看透前世今生,几斤几两。

看得太清醒好吗?

当然好。

不会容易上当受骗。

但是,太聪明的人不会快乐,因为快乐某种程度上需要浅薄。

*

以世俗的标准来看,斋藤绫算得上是成功女性。

拥有一份薪酬不菲的工作,被人生的起起落落锻炼出了成熟的气质,积累了可观的阅历。

套用一句亦舒的话讲,在婚恋市场上,男人若是尘沙,她未必不能吹一吹再挑拣。

然而,太平庸的男人入不得法眼,太耀眼的男人又自有锐利挑剔眼光。

到最后,只能是“旗鼓相当”,或者略胜一筹之辈。

且不说这一段位的理想人选少之又少,再加上谈情说爱的磋磨和锤炼,最后能够留下什么?

以及,天平上称量,强强联手、等量齐观的结合,内里究竟有多少“爱”的成分?

是不是,纵使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美中不足今方信?

曾经的她不过也是在十字路口挤红绿灯的三千芸芸众生里的一位,如今她终于能透过玻璃窗以俯瞰的视角去“冷眼旁观”。

并非真的能够置身事外,只是高度不同,所见所思所想所悟终究不能同日而语。

享受着云端看厮杀的骄傲,也得吞吐高处不胜寒的寂寥。

午夜梦回,斋藤绫是否也想问一句——

像《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那首纸醉金迷之后,浮华泡影里杯盘狼藉的歌唱的:

“你是否依然还爱我,当我一无所有,只剩伤痕累累的灵魂?”

人世间,浪漫痴情的叶芝究竟太少,锱铢必较的甲乙丙丁太多。

*

没有人生来成功。

刚来东京的时候,斋藤绫像一切从小地方而来的姑娘,对大都市的繁华景行行止,对未来怀有万千憧憬,但是囿于现实困境而束手束脚。

住房租低廉的地段,穿着朴素而没有章法,除了工作之外便是与同事们流连各种联谊聚会,以此实现与这座城市的紧密结合。

不断增加自己的见识,不断积累自己的人脉。

和一个同样普通的男人相遇相爱,直到分开。

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直到渐渐触及天花板而“及时止损”。

在这座城市呆得越久,难免就会越来越被这座城市的气质所深深濡染。

这座城市的气质是什么?

无论是东京、纽约,还是巴黎、北京,一切的大都市,即便各如其面,但却也有着笼统而本质的相似之处。

那就是“欲望”——最丰盛的、最复杂的、最难得的、最危险的,都在这里。

只要你有能力,只要你愿意为之付出代价,你想要的,都可以得到。

如果不是这里,再也不可能是别处。

正是这种甜蜜又危险的诱惑,驱使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男男女女,不断向这里汇聚。

在这里欣欣向荣,在这里满身疲惫,在这里点石成金,在这里零落成泥。

“欲望”,让斋藤绫对象征着“尊贵、华丽、精致、美好”的高级餐厅、顶级住宅区充满着无穷的向往,并且一步步朝之迈进。

也是“欲望”,让斋藤绫离开一个男人,又奔赴另外一个男人的怀抱——

从平凡普通的白领,到出身不俗的富二代,从外表平庸但事业有成的男人,到年轻英俊,温暖甜腻的咖啡厅侍应生,从不期然做了别人的第三者,到邂逅一个看似“刚刚好”的“知己”,当然,还有那个明晃晃将“阶层”放在台面上说的相亲男。

虽然到最后,厌倦了东京生活的斋藤绫,依然回到了这里,但是此时此地的斋藤绫,绝非昔日的斋藤绫。

至少她不会再执着于追求所谓的“高大上”的幻想,变得更加务实、贴切和圆润。

虽然看透了这座城市的冷清与残酷,名和利的耀眼和尖锐,但是斋藤绫也并没有真的就“四大皆空,六根清净”。

结尾与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女人相遇,便是极其少巧妙的隐喻。

一方面,她可以是自己欲望的投射——那个衣着富贵、举止潇洒淡定的女郎,就是她内心向往憧憬的自己;

另一方面,她也可以是生活在东京的任何一个女人,拥有着无穷的渴望,怀揣着不甘平庸的野心,要么正狼奔豕突在路上,要么已经举重若轻地享受着。

是的,总有人拥有你渴望拥有的一切,总有一个地方,承载着你无处安放的欲望。

这就是大城市的魅力之所在。

没有人能够抵达,每个人都奔波在路上,喘息不止,目光迷离,爱与恨,痛与乐,绵密交织。

*

斋藤绫这一路的转变,借助男人而集中体现。

第一个男友,在栖身东京的第一站结识——相貌英俊,性格憨厚,然而,普通白领,平凡至极,两个人可以在寒冷的冬日吃着街边的小吃乐不可支,但斋藤绫对于东京、对于生活的愿景远远不止于此。

于是,斋藤绫开始了义无反顾的“跳跃之旅”。

第二个男友,事业有成,出身富贵之家,他能够带着她出入顶级餐厅,满足她“30岁之前能够进这家餐厅吃饭的女人才算好女人”的愿望,然而,她却不是他心目中的完美结婚对象,他以拒不相见作为回应的方式,她在一次次的碰壁之后幡然醒悟。

第三个男友,品味独到,气质稳妥,知道什么样的打扮才算高雅、什么样的甜点该配什么样的包装,而且初见斋藤绫即送她昂贵的高跟鞋,但他是一个有妇之夫,且从未想过两个人的关系能够深入一层,不过只是把她当作正常生活之外的一种消遣和慰藉,只是蛋糕上的甜点,她以“恶作剧”的方式结束了这一段无疾而终的感情。

第四个男友,应该说第一任丈夫,凭借着一人之力在37岁的时候买下位于丰洲的高级公寓,也有一份收入不凡的工作,然而婚姻里的琐细凌乱,平淡杂碎轻易就将两个人之间的矛盾暴露出来,而丈夫的“出轨”更是这段危如累卵的婚姻的导火索。

第五个男友,年轻英俊,在咖啡厅当侍应生,温柔痴情,用时下流行语,是典型的“小奶狗”,斋藤绫固然喜欢和他待在一起,但是一个男孩儿始终是一个男孩儿,而斋藤绫却不是情窦初开、未经世事的少女,活在当下、享乐主义、对人生怀持着随波逐流态度的情人终究不能久长,何况,他还是一个借抚慰“少妇春心”而维持“美好生活”的小白脸。

第六个男友,匆匆浮现,不能知根知底,但是透过结尾那零星片段,也能够了解,这个男人是能够与斋藤绫“惺惺相惜”的,或者都在东京这样的大都市经历过生活的磨炼,或者都曾遭逢过几场不成功的恋爱,所以彼此内心的言不由衷与欲言又止,都能懂得。

至于那个算不上恋人的相亲男,虽然戏份颇少,却贡献出了最掷地有声的真理。

这个社会有其板上钉钉的规则,而人力是微渺的。

有些东西,不是单单有愿力就能够轻易实现的,有些圈子不是想融入就能够真的融入的。

也正是这几句话,让斋藤绫更加深切地明白,东京这座流光溢彩的城市背后,那些冷酷森严,令人窒息茫然的禁忌。

多年以后,回到东京生活最开始的地方,那个男人,音容宛在。

然而他早已是另一个女人的寄托,是另一个孩子心里的大山。

感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斋藤绫,也只好一笑了之。

*

这一路走来,一个女人能够经历的,斋藤绫几乎都经历过;一个女人能从一个男人身上获得的,她也都获得过。

而这许多波折辛苦,或许都只是在启发斋藤绫:

世间没有所谓的白马王子,更没有完美的爱情和婚姻。

没有人会在原地等你,因为时间会让每个人都皈依各自的堤岸。

所有的得到,都必须付出代价。

而这代价,是热情、是希望、是光阴。

不同的男人,不同的出身,不同的秉性,不同的境遇,无论长久抑或短暂,终究都会在斋藤绫的生命里留下印记。

像那句俗套的话说的,人这一生,谁不会遇上几个渣男?

其实两个人没有走到一起,说渣男不渣男都是负气话。

一个恶行罄竹难书的渣男,未必不会在某一个女郎的石榴裙下流连忘返。

说到尽头,不过只是缘分未到,火候未到。

自然可以怨天尤人,然而劳心劳力,大可不必,积累功夫,留做他用,多多益善。

也许《东京女子图鉴》最后的戛然而止,才是最好的结局。

因为谁知道,这个男人是不是就是避风港和桃花源呢?

或许这世间,本就没有避风港和桃花源,如果有的话,那也只能像亦舒在小说《我们不是天使》里说的:

“我要争取的,绝不是男朋友,他救不了我,只有我自己能救自己。

到时候,就算灵魂千疮百孔,也能够自我安慰一句——

除了玲珑剔透的爱,晶莹无暇的快乐,其它的我都有了,或者曾经有过。

那么,也不算可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