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着一颗沧桑的老心,去听蔡琴。

 江昭和 2021-06-02

「午夜的收音机,轻轻传来一首歌……」

《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的第一句一浮现在并不「人满为患」的蔡琴的演唱会现场,我的眼泪,早已应声而落。

我倒不是为着爱情「患得患失」,或者「忧郁凄迷」。

虽然未必没有一个,常常渴望柔情倾诉的人,但是生活的粗砺与跌宕,往往会让那一句句深深浅浅的情话,无可奈何地淹没入口中。

我只是恍惚间,仿佛在这「寂静的嘹亮、深沉的柔情」里,想起了少年时的自己,还有如今早已不再有事没事哼起这首歌的妈。

当我还是个无知无忧的孩童的时候,妈的双腿还是修长的,神情常常是清冷的,她喜欢梳马尾、穿牛仔裤,紧致细长的腿扎进高高的长筒皮靴里,显得如此的骄傲和孤冷。

我走在她身边,常常充满安全感,甚至是一种浓郁的膜拜感。

因为她向来是不会牵着我的手的,我只能亦步亦趋地跟着她,就是这一小段一小段的距离,种下了我内心,对妈妈最初的迷恋与畏惧。

常常,她就会幽幽地唱起这首歌,我亦不知道这背后,藏着她怎样细细的情愫,我是不能问的,她也是不屑于与我分享的。

我只是从那种歌声里,猝不及防地听出了一种深不见底、虚无缥缈的寂寞。

那种寂寞,就像我偶尔午睡醒来,阳光落在竹席上,点点波纹荡漾,而电扇的叶片还在悠悠地转动,转得无穷无尽,转得无怨无悔。

我揉着惺忪的眼,家里只有我一人,我仿佛被人遗弃在角落,我仿佛已错过这世间许多,无论是美好,还是遗憾,总之已然是错过。

我常常想,我就是从那一刻开始「老」的。

这种被遗弃的感觉,日久天长地伴随着我,像是窖藏一颗杏子,期待很久很久的将来,能够酿造出某种恍如隔世的芬芳。

不知彼时彼刻的妈妈,又是错觉自己被什么遗弃?又或者,自己不知不觉地,将什么遗弃?

遗弃在那华丽凄艳的夕阳中,遗弃在那细语呢喃的晚风里。

虽然是要到很多年之后,我才能够拾得起这种滋味。

*

很多年后,当她开始与我分享零零碎碎的岁月片段,有关她的少女时期,有关她的青春,有关她与爸爸相识的最初,有关她在孕育子女时候的坎坷苦涩,以及满足甜蜜……

我才恍然发现,原来这样熟悉又陌生的妈妈,曾经也是一个性格跳脱、与众不同、执拗感性的女同学。

原来她也经历过情窦初开,经历过与自己的父母的对抗与妥协,在成为一个任劳任怨的母亲之前,她也走过一段又一段风风火火、磕磕绊绊的路。

后来,妈妈很少再唱起这首歌——

不再幽幽唱起的,还有《何日君再来》、《夜来香》的痴痴恋慕,那些流金岁月里的老歌——

对于妈妈而言,已经是老歌,对于我来说,更是如此,然而我依然迷恋。

这份迷恋,或许正植根于此。

童年,未必是生命的魔镜,永远笃定严酷地宣誓着命定的真理,但童年,潜藏着我们苍茫一生的诸多岁月真相。

光阴荏苒,曾经一片情深唱着「Will you still love me tomorrow」的童安格已经老了。

然而,老去的又何止是童安格,还有「变得」越来越矮的妈妈,和越来越独立的我。

这一刻,我多希望她就坐在我身旁,和我一起听着蔡琴,或者跟着哼唱几声,如果她还记得歌词的话,不知道她的眼睛,会不会润湿?

她又是否会一如我怀念她的青春韶华一般地,怀念我曾经的幼稚懵懂?

这一滴一滴泪,原来是可一而不可再的岁月。

是她的,也是我的。

*

在此之前,当我在现场找到自己的位置的时候,不出所料,身边坐着的,以中老年人士居多。

他们或许比我爸妈年长,或者年轻一点。

不知道听着蔡琴的他们,和听着蔡琴的我,会否有一样的情绪流动?

当然不会——

他们的人生阅历、他们的情感累积,注定了一首歌不仅仅只是一首简单的歌,更是无数的往昔岁月的「回光返照」,也是层层叠叠的红尘情事的交织缠绕。

说的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其实又何尝不是人生如歌、歌如人生。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首歌,这首歌里有欢笑眼泪、有欣喜哀愁、有情深缘浅、有恍然如梦。

谁又不曾在暗夜里自问「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在撩动心扉」

根本没有一丝风,原来酒不醉人人自醉。

谁又不曾站在某个人身前,而产生旖旎缱绻的心声——「有情天地,我满心欢喜」

这份欢喜,不知会绵延到几时?

但我们能珍惜一刻,便是一刻的价值连城。

谁又不曾怅然若失,走过迷途幽暗,忽然有一天大彻大悟——「让它淡淡地来,让它好好地去」

没有比平淡,更高级的人生。

当我们经历过摇曳多姿、体会过山环水绕。

一切滋味,到得尽头,其实只是平淡。

一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但是这份滋味,需要绵绵不尽的人世历练作为支撑。

蔡琴自己就曾说过,二十几岁的时候,虽然声音是成熟甚而「老练」的,然而她哪里能够懂得,什么是「浪花的手」,又如何「恰似你的温柔」。

这一晃,四十一年过去。

如今称得上饱经沧桑的她站在台上,着一袭红裙,慢条斯理地卸下了耳环、手上的戒指,还有脚上的鞋履,有些忐忑与惊喜地重新拿起了她的吉他,唱起了《Dora》和《你的眼神》。

经历过高山低谷,也品尝过爱与寂寞,此刻的她,一定是懂得的。

我们都是这样的,慢慢地、钝重地,听懂一首歌。

坐在我身旁的他们,或许也是懂得的。

*

放眼望去,如我一般年纪的,不是没有,却也不算多。

中途有个二十五岁的年轻男人和蔡琴产生互动,蔡琴一如始终地幽默里流露着坦荡自信与智慧地说:

「你喜欢蔡琴的歌,是了不起的25岁。」

这句话,瞬间击中我心坎。

倒不是说这个年纪喜欢她,就真的有多么了不起,只是在一个光怪陆离的社会里,有人喜欢趋之若鹜地追随着喧闹与浮华,更应该有人能够安安静静、怀着一颗沧桑的老心去听这些如水般潺湲流淌的老歌——蔡琴的歌。

蔡琴的声音如她的性情一般的豪迈大气、辽阔宽广、自信洒脱,柔情却不煽情,果敢当中又深藏着细腻,具有一种抚慰和平息诸多纷扰的力量。

诚然她的声音并不柔软,也不纤细,不清亮,也不高亢,但在这份沧桑厚重里,我们也能感受到「温柔」。

在这温柔里,岁月变得波光粼粼,得失变得云淡风轻。

像是在说,这人世间的一切情爱波澜、生涯哀愁,都是可以轻描淡写的;

像是在轻轻拍你的肩,告诉你一些有关人生得失成败、爱情梦幻泡影的心情,她都经历过、她都体会过,她不会嘲笑你,或者是审判你,但是她希望你用心听,用心走将来的每一步路,不要急躁、不要怨怼,我们都会慢慢获得解脱。

这些有关人生冷暖、情路坎坷的经验,不仅仅从她的歌里能够领略得到,从她在演唱会当中的话语里,我们一样能够品尝一二。

记忆犹新的是,她说——

「爱情不能勉强的,没有就是没有,走了就是走了,现实生活中,哪能这么温柔地唱出来?」

「真正好的电影,是因为剧本,真正好的剧本,是因为它抄袭了我们的人生。可是,电影只有两个小时……人生,是需要熬,需要煎……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哭……假如我是清流水,我也不回头。」

她还说——

「记住,真正的力量感不是大声,是温——柔——」

最后那两个字,她说得仿佛格外用力。

因为这是发自内心的,她或许最渴望让别人听到的词语。

这也是我尤其喜欢的一个词语。

因为真正的温柔,诞生于内心的坚定。

因为愿意给世界以温柔呵护的人,其实都有一颗千疮百孔的心。

她,一边向台下的听众娓娓道来,一边数度哽咽,几欲落泪。

她自然是为自己落泪,但被她的话语触动的我们,不也是在为自己落泪?

起初,我以为在听到《恰似你的温柔》的时候,会情动于中,谁知整场演唱会下来,真正泪眼朦胧的,除了一开始的《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另一首竟然是《张三的歌》

几年前,每每听到那轻松欢快的旋律,整个人几欲手舞足蹈,这样一首乐观积极、令人心生舒畅的歌,为什么在几年后会让我这般动容呢?

因为我终于能够体会,所有的乐观明媚,其实都是寂寞辛酸结出来的果实累累。

我们听得见的希望与昂扬,其实是多少不堪回首与心灰意冷的衍生品。

明媚的底色,原来是苍凉。

这一份苍凉,摊开来,原来就是人生。

我们听蔡琴,听的是波光粼粼、白云悠悠的人生,听的是蓦然回首,听的是云淡风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