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校之道(7)|静悄悄的革命——聚焦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的“文心教育”(三)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1-06-02

05

学生本位的翻转课堂


【王  静】没有不变的学习环境,但课堂却是永远的阵地。在教育教学中,以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作为永远的追求。其中,爱心是基础,尊重是前提,方法是保障。老师用心“经营“,把积极正向的课堂氛围视为一种影响、一种激励、一种了解和鼓舞。学校的发展就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同时,离不开教育创新,离不开教师的潜心育人。随着教育数字化、信息化、国际化发展潮流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建设成为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主渠道。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我们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翻转课堂”和“智慧教室”的尝试与应用研究。以“团队发展”的思路,深入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创新的有效融合。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翻转课堂”和“智慧课堂”的教学改革,促进了教育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转变,推进了教育的发展。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师自身优势组建了“课程教改研究工作坊”,引导教师潜心研究,把学科研究和实践的主动权放给教师,坚持聚焦课堂,让课堂成为变革和探究的主阵地。学校“翻转课堂与智慧教室”建设与应用研究团队,齐心协力,共同研发。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实现学校推进新课改、发展特色化办学的设想。

【陶继新】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但不是教师一霸天下的地方。因为任何好的课堂教学,学生都应当成为积极的参与者,甚至成为学习的主力军。“翻转课堂与智慧教室”则让课堂成为师生智慧碰撞的生命场。对于信息技术,学生有着天然的兴趣,甚至一学就会。所以,翻转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景象,大都呈现出热火朝天之势。不过,这并不等于说教师的作用可有可无了,甚至可以这样说,教师的作用更大。因为它要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一旦进入热闹非凡的状态,往往会让时间拉长。如何既不打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把控好教学的时间,这当是一门学问。所以,有些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对某些环节就作了时间的标记,让教案不只是一个摆设,而是成为执行方案。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训练,比如小组之间的合作,发言时的节奏与形态,以及必要的文化约定等,都要进行培训。当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这些学习方式,在各个操作流程中都能游刃有余时,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为此,就要求教师既要更加精确与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又要对翻转课堂与智慧教室学之甚精,还要具备相应的教学机制。如此等等,为老师们提出一个新的课题,也让教师的发展跃升到一个新的平台。

【王  静】是的,您的点评与指导正是当前在学习情境、学习资源空前丰富之时,如何引导我们的教师从关注教的行为转向关注学习后的变化?改变我们的课堂、提升教学有效性切入点在哪?如何体现?课堂如何在更高层面上把保守与超越统一起来?基于这些,我们把当前教育界关注的课堂教学改革热点结合到自己的课堂改革中,从理论走进了实践。在实践中,真正在“以学生为本”、“加强自主学习”等方面不断追求超越时下、超越时限。它的灵魂在于创造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开放的学习环境。从这个意义上,它就不是对口或适应,不是外在与被动,而是内生与主动的,指向学生学习的未来效能,养成自主发展、培养有更多领悟与作为的人。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经历了不论何种形式的课堂学习之后是否发生了切切实实的转变。对于教师来说,转变了角色,“从讲台上的圣人转变成身边的指导者”。从知识传授与互动的课堂空间扩大至网络空间的传授与互动,延伸了课堂对话,实现了教学对话主体的多极化,扩大了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的空间。

【陶继新】课堂成为“内生与主动的”,生成“指向学生学习的未来效能”的时候,则具有了真正的效益。我有一个讲座,题目叫《高效教学的道与术》,其中就谈到您所说的未来效能问题。因为有的人在研究高效教学的时候,只是将眼睛盯在当下,盯在学生考试成绩上,至于未来能不能有一个长远的发展,几乎不予考虑。我认为,这样的高效,是一种畸形的高效,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因为它不是内生的,也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甚至纯然是为了应试而进行的。所以,它扼杀了学生发展的潜能,让孩子们未来发展的空间大大缩减。所以,高效教学就有一个不少人忽略了的问题:是只有当下高效,还是特别关注了未来的高效。你们从孩子未来生命成长考虑,立足当下,更瞩目未来,让高效教学有了持久的发展效益。

06

多元评价的智慧管理


【王  静】随着发展与需求,我校逐渐形成了激励式管理模式,建起了文东教师导航式成长档案和激励式评价体系,借助课程的整合,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的开发,信息平台的运用,激起了教师自我发展、合力研究、共同成长的激情,激发出教师发展内动力,成为文东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学校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开辟新途径,采用适合师生共同发展的合理多元化评价,完善师生评价体系。多元评价既重视学生的成绩,也重视学生品德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让学生在评价中感觉成功的快乐,汲取奋进的动力,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陶继新】多元评价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它符合新时代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培养要求。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求,也可以很好地发展。关键是如何引导改变他们的思维定势,去新造风景。如何让他们更快更好地找到自我发展、迅速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您所谈的关注过程评价问题,人们多关注结果,这无可非议;不可思议的是只关注结果,而不关注过程。其实,过程是“拳脚功夫”的基本组合,非常美丽。任何的结果,都有一个与之相应的过程。不过,结果的显现,有的时间要长一些,有的会短一些。所以,作为评价,不能急功近利,而应当关注近期结果的同时,还要关注长期效应甚至终身发展走向。诚如您言,要为学生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王  静】有效的学校管理一方面要基于完善的规章制度,一方面要关注如何创造能够让教师最大限度地体会到职业幸福感的环境,让每位教师在平衡的心态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是一种富有智慧的管理方法,是更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只有核心价值观而没有定法,要求管理者必须关注教师心理,构建适合学校自身价值取向的文化氛围,以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家校关系”、“和谐的教师关系”、“和谐的管理关系”等,以促进教师心态的平衡,体验职业幸福为旨归。在管理评价的探究过程中,我们不妨回归评价的本质,让评价直接作用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更多地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

【陶继新】上面您谈到的教师评价问题中有一句话特别重要:“让每位教师在平衡的心态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这里面至少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要有平衡的心态。当下一些教师工作得并不幸福,甚至很压抑,职业倦怠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很多,而您所谈到几个“和谐”,当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第二层意义是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更为重要。每个教师都有成长的意义与价值。教师应当具备奉献精神,但绝对不能一直徘徊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悲哀之中。孔子教了一辈子书,而且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更重要的是,他终生也在快乐且发展着,最终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所以,当教师有了自身价值实现的时候,他一定是快乐的。我在全国采访一些名师的时候,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他们工作强度很大,可是,他们反而乐在其中,身体也非常好。比如魏书生,几十年几乎没得过病。原因非止一端,而其自身持续发展,几乎天天可以听到生命拔节的声响,这样还会有倦怠吗?还能不幸福吗?

-全文完-

原载于《名校之道——陶继新对话名校长(7)》,陶继新 著;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9年10月第1版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