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个词形容林巧稚,我觉得只有“活菩萨”最为恰切。在林巧稚接生的婴儿中,有一个叫袁小孩,出生于1929年8月13日。日后,这个袁小孩成为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其实,无论这5万多名婴儿成为科学家,还是普通人,甚至长大做了坏事,当他们来到人间的那一刻,都是最可宝贵的生命。林巧稚之所以选择妇产科,就是看到当时妇女所遭遇的疾苦。那时妇科病占妇女发病率的2/3,产妇死亡率为1.76%。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西医的普及,可能会有很多人出生即死亡,还有很多人早早地失去母亲。林巧稚最大的特点是对待事业极度认真负责,身上显耀着令人尊敬的协和精神。1941年,协和医院被迫关闭,林巧稚在胡同诊所里继续治病救人。1949年10月1日,她收到参加开国大典的邀请函。为了医学事业,她遵照与协和的约定,立誓终生不婚不育,其他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场所便是病房,存在的价值便是治病救人。”她留下了50万字的《妇科肿瘤学》,也留下的“又是一个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三个,真好!”的弥留呓语。 外国人称她为“中国的圣母玛丽苏”,在中国人心里她就是可亲可敬的“活菩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