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听去年高考考点预测的视频与重写今年语文考点预测

 帝子飞618 2021-06-03

     录完去年浙江高考语文考前考点解读的视频,与今日相隔的时间将近一年。

     今天,又要重写今年浙江语文高考考点的解读,就不得不重听这段老视频。去年这段视频,是从高考材料的角度编写考点。从材料的性质推断高考真题,视频中如“暗示”“替换”“转化”“图片”“意象切入与组合”“身份”“挫折教育”“古诗尾句的议论”“比较阅读”等考点在浙考阅读与作文中都有涉及。甚至图片题,所选图片与真题图片也是一致的。尤其是两道答题出现“翻新”考点,与选材的“替换”“转化”考点是一致的。唯一遗憾的是,是考前对“小说结构紧凑”这个考点,是有所整理的,但考虑到这个考点是具体的解题问题,就不列入这个考点解读的视频之中。

当然,浙考真题是有灵活性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今年对浙考考点的解读侧重具体考点的解题方法之中,因为考题选材的大方向去年已经确定,不必再做重复劳动。

对于今年浙考考点的解读,初步框架如下。

1.作文角度

重点区分“任务驱动型作文”与“非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结构与论据选择、运用。

2.古诗角度

侧重用示例快速理清“抒情方式”“描写方法”“叙事特点”“议论开篇与结尾”的考点纲目。

3.非连续型文本或社科文中的多细节题目

“多细节题”是热点,删选文本材料有正向与反向两个角度。

4.连贯补句中的二项对立模式

连贯补句有“话题确定”“前后内容的结构一致”“前后内容的总分关系”三个解题步骤。

5.《论语》第2小题的“就材取材”论证法

《论语》第1小题侧重教材内容,但第2小题侧重实践运用。所以快速用表格法整理出课外文言语段中存在的二项对立的内容,可以有效解题。但要“就材取材”,解出材料内容与教材中儒家思想的对接点。

6.古文翻译的语境式初译与重点字词替换式对译

古文翻译一般会采用看不懂的语句,但这种语句的内容一定在当下有生命力。所以,翻译前根据文句前后的语境做一个初步推断,把握大致意思。然后,再把文句中的重点字词做一个精准翻译,镶嵌道初步翻译的语句之中。

7.主观题的分点答题模式

做主观题一定会有偶然想到的内容,也一定会有后来想到的内容。所以,答题时要分角度分点答题。作答过的角度,不再作答,逼迫自己去写没写过的角度,甚至不惜结合文本内容写上背记过答题套路。因为隐性考点莫名其妙写,就会莫名其妙得分。但如果不写,一定不会有分数的。

8.从阅读材料中推出考点

阅读题中,材料有什么考点,就写下什么考点。

9.阅读中的选择题用绝对化排除法

对选择题材料的判断,要做“绝对正确”与“绝对错误”的辨别。这是排除法的基础。阅读题中的选择题内容因文而变,常常变化多端,防不胜防,但文本一定是考“正能量”的角度是不变的。所以,是否是正能量,又是做绝对化判断的核心前提。

10.翻新题的定式与变式

浙考题中一定有考生素未谋面的新题型,这是微调的正常现象。但新题型不是凭空而来,常常是整合老题型中的散点而产生的。

11.典型考题做典型模式以打通考题间的壁障

考前不宜做大量新题,但也不宜复习大量老题。否则,越做越糊涂。对典型考题做典型模式,做个集中思考,打通考题间的壁障,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叙述特点”可以在古诗中考查,也可以在小说中考查。

12.基础题简要整理这两年模拟题中的易错点

重编模拟题中的材料为新题,是编浙考基础真题的常见方法。默写题建议考前自编一套有味道语句的训练题。文言文的虚词考题,对相关古文的典型语句做一个典型整理。

整理具体材料内容的图谱以便厚积薄发。考前整理老题中的易错内容,排列在一起阅读。

今年考前解读浙考语文考点的构思暂时写到此处,因为余下的时间要做具体整理工作。

                                                           2021.6.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