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筋经教学|打躬势(十一)

 菩提eqayqnfgj7 2021-06-03


这是一个系列,前边几式没看的,点上边的链接,按顺序复习。
下边开始第十式:打躬势
0 1
口诀

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

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

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

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易筋经第十一式讲解视频

0 2

行功要领

1、两臂从体侧缓缓抬起,与肩相齐,掌心向下。

2、两臂曲肘,两手掌心扣耳,扣紧,两手食指与中指置在后脑勺,食指搭在中指上借弹力叩击后脑勺,名为“鸣天鼓”九次为度。

3、两手仍扣耳,两臂轻夹头,低头向下俯身,直至头至腿前。

4、慢慢起身,回正为一次。做三次为度,次数可阶梯增加。

0 3

行功解说
下边对口诀要点进行解说:
本式口诀比较简洁易懂,不再啰嗦描述,挑重点精讲。
动作上:两手心扣耳抱头,闭牙关,舌抵上腭,先鸣天鼓,平心静气。然后上身下俯、起身,如此反复。
这里要注意的是,「头惟探胯下」,在有的版本中,说要把头下俯一直探到腿后,就是头从两腿间穿过去,这里个人以为不妥。易筋经,不是专注练柔韧性的,更不是追求的极限拉伸。如果不经常锻炼的,下俯的角度不会太大,后腿筋拉的疼,坚持练习柔韧性慢慢会增强,如果到头碰到腿,甚至胸贴到腿,就算到头了,不要再突破了。为什么?假如把我们的大筋,比喻为皮条,皮条太生硬,没有弹性,身体笨重不灵活,同时会影响到健康,可太过了,皮条的韧性也就没了。练功永远记住一条:把握好度,过犹不及。

力在肘双弯」两手抱头,力在两臂。前边多个势子,都明显提到了力,如果这个系列大家都认真看过、思考过,应该能清晰明了,易筋经,绝不仅仅是外表松柔绵软的养生功法,这只是他的表象,易筋经是锻炼筋骨的功夫,没有劲力上的火候,何来改变筋骨呢?

本式下俯、起身,有个关键点注意:下俯,由头开始往下卷脊柱,起身,由尾根到腰再向上到颈椎。练时注意这个动作的运动轨迹。这是脊椎运动养生的妙法,习者多多体会,好处自知。

本式名为打躬势,也叫打弓势。从名字上表现出本式的要点:弯身如弓。因此本式主要是锻炼脊椎的式子。

0 4

行功补充
本势动作不知大家有没有这个疑问,为什么正式动作前奏,有一个「鸣天鼓」,感觉不太和谐,其实,鸣天鼓这个动作,在本式中,是一个附属小动作。鸣天鼓,本身就是一个传统的按摩保健小功法。
'

鸣天鼓最早见于丘处机的《颐身集》,原书这样描述“两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谓之鸣天鼓(可去风池邪气)”。在后世的《河间六书》、《圣济总录》等养生著作中都有记载。

养生原理:

中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肾气足则听觉灵敏;耳通于脑,脑为髓之海,髓海赖肾的精气化生和濡养,肾虚则髓海不足,易致头晕、耳鸣。练习时的掩耳和叩击可对耳产生刺激,因此,该练习可以达到调补肾元、强本固肾之效,对头晕、健忘、耳鸣等肾虚症状均有一定的预防和康复作用。

练习时要求顶平项直,这可使人体的经络及肾气得到调理,督脉得到疏通。督脉贯脊属肾,肾藏精,为元气之海,与人的生长代谢息息相关,因此,补益肾气有利于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

在有的版本中,没有鸣天鼓的动作,我所传习的练法中有这个小动作,可作为易筋经功法中附加一个美好的小点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