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曹敏/不是每个雨季,都有美好回忆

 河南文学杂志 2021-06-03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平台所刊发作品,同步在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今日头条、知乎号五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曹敏

又是一年一度 的雨季,一年一度的汛期。今年的雨季出人意外,洪水来势迅猛,疫情一样令人猝不及防。长江告急,重庆、武汉,南京危在旦夕,抗洪抢险的信息最是热搜。

长江之后,淮河的雨季如期而至,水势凶猛。下游告急,安微境内淮河中下游地区被洪水淹没,王家坝开闸泄洪,2千多户人民为保河南江苏两省,他们舍小家顾大家,自愿离开家园,已有序撤离险境。雨势未减,险情未过,我们的人民自强不息,大局为重,团结一致,最后一定会战胜洪水。

这一次汛期的水灾,引发我雨季的记忆。雨季汛期在我的记忆里盘根错节,挥之不去。因为我生长在淮河岸边,小时候多次经历过水患的侵袭。


房倒屋塌的记忆

····

四岁那年,夏天的阴雨,连绵不停十多天,只记得哥哥姐姐在我家的房前屋后的池塘边水田里忙得不亦乐乎,捞了很多鱼,鲫鱼、鲤鱼、草鱼鲢鱼等,难忘的美味鱼肉,那些天过年一样幸福。父亲手巧,能够织各种各样的渔网,编各式各样的箩筐。夏天只要下雨,水总是流动,从水塘到水田,从高处向地处,无论是用堵网还是箩筐,只要出手就有收获。

可惜好景不长,一天的晚饭后,我家进水了,我不知道怎么回事。看着姐姐哥哥用盆子把水往屋外倒,门前用东西横挡着,可是水不停地往屋内流,屋里的水越来越多了。

已经是深夜。不知道是父亲还是奶奶的决定,我们全家都离开屋子,到北面隔着一方水塘的邻居三爷家,他们家的地势高一些。我迷迷糊糊地记得,姐姐抱我趟过齐腰深的水,最后坐在三爷家临时搭建的木板上。奶奶已经先到了,隐隐约约听到她在祷告,祈求老天保佑我们全家平安,保佑我们全村平安。

我似懂非懂地听着,心随着奶奶的心愿起伏。过一会,妹妹被哥哥抱着,妈妈也安全过来,父亲撑着小船过来了,我们全家都过来了。奶奶祈祷不停,我朦朦胧胧地听到奶奶妈妈的哭泣声,原来我们离开家不久,我们的房屋倒塌了,倒在这个绵绵的阴雨里,倒在漫无边际的洪水里。刚收的新麦全都埋在泥水里,我们只带了不多的衣物。“能够活着就好,全家人在一起就好,”奶奶流着泪说。我家在我们村庄地势最低,所以最先房倒屋塌,倒在我们无助的哀叹里。

我们在三爷家也不安全了,之后又有几家房屋倒了,父亲就决定把我们运送到相邻的高庄一个叔叔家里。我记不清怎么去的,只知道那里就在淮河及支流曹河交汇处,出门就可见两条河,虽居河近但地势高,庄里没一户房屋倒塌。我们一家人在高叔家住了一段时间。

后来听说奶奶坐父亲的小船往叔叔家逃时,风急浪大,差一点翻船,那可是水深浪高,奶奶与死神擦肩而过,其间怎样的惊恐万状,怎样的呼天无助啊,幸好有惊无险,也许是奶奶的善良感动了上天。

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生活非常艰难,困苦不堪,饥饿是常态。我总是看到父母的愁容,听到奶奶的叹息。

洪水不仅冲了我们的房屋,也淹没了农田,那年的秋收几无颗粒,我们挣扎着度日如年。

回到断壁残垣的老宅,庭院的大杏树淹死了,桃树还在,晚熟的桃子不少,大白桃成了我们家暂时的美味,有时还与邻居分享。不久就到了秋天,石榴红了,枣子熟了,我们有幸靠它们充饥。

事后村里人每次忆起这次洪水,都庆幸没有死伤一人,但也心有余悸。如果水势再大一些,我们两个邻河的村庄,人们可就逃无可逃了,周围全是水,东边北边也是淮河支流,洪水来时全连成一片汪洋,连个山丘也没有,幸亏洪水不够凶险,但我们村人还是领教了它的厉害。


洪水大逃亡的记忆

····

1975年,我们又经历了一场洪水大逃亡。

那时的我没有见过大海,但是《西沙儿女》里描写的海应该是这样的渺无涯际吧,可是,那里有金色的沙滩,白色的炊烟,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可是眼下的淮河怎么会这么面目可憎?只是偶尔河里漂过来西瓜,甚至还有小猪,让大人们兴奋地捞取……

这样的观水没有几天,雨不停地下,河水已经漫过河床,淹没了庄稼,大人们就坐不住了。因为这样的雨情以往也算是常见,住在河边的人不会对此大惊小怪,就像住在海边的人习惯于台风一样。但是如果仅仅如此也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可是水势一天比一天见涨。那时候又没有天气预报,人们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他们想起了几年前的洪水,也许这次不会比上次弱。水已经快进我们的村庄了。

这一次全村人都没有死等,而是积极应对:逃往我们北边的三里路远的邻村晏庄,小村比我们的地势高很多,我的表姨在那个村里。我家提前把粮食搬运到地势稍高离家不远的学校里,哥哥在那里守着,我和奶奶、父亲、妈妈、妹妹,沿着水渠从南向北行走,牵着我们的牛。姐姐那时在外地工作。高高的渠坝上行走着我们全村逃难的人,惊慌的人群,。

这是我第一次见识了水的浩大凶猛,渠的周围一望无际,除了水还是水,东边的邻村也人去房空,几个村庄隐隐地漂在水上,海市蜃楼一样缥缈,分不清物象,我们的村庄及周围的村庄,被水紧密包围,树木和房屋在浩瀚的水里像孤舟一样渺小无助,任水吞噬。

洪水下去后,我们依依不舍离开表姨回到家里。这一次真是幸运,从水的痕迹可知,大水已经到了我家的屋外,如果再涨一尺,房屋就会泡塌。我们村庄没有大的损失,除了田地被毁之外,生命安全,财产完好。主要是水没有几年前的那次迅猛,就算真的比以前严重,我们知道防范了,至少生命安全还是有保证的。房屋倒了可以再建,东西坏了,可以再造,留得生命在,何愁无财物。

后来才知道,那次的洪灾,我们家乡是余灾,洪水到时已是强弩周末了。淮河流域多个水库因为承受不了连日暴雨而溃坝,尤其板桥水库的溃坝,造成大面积洪灾,驻马店最严重,很多的人死亡,众多的房屋倒塌,太多的良田毁坏。

小时候,几乎每年的雨季,我们都会出现洪水淹没田地的情形。我在乡里读高中时,每到洪水时,普通的桥就被水淹了,回家只能走架在高空的吊桥,狭窄而又危险,走一次就惊恐一次。

现在早已是过去式,没有水患,新桥横跨河上,安全行人。而且河岸已经美化,景色宜人。因为淮河的各个河段都建有水库,平时蓄洪,旱时灌溉,汛期泄洪,充分利用淮河,造福于人。

我坚信从今以后,在我对雨季的记忆里,不再是难灾连连,不再是绝望无助,不再是束手无策。而是化险为夷的惊喜,是抗洪抢险的感动,是团结互助的温情。因为我们的党和政府是坚强的后盾,凭借丰富的经验,坚持人民至上的信念,科学治水。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带领群众众志成城抗洪抢险。

作者简介


     曹敏,漯河五高语文高级教师,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漯河市作协副主席,市诗歌学会副会长。出版集文集《季节故事》,诗集《青色的迷茫》(获市五个一工程奖,许慎文学奖,公开发表文学作品多篇。

一份带有浓郁地标色彩的纯文学刊物

一份不厚名家、力推新人的亲民杂志

具体订阅方法如下:

订阅一份2020年《河南文学》(6期含快递费),共180元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订阅,并请在文末留言处注明通联方式。

每一份订阅,都是对纯文学期刊最好的支持!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每日更新

投稿邮箱:

散文:hnwxsanwen@126.com

小说:hnwxxiaoshuo@126.com

诗歌:hnwxshige@126.com 

评论:hnwxpinglun@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任学青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蓝   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