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诗歌●诗情画意】2021年第12期(总第三十六期)

 安徽晓渡 2021-06-04

摄影:沧海粟

【本期入选诗人】

李宝祥、梧桐夜雨、刘进华、

林海涛、风轻、廖兴坤、一云吉亚、

王东岭、邹和平、朱志运、张春


芒种

/李宝祥

芒种。六月的流火将麦芒的

金铃,摇响

沉甸甸的麦粒,虔诚地迎接

归仓,去喂养汗水

紧接着。水田里

大铁牛联片翻飞,犁土耙田

退耕的水牛伴着老农。在坡地上,悠闲地咀嚼着草料或沉思

忆念起曾经挥洒青春的田野

蓦然回首。联合插秧机有节律地“嚓”掠过。茫茫水田立马荡漾起绿波。禾苗

坦然接受,泥土的供养

阳光的恩赐,雨露的滋润

而后,茁壮生长

孕育,抽穗、扬花、灌浆

静待,丰收

守望,一弯新月的亲吻

作者简介:李宝祥,浙江绍兴人,市作协会员,教师。诗歌发表在《长江诗歌》《诗词月刊》《诗歌月刊》《浙江诗人》《青海湖》等刊及文学网络平台。诗观:诗是生活的浪花;诗是灵魂的吟唱。

麦子熟了

/梧桐夜雨

节令是暗中挥舞的手势

“咔嚓”一声

时代的收割机便轰隆隆开过来

将金黄的麦粒吞进肚里

再把麦秸秆像愉悦的火花喷出去

而身后的麦茬

像是接受完检阅之后

还在等候退场口令的士兵

丝毫不乱阵脚

只把肃然的目光望向远方

戴着草帽,汗流浃背与贫穷斗争

挽起裤管,甩开臂膀

把裸露的肌肤交由麦芒针砭的农人

已然归于远去的农耕时代

越发明亮的远景

大地,一片金黄

作者简介:梧桐夜雨,本名周益慧,女,教师,陕西安康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延河》《绿风》《陕西日报》《西安晚报》《安康日报》《作家天地》《中国魂》《岁月》等百余家报刊。著有个人诗集《白雪词》。

麦收

/刘进华

刚入夏

布谷鸟就起早贪黑

忙着拽直阳光,为麦穗加油

麦粒一天天饱满快撑破外衣

从城里赶回来夏收的农人,远远地看着

金黄的麦浪被大铁疙瘩吞没

留下一摞摞秸秆和飞扬的轰鸣

惊呆的还有沟渠边那一排绿荫

一群麻雀起起落落

翻动的记忆已不再是习惯的惊喜

机肚里吐出的麦籽山

黄灿灿,老伯脸上的沟沟坎坎掩不住幸福的绽放

草帽遮不掉骄阳

镰刀和麦秆摩擦出火花

每个毛孔都热流成河

麦芒刺痛少年,陪伴成长

这些劳累而快乐的日子随同时代一起珍藏

收获

/林海涛

田垄,麦香,磨刀霍霍

田埂上麻雀叽喳

仿若叙述一个季节的艰辛与付出

来之不易金灿灿的稻花香

把一些遗落的故事和颗粒捡拾

而今漂亮的布谷鸟

按钮一摁

是神赋予土地魔幻的力量

将一粒种子播撒、灌浆

沉甸甸的愿望

神奇般囤满粮仓

你听那台收割机吼出轻快

喜庆的节拍

多么像一位世纪乐手

每一枚音符

以他的激情演绎所有的

饱满和幸福

作者简介:林海涛,《驭风者诗刊》副总编兼驭风者诗社副社长。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凤凰诗社美洲总社一社常务副社长。作品刊载《诗刊》《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好诗》《中国民间短诗》《安徽诗歌》《作家新视野》杂志及网刊。

田野上的梦

/风轻

当联合收割机。像一艘巨轮

乘风破浪,驰骋田野

父亲就怀抱一弯旧镰刀

像抱着襁褓中的我……咯咯地笑

这笑声穿过湛蓝的天空

在记忆中的打谷场上,回荡

此时。太阳金黄、谷粒金黄

岁月金黄啊……新时代的光芒

父亲和田野上的梦想

就这样,成了一幅画的写生

科学终于扶直了夕阳的腰身

抽走了我惯用的古铜色那句

给我的诗文增添了这么多

科技含量和乡村振兴的大词

作者简介:风轻,女,安徽舒城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出版诗集《小世界的风》。

麦子熟了

/廖兴坤

五月阳光如练

在布谷鸟和孩子的童谣声中

无尽的麦田黄了

麦子熟了

五月的清晨特别凉爽

微风吹拂,麦穗沙沙作响

一株麦穗,一种表达

粗壮饱满的麦粒

饱含农人的汗水和沉甸甸的诺言

割麦机迎着滚滚的麦浪

一种热望

随着清新的、生命的气息扑面而来

收割机巨大的轰鸣声

唤起了我对故乡无尽的遐想

没有忘记,我的汗水

滴在发烫的土地和镰刀上,滋滋作响

捧起一个个热腾腾的白面馒头

我看到了土地擦亮犁铧的光芒

不能忘记

朴素的麦穗,养育了我高大的躯体

如针的麦芒,唤醒了我不屈的灵魂

作者简介:廖兴坤,男,布依族,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在报刊杂志、微刊发表诗歌二百余首,并有诗作入选《我爱这土地优秀作品选》《2020中国年度优秀诗歌选》《2020中国诗歌年选》等十余个选本。

金色的阳光洒满田野

/一云吉亚

金色的阳光洒满田野

喜悦挂在每个人的脸上

飞扬的秸秆掠过之后

留下的是沉甸甸的谷物

轰隆隆的收割机

忙奔在庄稼地

人们有说有笑

一年的劳作没有白付

每颗饱满的谷粒

都是汗水所换

每张喜悦的笑脸

都像灿烂的花

丰收了丰收了

为一年的辛勤劳作而高兴

丰收了丰收了

为自己的愿望成真而欢呼

作者简介:一云吉亚,农民,生活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家住乌海黄河岸畔。爱用单纯的思维,描述边缘群体的生活。

家乡的秋

/王东岭

庄稼颗粒饱满

粮食沉甸甸

丰收的喜悦藏也藏不住

庄户人的笑脸染红了朝霞

蘸着月光一遍遍地磨着如月的镰刀

呼吸着融汇了阳光饱满的五谷香

在田野里躬身挥镰

将成熟的庄稼揽入怀内

铺满丰收的打谷场

蓝天辽阔坦荡

白云闲逸洒脱

山菊花以蓬勃向上的艳丽

来答谢大自然的恩赐

甜红山果满枝攀

纤纤招展醉掩面

追橡果的花栗鼠

感受秋天的忙碌

秋天是一种肃然成熟的静美

是一种宁静内敛的品性

登一座高山

嗅一嗅林中松香的味道

不负秋光

不负己心

秋风吹走夕阳

满园的果实香香甜甜

像是一堆碎金子在地上打滚

作者简介:王东岭,男,满族,笔名:文竹。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承德市作家协会会员。诗歌作品刊发于《河北文学》《热河》《燕山》《湖北文学》《湖北诗歌》《钱江晚报》《青年文学家》《中国诗人微刊》《辽宁青年》《中国水利作家》等。

草民忧天

/邹和平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中国人只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人家卡脖子又会怎么样?

太阳出来喜洋洋

麦田万顷起波浪

联合收割机机声轰隆隆,所到之处

似风卷残云,把麦子统统全扫光

曾经“地大物博”的国度

耕地被侵占,城市在扩张

我那“一亩三分地”仅剩三分半

试问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

还有几大块像这样能种庄稼的地方?

作者简介:邹和平,云南临沧人,诗歌爱好者。

收割

/朱志运

一垄一垄的麦子收割完毕

一辆一辆装满车运回乡村

大地铺开辽阔的稿纸

让麦兜无言地诉说

阳光镀亮丰收的喜悦

流淌金黄的歌

劳动是最美的舞蹈

抒发心里豪迈的快乐

土地是农人一生的恋人

挥洒汗水与真情

细心耕耘与培育

才长出浓绿的庄稼与果实

不知不觉老了

耗尽了一生的精力

而大地永远年轻

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下一代不事农耕

像飞鸟逃离家乡的天空

挂在墙上的镰刀渐渐生锈

像一弯流泪的月亮

作者简介:朱志运,湖南衡阳人。在《中诗微刊》《一线周刊》《今日诗界》《安徽诗歌》《长江诗歌》《中国网络诗歌》《诗人样本》《诗刊》《新导向诗歌》《湖北诗歌》《辽宁青年》《中国诗歌报》《衡阳日报》《衡阳晚报》等发表诗歌。

麦收

/张春

一大片麦田,生出金色麦浪

每一朵浪花,饱满后都想归仓

忽略了,一大片麻雀的梦想

曾经,可以落在古铜色的肩膀

与镰刀的锋刃小心商量

留一点儿过冬的口粮

如今,收割机走过

麻雀顿失乐园

对着大片的留白

只有无奈和哀伤

钢铁有时也会心肠柔软

田边地头,麦穗的芒刺

依旧根根向上,闪着金光

应是故意遗落的善良

作者简介:张春(网名红尘浪人),黑龙江人,现居青岛。以码字为乐,偶有作品发表纸刊和网络平台。诗观:写诗,修炼心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