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氍毹上的载涛和溥侗

 读书作乐 2021-06-04

(文:吴丰培)

图片

载涛(1887—1970)

    载涛的杨派武生戏

    载涛,爱新觉罗氏,为清醇亲王奕譞的第七子,光绪帝载湉的胞弟,封贝勒。他擅长画马,故好养马。幼时习武,颇有力。喜爱武生戏。由名武生杨小楼教了许多戏。我仅听过两出,一为《安天会》,一为《铁公鸡》。 

    《安天会》是猴子戏,武生重头,为杨小楼的拿手,曾有“杨猴子”的雅号。要演的灵活、顽皮、诙谐。小楼晚年尚能贴演此戏。猴子需能多翻筋斗,而小楼年迈,全出只翻一个,可是轻快敏捷,干净利落,博得满园彩声,真是边式极了。 

    载涛经小楼的传授,一招一式,无不相似。其他武打戏,总是双方各上数将,主角打了一场,他场有别人开打,便可略为休息,而《安天会》则只有主演一角来力敌数神将,场场都有他,多达十余场,极为吃力(现在减了数场,最后还有众小猴助战,较为省力。)载涛演来,游刃有余。那时正当壮年,又有幼功。故扑跌翻滚,毫不费力。特别是《偷桃》、《盗丹》两场,学猴子动作,惟妙惟肖。脚步轻快,身段漂亮。《盗丹》逃走一场,用旱地拔葱,跳过戏桌,是有真功夫的。力敌神将,一场有一场的打法,诙谐而不俗套,滑稽而不讨厌,恰到好处。所唱吹腔,婉转动听,一遵小楼,可是嗓子则不如小楼的浑厚宽亮。限于天赋,无法苛求。他家中自有戏台,时常排演,因诸将是他的家人,故开打合拍。不过演出技术,自不如内行熟练。所有行头,听说都是他自备,真是一掷千金。 

    又听说名武生李万春青年时曾向载涛学过猴子戏。万春自幼武工很好,成名后还要向票友请教,则载涛的演技确有特长了。 

    另一出是《铁公鸡》,此戏已有五十余年少见于舞台上。此戏全部穿戴清朝官服,纯为一出武工短打戏,为京朝派杨小楼、尚和玉所畏惧而不敢演。载涛演上述第三本饰张家祥穿单袍、纱马褂上场。又是一人而力战多将,场场都是凶猛的开打,用真刀真枪,赤膊鏖战。除向荣被烧一场,可略为休息外,其他场场奋战,短兵相接,要打的勇猛,一场有一场的打法。载涛演来,一丝不苟,真枪相刺,他闪展腾挪,轻捷利落。有一场是对方口含红水,用枪刺后,将红水喷到他的身上,竟如鲜血直流,很是逼真。在隆冬时一场戏下来,还是挥汗如雨。这种武工,即杨小楼也不敢演的。

    载涛向不在戏院演唱,即堂会也非亲贵之家不演。以上两出,都是在外蒙亲王那彦图生日所演。那的次子光祺,是载涛的连襟,因至亲关系,才肯粉墨登场。以后便未闻再演。 

图片

溥侗(1877—1952)

    生净末丑无所不能的溥侗 

    溥侗,爱新觉罗氏,为道光皇帝旻宁孙载治的第五子,光绪间封二等镇国将军,故人称为“侗将军”或“侗五爷”,字西园,别字红豆馆主。 

    他多才多艺,能画能诗,又会乐器,文场上的吹、打、拉、弹都会。又能抚琴,精通皮黄,更是昆乱不当,成为一时名票。内行人不少向他请教。他不仅在堂会演出,即在戏院中,也能与本行人同台。 

    一次赈灾义演,前场有余叔岩、杨小楼、田桂凤、侯喜瑞的《战宛城》,余饰张绣、田饰邹氏、侯饰曹操,是极为少见的好戏,而大轴则为溥侗的《宁武关》,能压得住台,听者惊叹,内行佩服。

    他是昆乱不当,生、净、末、丑无所不能。 

    先谈他的老生戏。他嗓子不佳,带有沙哑音,可是他在早年能演《空城计》的诸葛亮,虽然《城楼》两段,比较吃力,可是很有韵味。《定军山》饰黄忠,也是以工架为主。《乌龙院》的宋公明,一定要田桂凤配阎婆惜。他演过《盗宗卷》的张苍,是一出念白做工戏。他的做工细腻,台风漂亮,至今尚有深刻的印象。他虽限于天赋,不能以唱功见长,可唱法宗谭,深得三昧,故言菊朋 学谭,许多是他给说的。 

    小生戏他演过《群英会》中的周瑜,配以恩雨臣的鲁肃、肖长华的蒋干,在《盗书》一场中身段做工,都恰如其分。我仅听过一次,后来他不再演此戏,因小生的嗓音,必须清脆高亮,他有自知之名,故不多演。 

    净角他演过《战宛城》中的曹操。《马踏青苗》一场,荡马动作,一宗黄润甫(当时被称为活曹操),颇似他的神态。但以上两种角色,终非所长,仅偶为之。

    他对于昆曲,极有功夫,故梅兰芳的《舞台生活四十年》中曾提到他。他初习老生(末)。我听过他的弹词,“九转”唱的婉转韵美,一气呵成。配以袁寒云的小生,也是台步大方,是在李盛铎六十寿辰堂会上演的,距今已六十余年了。

    他的另一出拿手好戏为《风筝误》。此戏出自名剧作家李渔之手。故事极为曲折,为昆曲中常演戏目,今已不常见于舞台。全出三十场,演出时曾增减数场。而《惊丑》、《闹婚》、《拒奸》、《逼婚》、《诧美》各主要之场未动。因故事曲折,盛名于舞台之上。梅兰芳曾演过多次,自饰詹淑娟,配以姜妙香的韩勋,曹二庚或慈瑞泉的丑小姐詹爱娟,而丑角过于丑化,行家讥为“洒狗血”。后来梅派排演的《凤还巢》,故事大部分脱胎于此。而昆曲的《风筝误》便不演了。溥侗极爱此戏,自饰丑女,必邀陈德霖饰淑娟,以舒某饰韩生,配搭整齐。溥演丑角,仅此一角。扮相虽 丑化,而行动不太撒野,适可而止。赋诗和句,极现局状,而不失闺秀身份。其《惊丑》、《闹婚》两场,由他演来,改为重点。故梅重在俊,溥重在丑,各有所长。可惜未闻二人合演过。溥对此戏,极为重视,每于堂会中演出,必约友人听了此出再走,一尝他的绝唱。 

    溥侗还有一出拿手戏,就是《奇双会》,用吹腔是他的擅长。他自饰小生赵宠,必要陈德霖饰李桂芝。那时陈已近六十,不适合演少妇,而溥非他不可。并要李寿山饰李奇,姜妙香配李宝童。《写状》一场,做工细致,将一对新婚不久的青年夫妻,忽悲忽喜,情好靡笃,表现的极为细腻。《三位》一场,惊吓傻呆,更为精彩。我曾看过多次。最后是在民国二十四年。当时他在清华大学教授昆曲,为了校庆,由他演出此戏。他约了朱琴心饰桂枝,名票庞敦敏饰李奇,配搭也算整齐。此后再未听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