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艺众家 第59期】(魏淑文)土木堡随想

 文艺众家 2021-06-04


土木堡随想

作者:魏淑文weishuwen
 


 

近年来,因明朝景泰皇帝的陵墓——景泰陵,座落在海淀区的原故。我怀着极大的兴趣,阅读清朝张廷玉等撰写的《明史》,明朝佘继登的《典故纪闻》李执的《藏书》与《续藏书》,当代北京大学教授王天有主编的《明朝十六帝》等历史书籍,开始了对景泰皇帝一生的探索。

要想研究景泰皇帝,土木堡这个地方,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

于是,我和朋友们从西直门火车站乘7173次火车直奔土木堡。

土木堡,位于河北省怀来县城东南8公里的土木乡土木村。东接狼山村,北跨白龙潭原始森林,南临官厅水库,西靠沙城镇,海拔578米。土木堡原名“统幕”相传是辽王游幸时支张统帅大幕的地方,后讹传为土木。从元朝开始在这里建成大都通往中都、上都的中心驿站。却因水患,多次筑堡,都被大水冲毁。明朝永乐年间经高人指点,按船形建堡,始平安无事。城池高11.6米,厚3.3米,周长1190米,设东、西、南三座城门。

我坐在火车上,1449年腥风血雨的土木之变不可避免地出现在脑海里……

明初,蒙古地区分鞑靼、瓦剌、兀良哈三大部,明朝正统年间,瓦剌统一蒙古各部。正统四年,瓦剌部首领也先大举进攻明朝。此时,英宗皇帝昏庸腐朽,不顾大臣们的激烈反对,决定御驾亲征。

真可谓:位高者,德常不符实;名远者,才常不符实。

宦官王振独掌军政大权,极力纵恿。1449年7月,英宗皇帝亲帅50万大军出征,浩浩荡荡。8月至山西大同,听到前线战败的消息后,王振决定回师。当退至河北省怀来县土木堡时,被也先率军包围,敌人利用明军严重缺水、军心不稳的情况,以允许讲和、移军就水为诱饵,使明军弃城南移,瓦剌军队得以合围成功,进攻明军,明军军心涣散,人不思战,自相践踏,虽有66位将领浴血奋战,战死疆场,也无法挽救残败的局面。浩浩荡荡的50万军队全军覆没,土木堡血流成河,惨不忍睹,英宗皇帝被俘。

土木车站到了,我们沿着乡间小路朝土木堡走去,沿途五六公里的路程没有交通工具,极目远望,前方矗立着一座座风化了的群山,光秃秃的,上面什么都没有,我的心中一沉,说不尽的哀婉情绪紧紧地包裹了我,我觉得那是50万将士的躯体化成的泥土,堆起的山包。周围是无边无际的农田,大部分种植的是玉米,那棵棵玉米秧挂着沉重的棒子摇来晃去,像是在炫耀自己,引起别人的注意。

土木堡到了。

我怀着不可名状的心情向土木堡扑去,把同伴远远甩在后面,是啊!好久了,土木堡是隐藏在我心中一块柔软的地方,我太想见到它了。今天,终于看见了!它敦实、壮观、历经沧桑,虽已残墙断壁,仍伟岸地矗立着。它和我心中想象的一样。城墙上生长着星星落落的荒草随风摇晃,像在责怪着我,这么多年了也不过来看看!我的眼睛湿润了……

黄色的城墙上,很多处被黑色浸染,落着历史的尘埃,上面坑坑洼洼、遍布痕印。

站在古城墙上,我不由想起了那次残绝人寰的战场,活生生的50万军队被也先的3万骑兵杀戮,那是50万的生灵啊!在这个小小的村庄,无论是农田里,房屋下,还是荒草间,河岸旁,到处都有死难将士的白骨,蓝蓝的天上飞翔着50万将士的灵魂。

望着眼前的一切,我坚定了试图揭开笼罩历史的腥风血雨,探寻被灰尘掩没的历史秘密。为死难的将士呼屈喊冤;谴责英宗皇帝的昏庸无能;鞭挞王振涂炭生灵的罪恶;为土木之变后力挽狂澜、勇保社稷的景泰皇帝正名;歌颂领导北京保卫战的民族英雄于谦。让时间的流水,冲走泥沙,将真金留下。

站在土木堡这块土地上,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班驳的历史毕竟不可能再现它的血肉,今天来到这里的人们,与559年前的50万将士们达成了空间上的融合,然而,谁能感受到历史的诡谲?不少人都能做到领略自然风光,却与此地承载的历史分开,忘情于农家小院,忘情于田园生活。而我则不能,总是将厚重的历史与自然风光结合起来,站在毫无遮挡、空旷的地方与历史人物的精魂默默对话,寻找自己在辽阔的时间和空间中的生命坐标。由此,不得不感叹:世事沧桑,自不可测。生命何短,悠忽如白驹过隙。

就拿景泰皇帝来说,他一共当了8年皇帝。在这短暂的历史中,他既有著名的民族英雄于谦为他辅佐,打败以也先为首的入侵者,叱咤风云、力挽狂澜,建功立业;又有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痛失皇位、皇陵被毁的皇室悲剧。他的一生曲折离奇,正统皇帝朱祁镇在“土木之变”被擒获时,做监国。在国家危亡之际,被推为皇帝,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君臣共同组织了著名的北京保卫战,由于军民联防、分城负责,背水一战,加之后勤供应充足,北京保卫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可以说,景泰皇帝在千钧一发、风雨飘摇之际拯救了明王朝。即使如此,他也没有逃脱厄运。

当我们沿着城墙往回走的时候,一位清瘦的老人出现在我的视线里,他靠着城墙静静地坐着,那张苍老的脸上堆满了皱纹,脸上落着一层薄薄的灰尘,眼睛几乎睁不开了,从那眼缝中看见的是日渐浑浊的眼球,头发、胡子全白了,那双布满老茧的手规矩地放在膝盖上,透着那么安详、古朴、凝重、大气,仿佛就是土木堡的形象化身。

是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无论来到世上是几天?几年?还是长长的一生?喜怒哀乐,享福的、受穷的,做百姓的还是当官的,都会有消失的一天。人的一生究竟怎样度过?却是古往今来人们一直探索的主题。

泰戈尔说过这样的诗句:因为我热爱此生,我知道我将同样热爱死亡。

  您赞同这种说法吗?

(原创作品,作者授权发表)



【作家档案】魏淑文 (笔名,舒文)。北京中年女作家。现为海淀区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政协北京市海淀区第九届委员会专门委员会特邀委员。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2003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心缘如梦》《上善若水》,中篇小说集《非常对话》。散文《救命的家伙》2004年获《北京晚报》全球通'手机征文’三等奖;散文《桂林山水感怀》,被山东教育出版社选进2001年出版的《小学生语文阅读文选》第11册。散文《在朝鲜偶遇志愿军老兵》,2009年获北京市庆祝建国60周年文学作品佳作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