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和我的书田】小虫大事

 天街小宇 2021-06-04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遇见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一见倾心,爱不释手。《虫子旁》这本书是我多年前读过的一本书,也是我读后力荐给孩子们的一本书,这是一本充满童心童趣的书,也是一本干净纯粹的书。

   《虫子旁》这本书是朱赢椿老师的首部图文作品,是作者通过对小昆虫的长期观察,用文字和摄影作品的形式来展现微观世界里的传奇故事。本书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展现一个被我们所忽略的虫子世界。描绘昆虫世界里的“人情冷暖”和“世事变幻”。

     《虫子旁》里记录的小虫大事,都发生在随园书坊,这里是南京师范大学书文化研究中心暨朱赢椿工作室。这一方小天地原为文革时期废弃的印刷厂房,2010年搬到这里的时候,只是简单粉刷了外墙,室内做了些必要的装修。右边的侧门立了一个“慢”的路标,因为朱赢椿做东西一向都是做到满意为止,很少赶工。院子里铺满了落叶,门前两侧种了油菜、丝瓜和葫芦,还有一株正在开放的月季。进了工作室便是一个天井,这原本是个房顶,装修时返现塌了,漏雨,“我们干脆把它掀掉,做成一个天井。”他说,这座建筑处处都体现着朱赢椿个人的痕迹——自然、简约,四时交替,无论是喜阴还是趋光的小虫子都可以在此找到理想的居所,这是朱赢椿绝佳的观虫场所。
  朱赢椿的观虫笔记就像小孩子看了一天蚂蚁之后,调动起所有最生动的语言指手画脚地向大人描述的样子,朴拙而有野趣,更为珍贵的是他可以用不带世俗观念的赤子之心去看待这些小生灵。人类总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将对自己有益的昆虫定为益虫,就可以姑且“留它一命”,而对自己有害的就定为害虫,毫无顾虑地一脚踩下之后还能冒出股英雄侠气。可是对于一只小虫子本身来讲,他和我们人一样,是一条有灵魂,有同伴,有兄弟姐妹的生命。它用它的本能在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中艰难地活下去,它不知道自己是有益还是有害。而我们却明确地知道,人类的行为无论是对于绝大多数动植物而言,还是对于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而言,都是有害的。

       “虫子们休闲散步,偶尔碰头,礼貌相让,保持着彼此都很舒适的距离。这么惬意的早晨,只有一帮心平气和的虫子,不争,不抢。这里,就是它们幸福的当下。”在朱赢椿几乎无修饰性词汇的文字里,我看到了一颗慈悲心,一种对能与这些小生灵们相遇而生出的珍惜之感。“随园”亦是“随缘”,这寒来暑往的每一桩小虫大事,都是一期一会的难得机缘。

 

       读完后,仍然爱不释手,从未这么喜欢过一本书,可以说我的童年是在大自然的陪伴下长大的,花鸟虫草是我的伙伴,那时候经常光顾一些小虫子,长大后更喜欢自家的院子,喜欢静静的坐着,聆听我家小院子里花草树木的浅唱低吟,看小虫子们的忙忙碌碌。真心感谢朱赢春老师的《虫子旁》,给我带来的美好回忆以及无尽乐趣.。

欢迎您和我们一起

讲述自己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