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芒种丨《葬花吟》为什么写在“芒种”节气?

 高山仙人掌 2021-06-05
图片

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独特的发明。在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都能够准确地表现出该段时间的天文、气象和物候(动植物及非生物的变化现象)的情况,这不仅成为我国古代农事活动的指导,而且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可能正因为如此,在作为“生活百科全书”的《红楼梦》里,曹雪芹在许多地方都写了或点到了二十四节气。其中写得最深刻的则是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的“芒种”节气。在这一回的开头便说:“(今)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这回(包括二十八回)的大多内容便都是围绕着“芒种”节气来写了。

“芒种”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以“立春”为第一个节气算),前边是“立夏”“小满”,后面则是“夏至”、“小暑”、“大暑”了。农历以四、五、六月三个月为夏季,芒种正是夏季的中间。这时天气已经开始炎热,雨量增多,春天的气氛完全荡然无存了。从农事上看,这时正是农民夏种、夏收、夏管的大忙时候,就春天盛开的众多迷人鲜花看,则是其凋残、零落的节令。我国民间有在芒种节气“送花神”的习俗。人们在农历二月初二日,春天开花时要“迎花神”,而在此时则举行一些形式以饯送花神,一方面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一方面也是盼望着来年花神再来相会,春花貌美旺盛。春花许多很迷人,如梅花、迎春花、桃花、杏花、石榴花等,可是芒种时,却是这些花的凋落之日,《红楼梦》对这一习俗写得十分具体生动:“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个风俗,所以次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在写完这些小姐、丫头们“在园内玩耍”的时候,曹雪芹笔锋一转:“独不见林黛玉。”接着,这一回便着意地写了宝玉和黛玉两人葬花的情节了。这才是本章回曹雪芹要写的主题。

“(宝玉)等(宝钗)二人去远了,便把那花兜了起来 ,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可是,宝玉“犹未转过山坡”,便听见黛玉在山坡那边“哭得好不伤感”,虽“一面煞住脚步”,一面听黛玉边哭边说的《葬花吟》。《葬花吟》是《红楼梦》里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诗了!在诗中,林黛玉非常悲痛动情地吟诵了花谢的情景,并从花开花谢想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乃至自己的生死。“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明媚香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冷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甚至极度悲伤地想到:“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首《葬花吟》已经够让人感怀不已了,曹雪芹接下去写的情景就更是让人的情感痛心裂肺了!“宝玉在山坡上听见,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后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宝玉先是想到了一个“花颜月貌”的林黛玉“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进而由黛玉“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不仅如此,宝玉还更进一步地想到:“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

曹雪芹在这里巧妙地通过“芒种”节气,写到春去花开花谢,进而描绘了林黛玉与大观园其他姐妹不同的多愁伤感性格,更深了一步写了宝玉由黛玉的《葬花吟》“一而二,二而三”地“反复推求了去”,把个自己与众姐妹早晚要散,大观园最终是要归属于他人的前景道了出来,实际上是暗喻了贾家现在正是鼎盛烈火烹油,鲜花似锦,但是难免最后也要盛极而衰,“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值得注意的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贾家兴盛衰败始终是围绕着一个“春”字。贾家的政治靠山是贾元春。第二回、六十三回、九十五回都说到贾元春是“大年初一”出生的。现在这一天是春节,清朝时叫“元旦”,认为是春季的开始,其所属则为二十四节气的“立春”节气,故其名“元春”(元,开始的意思)。其他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因此“方从了'春’字”(第二回)。贾家正是靠着元春入宫为女史到加封贤德妃,再到晋封贵妃而一步步地兴旺发达起来的。这也可以看作是贾家的“春天”所在。在第九十五回,“因讹成实元妃薨逝,以假混真宝玉疯癫”里,写到:“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这里特别提到贾元春是死于“立春”节令的第二日,实际上是说贾家的“春天”已经随着贾元春的死而开始结束,从此便由盛而衰了。《红楼梦》在《红楼梦曲·恨无常》中写道:“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销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在这里元春告诉爹娘贾家的“荣华”即要随着她的死而要告终,劝爹娘趁着现在还好,“须要退步抽身早”。

在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前给王熙凤托梦时,更是明确地对凤姐说:“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得。因念到:'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贾元春的死,迎春、探春、惜春的外嫁或出家而走,“春”已终结,贾家的人破而亡、家破人亡、衰败不堪的局面即刻到了。从贾家的兴盛衰败与“立春”节气的始尽关系,联系到第二十七回黛玉、宝玉从花开花谢联系到红颜有老、姐妹们终散和大观园到头要归于别家的内容情节,不难看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刻意地写“芒种”这个标志着大好春天荡尽的节气其用意的深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