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在进行化疗前,医生往往会建议留置输液港(PORT)或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但由于缺乏了解,患者往往很难快速地做出选择。 上周我们介绍了PICC的基本知识及维护,相比于PICC来说,有着“化疗神器”之称的输液港并发症更少,因此它也受到越来越多肿瘤患者的青睐。 输液港是什么?有什么优点?输液港和PICC到底该如何选择?这篇文章就来为你解答有关输液港的疑问。 图片来源:消化道肿瘤完全植入式给药装置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及操作指南 图示为蝶翼针 输液港有哪些优点? 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和难度,每次穿刺可用7天,不用每天忍受扎针的痛苦。 维护方便,一般每个月维护一次即可(耐高压的输液港可每3个月维护一次)。 提高生活质量,日常生活不受限制,可以洗澡、做家务、旅行,甚至可以游泳。 保护静脉,输液港直达中心静脉,可以有效防止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美观,输液港一般埋置在胸前,无外露,比较隐蔽,不易被发现,符合一部分人对美观的需求。 可长期、反复使用,使用期限最长可达20年。 以下情况不适合装静脉输液港
输液港的维护及注意事项
冲封管手法 冲管手法:冲管液一般为生理盐水。手法为脉冲式冲管,有节律的推动注射器活塞,推 - 停 - 推 - 停,使生理盐水在输液座内部产生涡流,使注射座内壁及导管壁能冲刷干净。 封管手法:手法为正压式封管,当注射器内封管液剩余 0.5毫升左右时,为维持系统内正压,应在推注的同时夹闭导管延长管或拔针。 异常情况及并发症如何预防与处理? 化疗间歇期,携带输液港回家之后,可能会发生一些异常情况或并发症,患者应在第一时间识别,并返回医院及时进行处理。 局部皮肤损伤 囊袋表浅或注射座较大,穿刺部位液体外渗或综合因素导致囊袋感染,均可能导致局部皮肤、组织损伤。早期从红肿开始,逐渐进展为皮肤破损。 感染 局部感染主要发生在穿刺部位、 隧道和囊袋, 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甚至皮下积脓等;全身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 导管断裂或破裂 发生率为 0.1%-2.1%。血管外导管部分发生导管断裂的典型表现是输液后液体外渗。表现为局部肿胀和波动感、皮肤红斑、局部疼痛和压痛,并出现淤斑或血肿[1]。 再次提醒:当患者发现上述或其他意外情况时,切勿轻视,请及时返院处理! 化疗是用PICC好,还是用输液港好? 化疗药物静脉输注,从理论层面来说,输液港和PICC均可,但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主要是患者的治疗时间长短、导管数目、患者的自主意愿、使用的具体药物、心理接受程度、费用问题等。
无论是输液港,还是PICC,这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具体选择哪种置管技术,需结合用药时间、个人意愿、经济情况等综合判断后,做出选择。 参考文献 [1]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及技术操作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