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拾麦记

 大美洛宁 2021-06-06

今日芒种,俗话说“芒种一半茬。”又到一年麦收最忙时,这是农民最高兴的时节,也是农民最繁忙、最辛劳的时节。为了夏收,为了夏粮颗粒还家,农村无闲人,男女老幼齐上阵,故有“五黄六月二麦在地,绣女也得下绣楼”之说,也使我回想起拾麦往事。
过去没有农业机械,紧张而愉快的麦收全靠人力完成。镰割刀钐、肩挑车拉、摊晒碾场、起场搭垛、扬场入库,一环接一环,都由身强力壮的男劳力来完成。女主人做好助手,还得调剂好生活。妇女、孩子们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搞好复收,把落在地里的麦子拾回来,决不能让生长八个多月的粮食浪费掉。我从小就喜欢拾麦,一为国家、二为集体、三为自已,最终还是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能得到改善。

1958年至1960年,我还是个小学学生,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年代。那时全国农村都吃食堂饭,每个生产队为一个单位,设一个大食堂,社员都在食堂吃饭,学生也过集体生活,学校有学生食堂。农民家中没有了锅灶,也没有了一粒粮食。政策规定不允许社员家私存粮食,开小灶。这时学生拾麦都由老师带领,一块地一块地,挨片去拾,拾的麦子全都交公。
1961年,中央纠正了共产风的错误,解散了农村吃大锅饭的生产队食堂,恢复了农家小灶,并分自留地、借地给社员,让社员自种自吃,农村才逐步恢复了生机。从这时起,在生产队复收后再拾麦就归自已了,或吃或卖可自由支配,我们拾麦的劲头更足了。

生产队复收,社员们称其为“放忽隆”,场面十分壮观。一片地的麦子运完后,生产队组织社员们搞复收。全体社员男女老少都可参加,黑压压一片背挎篓拿竹耙的社员围在地边等候生产队干部“放忽隆”的号令,干部发令前谁也不准进地。干部一声“开始”!社员们都争先恐后进到地里,有人用手抓,有人用竹耙搂,年轻人满地跑抢着拾,老年人跑不动,只能稳在一片地捡。然后背到生产队场里过称按斤数计工分。当时社员们凭工分分配口粮,凭工分养活自己,难怪社员们编顺口溜“工分、工分、社员命根!”谁不想抢着多拾点麦,多挣些工分?!生产队复收后社员们都可以抽空自由拾麦归己了。

我家住在川区,人多地少,麦收很快就结束了,我同小伙伴相约到远处的塬区去拾麦。拾麦这活并不累,但很辛苦。每天要早出晚归,清晨四五点钟,听到布谷鸟的叫声,我们就起床出发,上午十点左右回家。午休一会,下午三四点出发,九点返回后把一天拾的麦子当天打出来,筛簸干净,待晒干装袋收藏。
拾麦要遭很多苦:麦茬扎、蚊虫咬、烈日晒、饥渴难耐、一天弯腰千万次,但想到拾麦能改善我们的生活,吃饭、穿衣、交学费……就不觉得苦了。看着一天天鼓起来的粮袋,心里充满美好的憧憬,晚上做梦也能笑醒。

拾麦,强调一个“拾”字,就是把田间、路旁掉的麦穗拾起来。应有道德底线,不能偷,不能抢,生产队没复收过的地块不能进。拾麦有时会遇到拉麦翻车的情况,如主人同意就帮助装车,随后,这个现场也能扫点土麦,带回家淘洗干净,也会有不少收获。
拾麦,贵在坚持,持之以恒,只要地里有麦穗,麦穗不发芽,我们有时间就去拾。拾一合(ge半斤)得一合,拾一升(五斤)多一升,积少成多。丰收年景,一麦天能拾百十斤麦,有时拾的麦比生产队一人分的口粮还多,真是一项不小的收入。
虽说拾的粮食品种较杂,大麦、小麦、芒麦都有,胖瘦不一,还会掺杂夏粮豌豆、扁豆,卖不上好价钱,但加工成面粉吃很实用,营养成分更全,吃着更香甜。
一个甲子年过去了,农业生产发生巨变,联合收割机代替了人力,并做到了一遍净,农民们也开始享福啦。我还想去体验一下拾麦的乐趣,恐怕腰也弯不下了。再者,也无麦可拾了,只能留下美好的回忆。

张便玲作品集锦

翠竹
咏柳
比晒
螳螂
瓢虫
捋槐花
男家属
荠荠菜
无花果
迎春花
釆茵陈
秋蝉哀鸣
枇杷花香
有心之愛
石榴说明书
有趣的蜘蛛
喜见“桂子”
三个傻儿子
焦作一日游
活化石银杏
喜鹊与乌鸦
凤翼春色美
日子还得过
通人性的狗
田七婆奇遇记
二月二游凤翼山
药师佛十二大愿
滨河公园好去处
“老憨”卖果蔬
探寻楷、模二树
又到榆钱采摘时
重游永宁湖有感
洛宁滨河公园花儿美
清明游洛宁滨河公园
洛宁城隍奶奶的传说
瞧这些老娘们儿......
凤翼公园 天然氧吧
游凤翼山森林公园
九九重阳游无极山
如此教子,自食其果
三门峡黄河大坝游记
有老娘真好——忆母亲
冬花和麦冬的传奇故事
科学知识科普——冈蒌
“聪明”反被“聪明”误
爱心公益行,瞬间更年轻
洛宁神话故事——象狮大战
春节凤翼山森林公园观春花
洛宁这一群老娘们再次展风姿
家乡250年树龄的那棵古毛白杨树
洛宁县城关镇西关社区快乐星期天活动

国庆观景健身好去处——洛宁滨河公园四号坝

作者简介:张便玲,女,1949年腊月生。网名迎春花,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人,中教一级教师,已退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