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14 “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加缪 01“拯救者”的幻想他叫寒(化名),25岁,我们从去年入冬开始每周进行一次心理咨询。 每次见面,刚一坐下,寒都会迫不及待的主动开启话题,有时让我感觉,他很需要帮助,有时又让我觉得他只需要我呆在那里。 按照心理咨询的设置,我们只能每周见一次,每次60分钟,于他而言,从我这里能够获取的部分有条件也很有限,因为心理咨询是一种建立在一定边界内的人际关系。 这也是咨询设置所赋予的功能和意义,在一个稳定、安全的空间内体验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碰撞。 寒有很好的思辨能力,善于反思、逻辑性强,这种理智化的模式让他能够在学业、事业上获得成就,却也让他与自己的内在感受高度隔离,同时也正是那些暗涌的情绪不断扰动着他,而他又不断用否定的方式再次抑制内在的情绪,于是涌起——抑制——再涌起——再抑制,循环往复,直到强大的自我功能不能再继续控制这一切时,他陷入了困境之中…… 如同很多来到心理咨询中的人们一样,他们期待可以消除掉那些令自己痛苦、焦虑的情绪,这的确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我们总是趋乐避苦的,那些令人不快的情感体验避之不及。
这可能是心理咨询中第一个将被破除的“幻想”,从来也没有神奇的“人”或“魔法”,从来也没有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来的转变,内在的痛苦感受并非依靠消除或是压制就会真的消失,就像那句人人皆知的话语:“道理都知道,就是做不到”。 那是因为真正的“知道”来自于体验,我们内在的智慧永远超越头脑层面的思考与理智,只有经历过情感体验的“知道”,才可能真的“做到”,而那种令人避之不及的情感体验,如何耐受得住,如何可以不再回避或压抑,这也正是心理咨询的意义之一。 02“亲密与孤独的困境”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后,寒开始接受并能清晰地表达内在需求,他意识到自己非常渴望依赖于一段关系或一个值得他依附的对象。 可当他发现自己的这种本能需要和情感被对方拒绝或者没有回应的时候,寒体验到了极大的失望与无力感,他很痛苦,同时也很困惑,他很想知道为什么对方要么回避,要么对他有误解,他所期待的真诚、深入的沟通总是无法实现。 他似乎陷入了一种孤独之境,这种无法面对又不得不去面对的孤独之境,令他绝望。 在某一节咨询中,寒用了将近40分钟时间告诉我,春节假期他过的很艰难,他的家没有年味,回家这件事反而让他更孤独了。 最重要的是他的人际关系均面临着破裂,或被动或主动,都让他感受到人际关系太难了,不论他怎么努力,似乎总是被推开,这种绝望却又无奈的困境,寒用了萨特的一句话形容:“他人即地狱”。 很多在人际关系中体验到不安全抑或痛苦的人们也面临类似的困境,犹如囚禁于令人煎熬的地狱之中,可内在却依然有强烈的对于连接与依附的需要。 这是因为依恋也是人类的本能需求,我们经由人际关系获得充分的亲密满足,但同时我们也有独立的需要。 实际上,在亲密与独立之间还存在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边界,这部分的自我边界,并非人生来就具备的,而是需要通过一段足够好的人际体验逐步建立起来。
如果在这部分有所缺失,依然可以尝试获得一段矫正性的人际体验,重新建立起一个相对灵活、有弹性的自我边界:既能够与他人发展真实而深入的亲密关系,又能够保持自我的独立性。 对于寒来说,他可以亲密,但轻易就在一段关系中失去自我,过于依赖对方,将注意力都投注在了对方身上,当对方没有回应或拒绝他时,他会体验到强烈的被抛弃感; 还有另外一类人,对于他们而言,亲密是危险的,那意味着会失去自我,于是为了防止自我边界被侵入,他们可能回避亲密,不能亲密或者不能拥有深入的亲密关系。 往往以上两类人会互相吸引,携手陷入潜意识的重复之中,彼此痛苦纠缠,幸运的人因此发现自我的功课,引发自我成长的需要,不幸的人也可能终此一生在循环重复中度日,这也是心理咨询的意义之一。 03“他人即地狱”之外说回寒,最近的他对于“他人即地狱”这句话有了不同的看法,在他身上和他的人际关系中发生了一些变化,他发现原来人际关系中还有其他的可能性,他人并不都是地狱。
但如果他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方也能够为自己负责,在不伤害彼此的前提下,原来他也可以不需要顾虑太多对方的感受,他可以在表达需求时,为自己的表达负责,同时对方也清楚他们之间是可以继续坦诚的交流,这时候,他们之间似乎既能够享受亲密带来的满足,也体会到了彼此尊重与独立的需要。
来源:个人公众号:照心心理(id:zhaoxinpsy)文:赵昕责任编辑:殷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