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波:红菜苔【04同题·小说】

 深浅视频 2021-06-08

红菜苔

文/梁波

多少次把我扶起,转身又摔了一跤,抬头的一瞬间总看到,你疼爱的微笑。如今不在你身边,你可千万别摔倒,叫一声爸妈能有人回答,比啥都重要……

——王琪《万爱千恩》歌词

张强拉开抽屉,取出三张火车票整齐地摆到桌上,嘴角上扬,眉眼带笑。他拨通母亲的电话,轻声问:“娘,睡了没?”

“喔,是强子啊,又在加班?”电话那端,张强娘轻咳两声说,“今天腊月半了,你们过年回来不?”

张强看了一眼火车票,思忖片刻说:“娘,今年可能又要值班,恐怕又不能回来陪您过年了。”

“不能回就不回,我晓得,部队纪律严,安心忙你的吧。”张强娘说,“媳妇儿和伢都好吧?”

“我们都好,您放心吧。”张强说,“娘,想吃您炒的红菜苔,甜丝丝的,怎么也吃不够,想想都要流口水了。网上说,红菜苔有补虚活血的药效,对您的身体有好处,可以多吃些。”

“今年红菜苔种得多,过几天梅子回来,我让她给你们寄一些。”张强娘又轻咳两声,顿了顿说,“其实,红菜苔有一点苦味,你尝不出来罢了。得,你忙完早点休息吧,不说了。”

“娘,不用……”张强刚想阻止,电话却已经挂断,他放下手机,盯着桌上的火车票出神。

那是张强和妻儿返乡过年的票。刚进腊月,他就预定了腊月二十六的行程,下定决心回家陪娘过年。但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一厢情愿的“决心”有时很无力。前两年春节,他返乡的计划都被临时任务搅黄了,虽然没有听到娘的任何牢骚,但他知道娘一定很失望。这一次,为了给老人家一个惊喜,他撒了一个善意的谎。

“惊喜总比失望强。”张强仔细收好火车票,一边自言自语,一边踱至窗前,望着夜空的上弦月,畅想陪娘过年的幸福时光,忆起小时候盼着过年吃一回红菜苔炒肉。

彼时,物质生活不富足,由于本地不产红菜苔,张强娘克勤克俭,只会在过年或办宴席时才买一些回来,和五花肉一起炒。那甜丝丝的红菜苔伴着肉香,在张强味蕾上烙下特殊的印记,幸福了整个童年。

彼时,像鲁迅在《过年》里描述的,“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一个星期的——按惯例,铺户多数,关门五天,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张强娘储备的红菜苔有限,必须精打细算,每次只炒一小把。物以稀为贵,红菜苔竟变成了“奢侈品”。

张强娘见孩子们喜欢吃红菜苔,又没钱经常买,便尝试亲手种植。那一垄最肥沃的菜园种出的红菜苔,尽管“卖相”不太好,但因为不用任何农药和化肥,口感却更胜一筹。

后来,张强和姐姐张梅大学毕业,在不同城市工作,结婚生子,打拼各自的生活。

父亲病逝后,张强和姐姐商量,轮流把娘接到城里享享清福。刚开始,老人家欣然应允,但毕竟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无法适应都市的生活,凡事都需要照顾,不出十天半月就不忍给他们添负担,执意回到乡下,守着住惯了的老房子,守着烧柴火的土灶台,还有那片种着红菜苔的菜园子。

每年腊月间,张强如果返乡过年,总能大饱红菜苔的口福。如果回不去,则一定会收到娘托人发来的“爱心快递”。张强觉得,娘种的红菜苔是超市里任何菜品都无法比拟的,炒的时候就清香四溢,吃的时候须闭上眼睛,细细品咂由唇齿间沁入心脾的思念……

和娘通话一周后,张强下班回家。刚进门,女儿就兴奋地嚷嚷:“爸爸,奶奶又寄来红菜苔,甜甜的,可好吃了。”张强轻抚女儿的头说:“当然,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菜。”

“给娘打电话没?”张强扭头问爱人。

“打了,但没接。”

“哦?又没接?”张强掏出手机拨通娘的电话,依然无人接听。他知道娘年纪大了,经常错过电话,便叮嘱爱人说:“千万别跟娘说我们要回去,这次要给她一个惊喜。”

匆匆吃完晚饭,张强一家三口去逛商场,为娘精心选购了衣裤鞋子作为新年礼物。春节临近,商家变着花样促销年货,道路两侧的红灯笼亮起来,夜空里回荡着《常回家看看》的旋律,年味渐浓。

张强拎着大包小包回到家,见晚餐吃剩的红菜苔还在餐桌上,忍不住抄起筷子夹了两根送到嘴里,哼着小曲嚼起来。奇怪的是,这一次,除了记忆中熟悉的味道,他竟然真的品到一丝苦味。

游子返乡,是一条漫长的路。

那几天,张强无数次习惯性地看日历,既恨时间过得太慢,又担心返乡计划再次生变。让他欣慰的是,直到腊月二十六日傍晚,并没有像往年那样接到临时任务,终于可以安心启程了。

上车后,张强迅速安顿好行李,掏出手机拨通娘的电话。半晌,听筒里却传来姐姐的声音:“弟,娘在洗澡,不方便接电话,有啥事没?”张强说:“没事,就是跟娘说一声,红菜苔收到了。我们……”没等讲完,电话就随着姐姐的一句“好的知道了”,被匆忙挂断。张强冲爱人嘿嘿一笑道:“我这一兴奋,差点说漏嘴。”

夜已深沉,车厢里安静下来。张强给进入梦乡的妻儿搭上一件衣服,望着窗外影影绰绰的夜景,归心似箭,毫无睡意。

第二天上午,张强陪妻儿下火车,换汽车,打出租,顾不上吃饭,马不停蹄往家赶,穿过故乡熟悉的山水,直奔魂牵梦绕的村庄。待出租车在家门口停下,张强匆匆下车,刚想高声喊娘,却发现大门紧锁着。

“今天腊月二十七,娘一定是赶集去了。”张强一边自言自语,一边给娘打电话。奇怪,这次又是姐姐接的。

“弟,有啥事没?”张梅问。

“姐,我们回来啦!”张强高声说,“你是不是陪娘上街了?”

“你们不是不回来吗?怎么……”张梅沉吟片刻,叹了一口气说,“我们没上街,娘住院了。”

“住院?”张强感觉挨了当头一棒,脸上的笑容凝固了,手机滑落到地上。他坐到门槛上抓起手机,不由自主地颤抖着问:“怎么回事?严不严重?在哪住院?”

“在县人民医院,住院部三楼26床。已经脱离危险了,你们来吧,见面再说,路上小心点,莫慌。”

张强噌地站起来,顿时眼前一黑。他倚门缓了缓,感觉脑子很乱,心被掏空,赶紧拦下正准备离开的出租车,把行李扔进后备箱,和妻儿回到车上,嘭地一声关上门,催促司机去县医院。

再次和姐姐通电话,张强才知道娘住院的原委。张梅说:“前一阵娘感冒发烧,给你打电话都不敢多聊,生怕你知道了担心。那天,娘带我去园子里掐红菜苔,她说你们都喜欢吃,掐了好多。回来的时候,娘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得挺重,可她硬撑着说没事,催我上街把红菜苔快递给你们。等我回来一看,娘的手肿得像馒头,骨折了,靠在椅子上不能动,赶紧送到卫生院一查,还有别的好几种病。之后转院到县里,医生说老人最怕摔,幸亏送诊及时,要不然……娘说你春节要值班,一遍遍嘱咐我瞒着你,不让我跟你说……”

张强低头不语,早已泪流满面。赶到医院后,他用衣袖擦了擦脸,拎上行李,带着妻儿疾步上楼,找到娘的病房。面容憔悴的张梅迎上来轻声说:“娘睡着了。她这几天精神不太好,老是昏睡,不过医生说已经没事了,过几天就能出院。”

张强感激地看了一眼姐姐,蹲到病床边,见娘面色蜡黄,左手打着石膏,心疼难言。他缓缓托起娘满是皱纹的右手,轻轻握在手里。半晌,娘醒来,看到病床边的儿子,浑浊的眼里顿时闪动欣喜的光芒。

张强忍着泪,深情地喊:“娘——”

随后几天,张强寸步不离在病房陪护,看着娘一点点好起来,满心欢喜。老人家出院那天,恰逢除夕,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张强觉得,那是在庆祝娘闯过鬼门关呢。

回到家,张强仔细洗了脸,刮了胡子,带着女儿陪娘聊天。老人家从头到脚换了一身新,尽管身体还是很弱,但气色好多了。

祭完祖,放过鞭,一家人围坐着吃团圆饭,其乐融融。张强不停给娘夹菜,老人家吃不多,却欣慰地说:“过年了,你们都回来了,真好!这才有年味啊。”

张梅给每人碗里夹了一筷红菜苔说:“娘整天侍弄菜园,就是盼着咱们都回家过年哩。来,多吃点。”

张强闻言一怔,旋即大口吃起来,但吃着吃着,竟嚼出一股苦涩的味道。原来,是泪水漫出眼眶,流到嘴里,掺进了红菜苔。 


作者简介

梁 波

从湖北大悟出发
到江城到冰城再到岛城
走过一段平凡的路
难舍信笔涂鸦的乐趣
越简单随心越快乐



2021【同题短故事】创作计划 
2021,新的一年,让我们一起来玩【同题短故事】。
【同题短故事】由赵晓霜、侯俊华、梁波、谢秋霞、崔寒凝、祖志宏、姚小红、甄小龙、杨旭萍九位文友共同发起,旨在和更多热爱写作的小伙伴一起 “抱团”创作,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一、【同题短故事】体裁为叙事类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以及非虚构叙事等,鼓励童话和科幻作品。
二、篇幅3500字以内。
三、一般情况下,团队成员每月1日、11日、21日晚8点-10点在微信群报名,提交上旬作业、提交下旬选题。法定假日或遇特殊情况,群主将以“群公告”的方式另行安排。团队成员因客观原因不能参加活动,应提前告知群主。
四、所有选题在提报当日经大家集体讨论后,由群主最终确定下旬的创作主题。在同一主题下,作者可自行设置文章标题。
五、已报名却不能按时提交作业的同学,自觉在群里给发一个10元红包。连续三次没有按时提交作业,将被送飞机票,若想再进群,须向群主申请。
六、同题作品在每月5日、15日、25日由【同题短故事】微信公号原创首发。
七、【同题短故事】编辑小组负责稿件的排版发布。因为稿件直接排版,敬请各位作者认真修改作品。
八、欢迎新作者加入【同题短故事】作者微信群,一起创作,一起讨论,共同进步。
九、作者可自行申请公众号赞赏账户或设置付费阅读,所发作品收益全部归作者所有。
编辑运营 | 【同题短故事】编辑小组
独家发布,转载请与本平台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