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院展讯】中国美术学院:2021届雕塑硕士线上毕业展

 我形我塑小庸 2021-06-08

   收  藏 、投  稿     请加微信联系小庸:23169257

本图文由该院师生供稿

中国美术学院

2021届雕塑硕士线上毕业展

 前言


“空间”需要人的参与,当下的空间也需要真正“当下”的人,阿甘本将之称为“同时代的人”。何为“同时代的人”?——一个“不合时宜的人”,既生活于当下又与之格格不入。这样的人必须与这个时代保持应有的距离,并“死死地凝视”这个时代,也只有保持距离,当下的人才不致于被汹涌的时代洪流所淹没,而所谓的凝视也必将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去凝视时代的“晦暗”,去凝视当下空间中未可抵达之“光”。这样的“凝视”仿佛是柏拉图洞穴中的怀疑者的凝视,他开始怀疑洞穴中的一切“影像”,这影子便是一种“晦暗”,也是一种“光”,尽管洞外的“真理”永远无法确定与到来。因此,“现在者”永远是“格格不入”的,而那些如此契合时代要求并引以为傲的人是一群随波逐流者。不合时宜的人努力将时间阻断,一往无前的时间将被一次次拦截、并无限的回溯形成一个个时间的间隙,形成异化的空间——也因此,对于“现在”的思考需要问的不是“未来”会怎样,而是“当下”的空间应如何“触目”。

因此面对“现在”的时间问题我们需要“停顿”并用空间来拯救时间——好比一则关于“审美”的故事:一艘海上的轮船突然发生了故障,船上所有的人都在抱怨自己的工作将受到严重的影响,但突发的事故不得不让他们停滞在海上,许久之后,抱怨累了的人们开始注意到身处的海洋,大家开始惬意的欣赏风景,才发现这里的景色竟如此美好——美景弥补了时间的焦虑,而“审美”得以被开启则需要事物突然的“停摆”。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创造一种“触目”的状态,使空转的机器变得不再好用,事物的空间在“不好用”中得以被再次关注,我们才有可能继续认识与创造。

我们今天的当务之急并不是要急于的强调如何符合时代的运转进而使自己成为时代进步的幸运儿,也不是盲目的抓紧批判的武器结果却一头扎进了资本时代早已设计好的陷阱,当下的紧迫恰恰是如何凝视生存中的“晦暗”,并将空转的时代机器“停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不合时宜”的“同时代的人”。

具象雕塑工作室(一工)

作品欣赏

李生健

指导老师:刘杰勇

《兔先生》

钢筋,铁丝网,丙烯,活体兔子标本,兔子皮
150×50×50cm
▼ 

作品简介:《兔先生》仅仅是关于作者一点小情绪的表达,应该不算是一件具体的作品,只是 小品。我总是很难面对自己性格最软弱的那一面,从小到大总觉得这种性格上的缺陷越来越深,同时影响 着我待人事物的方式,我也一直承受着生活中这种缺陷带给我的结果。很多次我想到或梦到自己变成一只 兔子,那我就可以坦然得完全接受自己的“本性”。我的兔子只是我心中的兔子形象,请大家从自己的视 角思考。


《叶种花》
综合材料-50×200×200cm
▼ 

作品简介:叶种花是我外婆的名字


《无题》
综合材料、活体绵羊标本、羊毛线、金属升降椅(现成品)、羊毛皮
100×100×100cm
▼ 

作品简介:以缠绕毛线的活体绵羊标本和 一把裹着羊皮的金属升降椅为两个图像元素构成一个不和谐的整体。通过这样的组合表达家乡西部地区工业文明的极速发展和自然生态之间的不协调关系。



袁超
指导老师:刘杰勇
《痕迹》一些关于过去存在地讨论

《痕迹1》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180×60×30cm
▼ 

作品简介:关于人类生存痕迹的纪念


《痕迹2》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300×300×500cm
▼ 

作品简介:旧时房屋所携带的记忆痕迹


《痕迹3》
综合材料-180×1000cm

作品简介:旧人的衣物穿戴痕迹所携带的记忆收集。

跨界雕塑工作室(二工

作品欣赏

 肖飞

指导老师:班陵生

《太空计划》

泡沫、圆形轨道、电路控制器、舵机、耐候钢板、铁网、显示屏
600×600×35cm、230×230×180cm
 ▼


作品简介:借助《太空计划》这件作品,希望人类能够将自己的视角投射于宇宙之中,思考人类的过去,此刻及未来。从而反思当下人类世界生存现状,愿人类世界能够远离病痛、饥饿、战争,跨越地域、种族、宗教、文化的沟壑,实现人类世界的和平繁荣。

木石金火工作室(三工

作品欣赏

陈熙婧
指导老师:陈涛
作品简介:从古代传统图像中发现有价值的平面造型,把传统的图像糅合和进现代人的生活。

《芸芸·吹尺八俑》
陶-55×30×38cm


《芸芸·少女》
陶-102×26×22cm


《芸芸·细犬》
陶-60×16×40cm


《芸芸·舞者》
陶-73×70×24cm


《芸芸·行人》
陶-108×32×50cm


《芸芸·行人之二》
陶-95×42×15cm



谷德昊
指导老师:陈涛


《未眠》
木、电机、声音、灯光、现成品等综合媒材
1000×500×350cm/尺寸可变

作品简介:夜里常常失眠。尤其是在今年。不知这是否与压力有关。或许不只是压力,也许是动力、诱惑力或是别的什么力。躺在床上,现实与过往掠过眼前。年少时,坐在班级最后一排。班主任时常躲在班级门后,双眼眨巴眨,以洞穿一切的目光窥探班级的每一个角落。门把的铃铛发出不知刺耳或悦耳的铃声,仿佛在警醒着什么。同学们钟爱翻花绳。两只手、不断拉扯、制衡,形成错综复杂的图案。若失误成了一团乱麻,解开似乎并非易事。究竟是我们牵引着绳索绳,还是索束缚了我们?闭上眼,睡不着,又睁开。躯体有种漂浮的感受。索性再刷会手机。网上的新闻不知哪条是真,评论一面倒,若事实并非如此呢?毕竟,谎言可以有无数个,而真相只有一个。隔空触碰的双手,是不能承受的生命重,还是生命之轻。窗外的工地上施工的声浪喋喋不休。加班加点。墙上的一只只手轻抚着我,伴我入眠,可又越来越快,不停地抓取着什么,与窗外的工地噪声此起彼伏,像一支重金属乐队。我们和这个社会,也越来越快了。街道昏暗的路灯,灯火通明的写字楼,几人酣睡,何人不眠。黑暗中插线板的电源发出刺眼的红光,肆无忌惮的延伸,是一颗躁动的心脏。睡前总是思绪万千,但愿今晚好梦。



谭雄
指导老师:陈涛


《应物象形动物》
花岗岩-18×38×80cm
  作品简介:《应物象形系列》石雕作品是我继续本科石雕鱼群的延续,是探索应物象形在石雕中的运用,同时,在经历疫情的在家避免不出的煎熬,更加坚定了我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天人合一”思想的向往,所以在我的作品最后完成之时,把作品放回大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用相机记录了一段影像,表现了石头取之自然,做之尽可能自然,最后回归自然,希望我的作品能尽量与大自然相融合,以一种不似而似的形像呈现出来。



张海伦
指导老师:陈涛

《与君结丝萝(一)》
蜡-90×5×65cm
作品简介:此系列作品是笔者围绕自己的感情生活而创作。在感情生活中我们时常会扮演不同的角色,相处的模式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不同的状态。《与君结丝萝》(一):这件作品以女子轻松地将男子的身躯夹在身体的一侧来展现作者在感情中的占有欲与控制欲。材料选用的是具有特殊胶黏质地的蜡。灌蜡的方式,将两种不同颜色的蜡在达到适当的温度时一起灌入硅胶膜之中,以这种材料的特殊性来展现男女情爱的交融之感。


《与君结丝萝(二)》
蜡-25×15×90cm
作品简介:与君结丝萝》(二):这件作品是以微微倾斜的男女环抱之态来展现爱恋中幸福洋溢、陶醉浪漫之感。这件作品是利用蜡在高温时期的流动性使用画笔在硅胶模具上通过层层叠加形成的特殊效果展现交融感,是以局部实心的方式完成合模


《与君结丝萝(三)》
蜡-50×25×90cm
作品简介:《与君结丝萝》(三):这件作品以略微夸张的形式展现出女性依靠在男性身上的那种依偎状态。


《与君结丝萝(四)》
蜡-120×25×60cm
作品简介:《与君结丝萝》(四):这件作品将男性的身躯化作一艘小船,比喻男性在爱情里所展现出的包容与责任承载着女性的一切。而女性作为持桨者,寓意在感情中双方都在共同朝着目标前进。


《与君结丝萝(五)》
蜡-40×40×65cm
作品简介:《与君结丝萝》(五):这件作品意在呈现女子由动心至心碎的循环过程。



余俊
指导老师:龙翔、孙振华

《光》
金属-45×35×13cm
作品简介:随着技术和人类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艺术家开始利用技术进行实验,并创作他们的作品。我们越往后看声音雕塑的历史,发现它变得越追寻内在的本质。虽然哈利·帕克斯的第一次尝试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世纪,但我认为整个关于声音雕塑的艺术运动仍然不发达。我坚信,将会有一批全新的艺术家拥抱技术,创作出以声音为灵感的视觉作品。

东方性雕塑工作室(四工

作品欣赏




陈伟坤
指导老师:朱晨、杨奇瑞、陈汉 

《踽踽》
综合材料-800×750×350cm(可变)
作品简介:作品营造了一个剧场空间,选取了故乡生活中记忆的残片,曾经的繁华被岁月掩埋。我们在世界中踽踽前行之间浸润着对故乡的羁绊。提炼老街上的路、窗、门、梯等元素,结合个人雕塑语言隐喻各个阶段对人生路的不同心理体验,唤醒尘封记忆,带领观者进行一场时空之旅。



古典
指导老师:朱晨、杨奇瑞、陈汉

《群鸟》 
香樟木、陶、金箔、黄铜板、镀锌铁板、喜马拉雅盐、现成品
700×500×365cm(尺寸可变)
作品简介:这一系列作品的灵感来自于回国隔离期间重读哈伯·李的长篇小说、希区柯克的电影,进而展开关于鸟类在过往文本中象征含义的研究。作品将候鸟等鸟类作为隐喻,“我们都是人间的候鸟,拥挤飞迁在庇所和求生的适留空间中......”。此外,在系列作品中多次出现的鸦、雀、白鸽等原型则是对于古代文本中鸟类的所指解读。该系列作品包括《飞过黄金屋的候鸟》、《洪荒》、《飞来的白鸽》、《鸟吃鸟》、《不知来处的雀鸟》。



卫镕霆
指导老师:朱晨、杨奇瑞、陈汉

《园与影》 
综合材质-500×300×300cm
  

作品简介:以园林中的光影意境为切入点,对古典园林进行现代性思考,主要将园林中抽取的线性元素放入特定的屏风空间中,作品前面由花窗与假山的线性元素构成,后面由门洞与建筑构件组合的屏风构成,形成一个有正负变化的围合空间。最后配以灯光,表达园林浓厚的文人意境,同时探索光影表达的新方式。




吴启鹏
指导老师:朱晨、杨奇瑞、陈汉


《我是恐龙!》
泡沫、绒毛、硅胶、树脂等
300×200×300cm
作品简介:小孩天性自然而活泼,没有一刻不是在动的,然而现代社会的空间、条件与自身的能力制约了行为,因此小孩喜欢恐龙正是喜欢恐龙的张牙舞爪,模仿的天性使其通过模仿恐龙和状态,借助恐龙的衣服形成自身行为的延申。凶猛的恐龙和天真的小孩形成矛盾关系,体现出小孩的稚趣与野性。




刘铭
指导老师:陈汉、杨奇瑞、朱晨

《医“年”》
综合材料-280×250×140cm
作品简介:作者于2020年初结合新冠疫情设计了插画稿,后将其选为毕业创作的方向。以中国传统神话中的“十二生肖”、“年兽”等与年相关的形象、元素进行抗疫的主题创作。造型表现上主要采用了“二次元化”的思维,将造型做夸张与拟人的处理,将配色做漫画式的表现,使传统雕塑手法与现代绘画风格进一步融合。另一方面,将各种动物形象戏剧性的集中在一个场景中呈现,在作品体量的呼应下强化了视觉表现。



张正
指导老师:朱晨、杨奇瑞、陈汉

《鄂应渔–09》
综合材料-尺寸可变
作品简介:完整和“残缺”,总让人思绪万千。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让很多原本完整的家庭支离破碎,不在完整。亲人的离去,只是换作另一种形式“存在”于我们身边。活着的人将带着关于离去了的亲人曾经存在过的痕迹和一些记忆,继续生活,他们会将这些“碎片”拼成一个完整的“家”。



END

推介毕业生

(按发布先后排序 点击链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