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隧道视野效应:远见指引未来

 熙桓心理 2021-06-09

隧道视野效应:一个人若身处隧道,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拥有远见和洞察力,视野开阔,方能看得高远。

一件事情,重要的不是现在怎样,而是将来会怎样。想看到事物的将来,就必须有高远的眼光。看准了它的发展趋势后,要坚定不移地去做,这样才能取得大成就。

总览古今,明智的人总是善于在困境中找到看到未来的希望,总是舍得放弃眼前的微小利益,去赢得长远的更大的利益。

美国的一个摄制组,想拍一部中国农民生活的记录片。于是他们来到中国某地农村,找到一位柿农,说要买他1000个柿子,请他把这些柿子从树上摘下来,并演示一下贮存的过程,谈好的价钱是1000个柿子给20美元。


美国人拍好付了钱就准备离开,那位收了钱的柿农却一把拉住他们说:“你们怎么不把买的柿子带走呢?”美国人说不好带,也不需要带,他们买这些柿子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些柿子还是请他自己留着。


“天底下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呢?”那位柿农心里想。看着美国人远去的背影,柿农摇摇头感叹道:“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傻瓜!”

那位柿农不知道,他的1000个柿子虽然原地没动地就卖了20美元,但那几位美国人拍的他们采摘和贮存柿子的记录片,拿到美国去却可以卖更多更多的钱。

他也不知道,在那几个美国人眼里,他的那些柿子并不值钱,值钱的是他们的那种独特有趣的采摘、贮存柿子的生产生活方式。柿农的蝇头小利比起那几个美国人的利益来说实在不算什么。

管理者在企业决策当中,是像文中的柿农一样只看到眼前的比较直接的“小利益”还是能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发现更大,但可能比较隐蔽的“大利益”?


如果一个人身处隧道,他只有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这样通常无法做出高瞻远瞩的决策。

有些人目光短浅,喜欢贪图小利,视眼前利益如生命,这样终究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如何避免这种“隧道视野效应”带来的短视呢?


短视,就是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属于目光短浅这一类型。如果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样显然是不利于发展的。


如果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想让自己有开阔的思路和长远的眼光,就应该站在高处、站在开阔的地方,就要去拓展眼界,增长见识,放眼于未来,调整自己的目光,看到更远处的风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见多识广,才能深谋远虑。


然而每个人都被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但是如果你能够打破这种限制,超越你所处位置的常规表现,那就可以称之为格局。


格局就是指导方向的能力,管理者应该使自己具有这种特质,从现象中发现本质,然后告诉自己的团队应该争取的未来。

一个人格局的大小,不在于事情有多重要,关键在于你的认知高度、信心程度以及执行力度。


那么如何培养格局呢?关键在于“跳出”二字,跳出你所在的位置,跳出你所处的时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看得全面,想得长远。所以培养格局就是培养你的空间和时间认知。


①培养空间认知

要想拥有足够的空间认知,首先要有足够的知识和阅历,坐井观天的人很难形成大格局。简单来说就是要多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

对于热衷于学习的人,精力是制约高效学习的短板,想要提升学习效果,就要懂得管理和恢复精力。

此外,还要试着系统的去看待问题,要看到不同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②提升时间认知

很多人做一天看一天,根本没有长远的目标,时间纵深几乎为零。所以一个人能看多远,完全取决于长期目标。

在长期目标的时间跨度内,你的目标就是判断标准。与实现目标相关的事情,价值才会得到加强。反之,价值就会削弱。


高级管理者另一个必备的特质,就是综合判断力。

决策需要高度,并且需要从宏观层面看待问题,才有可能拨开云雾,找到那一个最简洁的解决工具。所以,把眼界放远些,不孤立静止地处理事物,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顺应未来,少走弯路。

ENDING
熙桓心语

任何企业的成功与失败都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而是逐渐积累的结果。

管理者在为企业制定更高的目标时,要跳出自己所处的狭小环境,把眼光放远,所做的计划不能只解决眼前的状况,而是要获得更长久的利益。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要取得长远的发展,当下获得的经济效益固然重要,但是更应该重视长远利益,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