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医路随记》——​大黄应用须知

 虚竹怀远 2021-06-09

(1)大黄体质:

体格健壮,肌肉丰满,食欲旺盛,容易腹胀,或大便秘结,口唇黯红,皮肤易生疮痘,血压偏高,或血脂偏高,或血黏度偏高的人,使用大黄比较有效而且安全,多见于中年人。长期使用大黄,要注意患者的整体状态。

(2)大黄舌:

口燥舌黄,即口腔干燥,舌质红而坚老,甚或舌面起红刺,舌苔黄,或见焦黄。应用大黄要重视望舌。在急病中使用大黄必定要望舌,有时虽然体质瘦弱,但只要大黄舌证在,并有腹证的话,大黄照用不误。

(3)不同产地的大黄作用不同

焦东海先生经验,甘肃礼县的掌叶大黄较其他产地的大黄,不仅止血效果好,而且副反应很小。反之,则常常出现严重的腹泻。岳美中先生也认为,四川和陕西的大黄比较柔和,而河北大黄用后腹痛。

(4)生熟大黄作用不同

制大黄泻下作用比较弱,恶心、呕吐等副反应较少,适合于消化道出血,对老人、小儿等体弱者较为适用。生大黄的泻下作用强烈,可用于体质较好,而病情较急的急腹症及感染性疾病。

(5)大黄不同煎服法

吞服大黄粉剂的效果优于汤剂,大约吞服1克生大黄粉相当于3克大黄汤剂。无锡汪朋梅经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大黄粉剂较大黄汤剂效果好。

若要取大黄的泻下作用,可在沸水中投放大黄,煎沸5~10分钟即可。汪朋梅临床曾有煎服24克大黄不大便,而泡服6克大黄即得便的经验。

用于泻下,应空腹服;用于除痞,则可在两餐之间;用于日常保健,可在饭后服。

(6)仲景大黄3个剂量段

①大量(6两,18克以上),攻下;

②中量(3~4两,10~12克),活血通经;

③小量(1~2两,3~6克),除痞退黄。

根据焦东海先生的经验,他最多用过500克,均未发生毒副反应。

(7)大黄配伍

①配厚朴、枳实:主治胸腹满痛而便秘者;

②配桃仁、桂枝:通经活血,治疗月经不调、闭经;

③配黄连、黄芩:治疗心下痞;

④配栀子、黄柏:治疗阳黄;

⑤配附子、干姜:治疗腹大痛而精神萎靡,恶寒自汗者。

(8)大黄副作用

主要是腹泻与便秘。大量使用大黄,可能导致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尤其是对体弱的患者、老人和儿童,可配合必要的补液。哺乳期使用大黄,可导致乳儿出现呕吐或腹泻,哺乳期患者服药期间应停止哺乳。大黄含有鞣质,可能出现继发性便秘。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