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荷║圆梦工坊研学首选——古城绍兴

 圆梦工坊作文课 2021-06-09

作者简介

夏荷老师,揭阳一中校友,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三十多年语文教学经验,近二十年初中毕业班教学经历,担任班主任多年,圆梦工坊研学导师。

2019年1月20日首次带领圆梦工坊15位学员前往古城绍兴研学、采风、写作。一路行、一路讲、一路写、一路激励。凯旋时,美文不断涌现,学员胸怀已全不同,个别甚至是突变,可能会成为人生的转折点,这全在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

——  古城绍兴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夏荷

一月二十日,圆梦工坊学员开始了古城绍兴研学之旅。同学们一路行、一路读、一路悟、一路写,二十五日凯旋。硕果累累,感动多多——

绍兴这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蕴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流淌着江南水乡的情韵,古色古香的老台门、名贤英烈的故事,为这座古城增添了迷人的色彩。研学五天,满载而归!

研学收获之

1

享受着安静祥和、悠然逸致的情韵

走进绍兴,水乡美景,荡涤心灵。绍兴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一万零六百一十座小桥,纵横交错 ,构成了绍兴“一河一街,街河并行”的水乡景色,使绍兴成为名副其实的水乡、桥乡,小巧玲珑的乌篷船穿梭河中,漫步街区,耳边传来《水乡吟》轻柔、悠扬的乐音,心情优哉乐哉!粉墙黛瓦、石板小巷的隽美建筑,古色古香的老台门、学府,增添了历史街区的优雅、恬静氛围,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歌唱着古城不老故事,让人们流连忘返。

研学收获之

2

古文化艺术的熏陶,爱国精神的感染

绍兴,每一座台门,都是一部史书,每部史书都有许多动人的故事。阳明故里、鲁迅祖居、吕府、大通学堂、秋瑾故居;还有羲之与兰亭、大禹陵——这里永远是烁烁生辉的明珠,闪耀着万丈光芒。

1

1

王阳明,被称为“天下第一等人”。他是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他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思想是无数政治家、思想家和仁人志士的心灵鸡汤,许多中外成功者对他顶礼膜拜,从他心学里吸取源源不绝的精神食粮。他的成功之道:由内而外,从心开始。他告诉人们,成功不仅需要物质的累积,更需要心的完善。只有“致良知”,做到有“良心”“正能量”,成功便与你如影随形。他追求真理,历经困顿、遍尝艰辛,却又屡仆屡起,百折不挠的精神是每位研学者的精神榜样;他的“知行合一”哲理质疑了先知后行的理学权威。他告诉人们:“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知行合一”正是研学者求学的秘诀。探寻阳明故里,谨记阳明良知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学阳明,做一个内心强大崇善去恶的成功者。

知行合一

1

1

走进鲁迅故里,体验少年鲁迅三味书屋摇头晃脑、诵读经书的乏味无聊;百草园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的快乐;听景区讲解员讲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联想闰土丝瓜地里刺猹的英勇;从鲁迅博物馆了解青年鲁迅读书求学的精神,革命者鲁迅探求革命真理的伟大形象。作为二十世纪的文化巨人,现代中国文化先驱,他的思想和精神,永远影响无数的中国人。他是民族脊梁,是中华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爱憎分明情感的写照;“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是他唤醒民众的豪言”;”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他忠于革命的英雄气概。毛泽东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对他人格的最高评价。他对反动势力深恶痛绝,对落后麻木的民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下层贫苦民众的同情,对先生的崇敬和怀念。探寻故里,涉足故地,忆及作品,学其精神。臧克家在纪念鲁迅逝世十周年时写的《有的人》中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鲁迅精神永存的写照。

1

1

颂英烈,祭英雄,学精神,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走进大通学堂、秋瑾故居,从陈列纪念品、人物事迹介绍,了解鉴湖女侠秋瑾革命的一生,徐锡麟、陶行章在辛亥革命中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生存,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他们放弃安逸生活,毅然弃家从戎,他们的浩然正气,是今天这些淡忘英雄事迹,心生浮躁的人们涤荡心灵的良药。学英烈,扬正气,热爱祖国,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在今天显得极其重要。

走进大禹陵。了解当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大禹成为九鼎至尊的豪壮;祭祀大禹的仪式,让学员懂得尊贤敬士的美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

1

1

走进兰亭宝地,探寻“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了解羲之写《兰亭集序》的背景和历史,知道兰亭成为书法圣地的原因;再现羲之当年邀友聚会,曲水流觞的快乐情景,饮酒赋诗的安逸情怀,挥毫写序的英姿;观赏鹅池,品味鹅碑,亲睹康熙墨迹《兰亭集序》,大饱眼福,融情入境,参与活动,享受做一回晋朝文人墨客的惬意。

研学收获之

3

参与活动,获取知识,收获快乐,践行“知行合一”精神

三味书屋拜师仪式,了解古人读书行礼的习俗;习字、对对子感知古代课堂教学模式;名句搭对,动植物猜篇名,熟悉鲁迅作品名称。三味书屋做一回民国学生,穿长衫、戴瓜皮帽,诵读经书,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给小学员留下深刻记忆。中国黄酒博物馆花雕DIY,锻炼学员动手、动脑能力,乐趣多多;羲之博物馆拓画,考量学员油墨临画能力;曲水流觞体验羲之兰亭集会的场景;投壶射箭再现古代士大夫宴酒取乐的生动情趣......

研学五天,孩子们知识和精神双丰收,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意志,懂得了感恩,收获了感动,传递着快乐!

文字编辑、版面设计:老谢同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