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能毁你的是你的“焦虑性动作”

 与管理者同行 2021-06-10


      至于企业,真正重要的工作有两项:一是准备,二是等待。准备是自己的事,操练人马,鼓舞士气。等待主要是等待时机出现,包括新的机会,甚至包括竞争对手失误。


      一直以来,我们都倡导企业领导者、管理者要有危机意识,要保持“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状态,甚至有不省领导者整天以一副“苦大仇深”的面孔示人,而这也常常被解读为充满危机意识。据我的观察,越来越多领导者的这种危机意识转化成了过度焦虑,并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焦虑性运作”,而大多数组织因这些“焦虑性运作”陷入困境。

2015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全面进入新常态,很多行业增长较过去呈现明显下滑趋势。我知道某大型国有企业2015年前在业内一直颇有影响力,区域内是绝对的行业龙头,有着明显的行业及区域优势。2016年,该企业更换企业经营班子(属正常的人事变动),新班子上任后,看到传统业务受影响明显,特别着急,各方寻找解决方案,一翻思索下来,经营层决定要转型升级,其中重要动作之一是投入充足资源涉足新业务……在当时看来,这是一个让人兴奋的决策,也是能够让企业走出泥淖的策略,而令人沮丧的是,2017年底企业盘点的结果是:新业务全线亏损,更令人不安的是家门口的传统业务在投标过程中被外省企业抢走……

复盘该企业这一年半的经历时,我们总结出两个明显的现象:一是新领导班子上任后看到行业不景气导致传统业务明显下滑后,非常不淡定、慌了,于是提出“转型升级”的整体策略,接下来是一系列的我称之为“焦虑性动作”的行为:全面梳理公司战略、文化、激励约束机制等管理体系;二是相对盲目投入资源涉足新业务的同时,忽略了对传统的优势业务持续关注和投入。

据我的观察,很多企业的领导者(也包括普通大众)焦虑时,常常会有很多的动作,事实上,这个时候他们做的很多事根本谈不上深思熟虑,仅是掩盖其焦虑情绪的“麻醉药”。类似这家企业的所作所为每天都在成千上万的企业里上演,而通过用一系列“焦虑性动作”让企业获得成功的案例微乎其微。那么,在全民焦虑的时代,企业领导者要怎么办?我们先来看一个经典作战的例子。

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赵国将领。当时,李牧奉命驻守于代郡、雁门郡防匈奴。李牧优待士兵,严格训练,频繁侦察,但军令就一条:不许出战!胆敢出战者一律斩首。这免战牌一挂就是好几年。由于李牧把全部人员缩入营垒,坚壁清野,匈奴来袭也都是无功而返。李牧几年不战,不光匈奴受不了,他自己的士兵都受不了,赵王也受不了了,认为李牧胆怯,把他撤换。

新将一改李牡坚壁清野的策略,频频出击,结果败多胜少,损失极大。赵王不得已请李牧官复原职。李牧回去后,又是几年不出战。但这几年,他并没有闲着,练兵抓得很紧,比打仗还忙。经过数年经营,李牧的边防军兵强马壮,军队士气高昂,士兵铆足了劲,宁可不要赏赐也情愿与匈奴决一死战。而匈奴则松懈了。李牧决定决战。一举击破匈奴十万骑兵,并乘胜攻灭匈奴,此后十余年,匈奴再也不敢靠近赵国边境。

李牧十年不战,憋到时候打一仗,解决了问题。实际上,做任何时候也是这个道理,不该动作时什么也不做,做一次就解决问题。多少事,都误在频频动作。为什么频频动作,无非是一种焦虑情绪。李牧不出战,损失了什么呢?什么损失也没有,但士兵们焦虑了,匈奴焦虑了,赵王焦虑了,他动作了,把李牧撤换了。这边防根本没出问题,他有什么意见呢?他已经要干点什么,才能缓解自己的焦虑。

至于企业,真正重要的工作有两项:一是准备,二是等待。准备是自己的事,操练人马,鼓舞士气。等待主要是等待时机出现,包括新的机会,甚至包括竞争对手失误。

毫无疑问,商业是一场持久战,一开始比的是灵感、勇猛和运气,接下来拼的是坚忍、格局和理性。正如明茨伯格在《公司战略计划》里讲到的:“在一片未知的水域给船只设定事先规划好的路线,这将使得船员只撞上冰山的可能性达到最大。”

那么问题来了,在一个全民焦虑的时代,企业经营者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动作?!德鲁克曾经说过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有效就是做正确的事。”如果你有充分的洞察力,确信“正确的事”就在前方,那么淡定、不慌张也就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也即企业领导者有了战略自信、文化自信、管理自信,不需要不停的折腾。

《精进管理: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通过120个真实的管理案例,从文化、战略、经营、领导力等7个方面帮助企业管理者提升商业的敏捷性、在焦虑的时代不焦虑,从容领导企业、带领团队。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