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秘境 秘鲁(下)

 娄旭在玩儿 2021-06-11

男性贵族头饰

西坎文化(公元750—1375)。这件壮观、豪华的黄金面具出土于卡德罗洛东墓皇家贵族男性墓底部,出土时放在这位成年男性头部。它是安第斯地区最大、最精美的黄金装饰品之一。面具全部由黄金或金银合金制成,眼睛用琥珀和祖母绿穿孔的珠子镶嵌在银板上制成,总重达两公斤,两端的耳朵装饰有大约直径10厘米的18K金耳饰。

黄金装饰头戴

西坎文化(公元750—1375)。该头戴为瓦卡德罗洛东墓皇家贵族男性墓发现的四个黄金头戴之一,头戴上装饰着一排悬挂的鸟类形象。出土的四个黄金装饰头戴看起来相似,但每个头戴都有着不同的直径,考古学家推测它们可能由不同的女性使用。

大号黄金耳饰

西坎文化(公元750—1375)

圆柱形黄金王冠

西坎文化(公元750—1375)


蟾蜍与西坎神头像金杯

西坎文化(公元750—1375)

祭祀

西坎文化(公元750—1375)

锤揲工艺金颈饰

西坎文化(公元750—1375)。这款颈饰体现西坎文化精湛的黄金制作工艺。在一排抽象化的鸟类形象正下方是一名站立的西坎贵族,两手各握一根权杖。在他的两侧分别有一排背对背的人物侧面跪立形象,并且手持物品。整件饰品由一整块金片制成。

蜘蛛与蛛卵形状的黄金首饰

西坎文化(公元750—1375)。在这件黄金首饰上,西坎人准确地刻画出蜘蛛的眼睛,牙齿和腿。并且在不使用焊接技术的情况下,将雌性蜘蛛腿及八个微小的球形卵囊与身体连接在一起,展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高超技艺。同时,对蜘蛛卵囊的细致描绘也反映了西坎人对母性关怀和生育能力的注重。

几何纹金片上衣

西坎文化(公元750—1375)

绿松石金珠项链

西坎文化(公元750—1375)

锤鍱工艺银杯

契穆文化(公元1150—1470)

带装饰的木制男性雕塑

契穆文化(公元1150—1470)。此件展品面部饰有彩绘,眼睛及身体各部位镶嵌了贝壳。这类木雕一般放置于宫墙墙体上的壁龛内。在契穆的都城昌昌城内有历代国王建造的宫殿十几座,其宫墙由数百万自然风干的土坯砖砌成,装饰有黏土浮雕和放置此类人物木雕的壁龛。昌昌古城遗址占地约25平方千米。宫殿外围是贵族住宅及低等级差役和工匠的居住区。

黑陶连体瓶

契穆文化(公元1150—1470)。黑陶瓶通过弯曲扁平的手柄和底部的管子,将一个单口瓶和一个上面有九人在祭台样式的瓶子连接在一起,圆柱形管嘴从单口瓶中笔直向上伸出。祭台中间戴着新月形头饰,并且体型较大的人物应该是这群人的首领或已故祖先的尸体。保存已故祖先的尸体并定期祭拜在契穆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活动,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为生者带来福祉。

陶人

昌凯文化(公元1100—1470)

人物陶罐

昌凯文化(公元1100—1470)

背容器的女子形陶罐

印加地方文化

大羊驼祭祀石器

印加文化(公元13世纪前期—1572)。这款石质羊驼在克丘亚语中被称为伊利亚ilya)。它们与保佑牲畜繁殖、健康和安全的祭祀仪式有关。


骨质织布工具

印加地方文化

银质的男女小雕像

印加地方文化

高6.3厘米,宽1.7厘米

高6.1厘米,宽1.8厘米

盔帽

印加文化

彩色织锦袋

印加文化

吉氆-记事结绳

印加文化。这是一件保存完好的安第斯记事辅助工具,称为吉氆。它出土于秘鲁东北部的莱梅班巴地区。这个吉氆由一根主绳组成,上面悬挂着一系列不同颜色的线。每根垂线都打了若干个结。结的位置和类型表示的是基于十进制系统的数字。历史、统计和宗教信息都编码到这些数字中,从而达到记录的目的。印加首都库斯科有一所学校,用于培训吉氆专家记录各种信息,并在高级官员面前能够陈述这些信息。不幸的是,有关如何解读吉氆的知识已经失传,人们虽然付出了努力进行恢复,但仍然难以重建。


脱釉的连体瓶

殖民时期(约公元1540—1600)

印加风格的“凯罗”杯

殖民时期(约公元1600—1650)

成人木乃伊

印加查查颇雅文化(公元13世纪早期—1572)。这是一具保存完好的成年男性木乃伊,身体姿势呈蜷缩状,出土于秘鲁西北部查查颇雅省附件的一个岩洞中,以棉布条包裹,通过自然干燥而成。这名男子人为扩大了耳垂极有可能佩戴过大型耳饰,还有他右手中指佩戴的戒指都表明了他生前的地位很高。


今年是我国和秘鲁建交的50周年

展览通过<文明初绽><多元共存>

<群雄并起><帝国绝响>四个部分

150多件组的珍贵文物 集中呈现了

秘鲁安第斯文明的历史发展和成就

也把它的神秘和生趣 带到我们面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