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凉山《自驾房车,环游中国》第一季54集

 大闫自驾游 2021-06-11

自驾房车游

自驾房车,环游中国》是我的梦想,希望走遍各地,浏览山海风光,体验风土人情,品尝风味美食,记录旅行点滴。

﹌﹌﹌﹌﹌﹌﹌﹌﹌﹌﹌﹌


2016年4月24日,星期日。离开西昌,沿国道108北行,经过西昌机场后,在先锋乡右拐,沿省道208,导航前往越西。

在喜得县西侧,继续北行,翻越小相岭,进入越西县境内。

小相岭,又名小相公岭,位于喜德、冕宁、越西三县交界处,属大雪山支脉,北通石棉,南达西昌,绵延数百里。

小相岭又名西山,山势险峻,岩石裸露,生态植被好,冰斗湖白星落棋布,古冰川遗迹明显,由森林、草甸、湖泊、瀑布、山峰构成具生物多样性、稀有性,具有较高旅游观光价值。四世纪古冰运动所形成景区内森林资源种类全,冰斗湖泊星落棋布,是避暑,开展登山、科考旅游的好去处。

山间气候多变、景象万千.一时可逢四季,忽晴忽雾,忽雨忽雪.一日可观三景:朝赏晨曦,云路奔涌,红日喷薄;午观山色,阴晴变幻,如洗似染;暮眺群山,峰岭苍茫、烟菲云霭.所到之处,古木成荫,绿苔如毡,野花争妍.仅索玛(杜鹃花)就达近30种,漫山遍野,根枝蟠结,千姿百态.其花期三至八月渐次开放,俪白参黄、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盛花时节,繁花满树、铺天盖地、目不暇接。

翻过小相岭,一路下行,由3000米海拔很快就下降到2450米。

路过小相岭村,彝族村寨,雾大,视线不好。

山上是云雾,白茫茫一片,山下很清晰,这就是小相岭的一大风光特点。

半山腰形成一个很清晰的分界线,上面白茫茫,看不清是雾还是云。

拍一张导航的地图,看看蓝色的导航路迹,弯弯曲曲的盘山道。

截一个卫星地图对比一下,弯弯曲曲的盘山道两侧都是,带文字的地方就是小相岭村。

再来一张驴友的照片,瞧瞧什么叫盘山道。

又遇道路塌方,正在抢修中。

道路在改扩建,说是在新建公路隧道,以后没有翻越小相岭垭口的机会了。

下的山来,虽是看不见阳光,但是空气雾气很少,十分通透。

路边停车,拍照留念

进入越西县城,街口立有石碑一座:文昌故里。文昌是谁?百度百度。

越西是文昌帝君张亚子的诞生地。

文昌帝君张亚子又是谁?真的孤陋寡闻了。传说有“北孔子、南文昌”一说,与孔子并列,非凡人也。

亚子倡义举、劝进学,重礼仪、守德行,行善事、尽忠孝;

孔子倡勤学、导仁政,薄赋敛、重教化,举贤才、慎刑罚;

亚子庇佑学子,魁星点斗;孔子博学好礼、诚信为怀;

亚子悲天悯人,孔子为政以德;

一个是天上的文曲星,一个是人间的圣贤人。

张亚子,中国民间信奉的神仙,属于传说人物,本是蜀人张育与亚子两位人物合并而成的神灵。后来,成为文昌帝君,司文事,主科举考试。

进入越西县城的牌楼,上书“文昌故里”。

越西县古称越嶲,隶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州北部。东邻美姑县,南接昭觉县、喜德县,西界冕宁,北连甘洛县、石棉县。面积2256.56平方公里。

越西县境内多山,主要以横断山脉为主,山川南北纵列,地势南高北低,岭谷相对高度1000―2000米,最低海拔达1170米,最高海拔4791米。

越西县气候属西昌巴塘亚热气候区,天气凉爽,雨量充沛,四季不太分明。气候受地形影响,夏秋湿润凉爽,冬春干燥寒冷,年平均气温13.3℃。

典型的南方县城特点,街道规划不是十分工整,有点乱,国内县城普遍的现象。

找地方驻车休息

就近找一家小饭店,弄点吃的。小店吃点,号称越西老菜馆,有点冷,喝点白酒暖暖身子。

豆腐脑和土豆丝,没啥说的。这个叫滚石双脆,烧热了石头扔菜了,双脆是肚片和腸,肚片这个脆劲第一次吃到。

越西县城小逛,滨江路边

广场雕刻一老龟,下书“千年古道,龟城印象”。

零关古道,古称5尺道,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一个组成段,纵贯凉山州越西县境南北,故越西县曾有"一线通南北"之称。

“零关古道”有“丁山桥”、摩崖石刻,“零关”等遗迹。“丁山桥”建于明朝以前,“零关”属清代古迹。

零关古道北由大渡河畔的甘洛县境入境,南至小相岭出境,全长350千米,宽1余米,路面全由石坂铺垫而成,也有少数段为土路连接。古道只能通行背脚、挑夫、驮马。

整条古道蜿蜒曲折,地势险要。有的关口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为兵家争夺之要冲,沿道现尚存有哨所遗迹。是蜀人司马相如受命出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时,史书所载"通灵关,桥孙水,以通邛都"即指此处。

亀城印象:站在山上居高远眺,越西石城酷似一只正在爬行的乌龟,城南为龟头,城北为龟尾,所以人们便称越西石城为“乌龟

网上搜几张零关古道照片,丰富丰富阅历。

零关古道名字的来历:

(1)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初期,大约在今天凉山地区(比现在的范围还大)设越嶲郡,郡治在西昌。越嶲郡领十五县,其中有阑县和零关县。大渡河以南到越西县新民镇属阑县,新民镇到小相岭,包括普雄、申果庄等属零关县。汉代中期零关县并入阑县,范围在大渡河以南小相岭以北,基本上是越西从汉代到解放后两千多年来的管辖地。解放后,划出了安顺场、洗马姑等地区为石棉县管辖;大树堡、河南站划入汉源县;海棠、田坝、廖坪等地属甘洛县。

(2)“南方丝绸之路”,汉代开通为官道。《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蜀人司马相如奉使首通西南夷,“通零关(越西小相岭),桥孙水(安宁河孙水关),以通邛都(西昌东南)”。司马相如从成都出发,向南过大渡河,开通零关道,在孙水河上架起桥梁,道路一直通达邛都。零关道因零关县而得名,零关道在汉代是指零关县境内的道路。

(3)后来,人们把从大渡河南岸通向西昌平原的这段古道称零关道。现代学者又把从成都经邛崃、雅安、汉源、越西、西昌、攀枝花、大姚、大理这一段古道扩展为零关古道,称“南方丝绸古道”西线段。零关古道在云南大理与“南方丝绸古道”东线段(又叫五尺道,即从成都出发,经宜宾、昭通、曲靖、昆明,到大理)交汇后,再通往保山、腾冲,进入缅甸、泰国,最后到达印度和中东。成都到云南、缅甸、印度及欧洲的这条国际商道现代史学家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古道纵贯越西县南北,在县境内全长近150公里。

(4)零关道在不同时期,叫法不同,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秦献公时称“牦牛道”。汉代设置零关县,“牦牛道”由此更名“零关道”。唐贞元十五年(799年)在境内设清溪关,零关道更名清溪道。唐后又复称零关道。

清代古迹

成昆铁路复线规划示意图,据说2022年投入运行。

广场停车场,车辆不多,房车驻车休息比较合适的地方,不过开房车过来旅游的人不是很多。

做饭烧水,休息休息。

离开越西县城,导航沿省道208,继续北行。

公路依山傍河,环绕在半山腰,弯弯曲曲,一路前行。

河对面山坡的盘山道

山上云雾缭绕

河道旁的山坡上,灰白色的山体,那是山体滑坡形成的痕迹,绿树没了,露出灰白色石头了。

云雾缭绕在山头,看不见阳光。

漫滩,好像下面的河流就叫漫滩河。

普雄河、越西河、漫滩河是县内水能资源主要河流,其中普雄河水能蕴藏量为9.07万千瓦,可开发量3.624万千瓦,占全县总可开发量的20.2%;越西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3.314万千瓦,可开发量5.026万千瓦,占全县总开发量的28.9%;漫滩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3.123万千瓦,可开发量8.291万千瓦,占全县总可开发量的46.25%,

四川省凉山越西县白果乡漫滩小学校,地名肯定有,没有找到介绍的文字。

漫滩地名介绍没找到,漫滩水电站内容倒是很多。

凉山州尼日河漫滩水电站项目: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由越西县浩泰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电站主要由首部枢纽、引水系统和厂区枢纽等建筑物组成,安装3台2.5千瓦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7.5万千瓦。

上学的兄妹俩,起来晚了,上学迟到,学校不让进校了,返回家中。

尼日河是大渡河中游下段右岸的一级支流,于甘洛县尼日汇入大渡河,又称牛日河。水面平均宽62米,是大渡河的一级支流。

尼日河干流全长136km,流域面积4084平方公里。发源于喜德县东之力比少哈山(山峰海拔3419米),上游喜德境内称尼日波河;越西河裤档沟出口与越西河汇合口以上称普雄河,河谷较为开阔,水流平缓;汇合口以下称漫滩河,进入峡谷区;甘洛境内呷日段称果觉河,甘洛县城以下称尼日河。在甘洛县黑马乡东部尼日附近汇入大渡河。

尼日河最大洪水流量1800秒立方米,枯水季最小流量18.2秒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17秒立方米,径流量38.35亿立方米,主要由降水补给。

由于山高沟深、河流纵横、落差极大(落差达1960米),尼日河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一条河流弄出那么多的名字,尼日波河、普雄河、漫滩河、果觉河,再加大名“尼日河”,小名“牛日河”,怪哉

进入甘洛县境,甘洛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东以马鞍山为界,与乐山市峨边县和金口河区交界;南与美姑、越西县接壤;西与雅安市石棉县毗邻;北临大渡河与雅安市相望。全县行政区域面积2150.79平方公里,

甘洛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向云贵高原过渡的地带,全为山地,岭高谷深,河谷地带间有台地斜坝与河边小坝,西部有较大的高山间狭长斜坝。县境东部连绵数十里的特克哄哄山,由8座4000多米和60多座30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中部最高峰—马鞍山,为全县最高点,海拔4288米;南部高山重叠与凉山中部大山相接,额颇阿莫山高3905米;西部横亘着3922米的碧鸡山以及大药山、小药山、轿顶山等山峰。

路遇羊群,牛逼,在路上慢腾腾的闲逛。

路边彝族标志,没有碰到人咨询,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尼日河的河水含沙挺多,黄乎乎的,有点像黄河水。

进入甘洛县城,甘洛,地处大凉山北部,小相岭东麓,素有“凉山北大门”之称。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自然风光雄奇壮美,名胜古迹声名远播,历史文化浑厚凝重,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彝族谚语“石沉水塘不回还,人到甘洛不回还”,形象地刻画了旧时甘洛的双重个性,山凶水险、交通阻塞、部落林立,人一旦进入便势难生还;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一旦搬进便不愿迁出。彝族谚语“汉族首都大,彝族甘洛大”,则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甘洛在凉山乃至整个彝区的知名度。

在县城牌坊外桥头驻车休息(见有车辆停在路边),正吃午餐过程中,警察过来查车,不让停车,马上起车换地方。

没进县城里面闲逛,网上弄几张甘洛照片瞧瞧。

离开甘洛,沿省道208继续北行。

道路维修维护中

顺尼日河河畔北行至大渡河边,尼日河汇入大渡河汇合口,发现大渡河河水没了。

抬头观瞧,一水泥大坝挡在前方峡谷中。

查查地图,此处乃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也。

瀑布沟水电站位于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和凉山州甘洛县境内,

网上下载几张瀑布沟水电站照片,模型图片的下方河流就是尼日河汇入大渡河的河口,省道208在此处由南向北转入大渡河峡谷,沿大渡河南岸向东而去。


“自驾房车,环游中国”



喜欢阅读我的游记,可以扫描二维码,加我微信,即可阅读全部的游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