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就挺秃然的:他迷恋上“我就不!”

 彤话晓说 2021-06-11

以前,我们家孩子特爱学习,是同学家长嘴里的“别人家孩子”。

以前,我闺女一直是优秀生,从幼儿园大班到初一都是班长。

以前,我儿子又努力又懂事,不必太用功成绩都很好,年年三好生。

以前……
以前……

从前,有个关于“好孩子”的故事……

这世上很多事,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特别是讲孩子学习。

于是,不和别人比了,和娃自己比,这一比,比碎了多少老母的心。

提孩子,曾经炫耀一波压一波。后来,提就脑袋仁儿“嗡嗡”的。再后来,一提血压起飞,脑血管梗住,啥模样都有。

不知道哪顿饭吃劈叉了,窜出个神兽来,好话不听,坏话急眼,不好不坏的话等于没说!

早晨叫起床跟世界末日一样,一遍没反应,三遍耍脾气,再喊,要么鬼哭狼嚎,要么威胁“我休学”,狠的来个“我神经病了”。

直叫人相信,稀饭喝进脑子里,头被门挤散黄儿!

闹腾啊!挠心啊!睡不着啊!

半夜趴门儿听,不是网游就是追星打榜,要么跟小对象扯些热哧呼啦的,早晨一准儿闹妖!

怎么样?耳熟吗?

恐怖的13-18岁啊!

儿不像儿,女不像女,整个儿就是来讨债的活冤家。

对着干,方式多样,张家闺女硬顶,李家儿子蔫倔,王家娃阳奉阴违,赵家宝宁死不屈!
天!敌后武功队气质,怼爹呛妈不对抗不足以慰人生啊!

“突然”,模范宝宝要做母后的主,要反陛下的天,你说啥他就不乐意啥,最热衷的是:

“我就不!”

突然吗?

打根儿上讲,“突然”就是一个传说,预兆、先兆、伏笔论车推,当爹当娘的都选择性“没留神”。

父母上岗难点Top1:
重视自己想重视的。

要是问父母想养出啥孩子,一定说:孩子健康快乐就好。

可做的时候,有几个逃得过起跑线诱惑?

明明讲,“我家孩子不报那么多班”,“我教孩子不用事事争第一”,进了学前班开始犯嘀咕,入小学开始犹豫不定,小升初彻底反水,中考前重度沦陷!鸡娃啊,鸡娃,不鸡不安生,不鸡心慌慌。

你说,是不是这样!从实招来。

关注点是起跑成绩,聚焦点是班级第几,着眼点是能否过分数线,人的注意力本来就有限,都集中在这些点儿、线儿上,还能注意别的吗?

孩子迷离的小眼神儿注意不到,焦虑失眠黑眼圈选择性看不见,嘟囔校园社交困难不入耳……

可是,娃和异性同学“壁咚”能秒杀,在哪儿发生都火速破案。孩子玩游戏五分钟必定逮着,十分钟就能给他五百多句悉心教导。

一丁点儿,一丁点儿,选择性注意与选择性没注意合伙慢炖,精气神儿全扔在成绩、第几、能否过线、是否早恋上,孩子学会了你不喜欢他不说,你想听啥他讲啥。

某天高喊“我就不……”,一不是厌学,二不是逆反,心里压抑的声音终于挤爆喉咙,早就憋着的情绪泛滥而出。。

青春期的“突然”,忒多不突然,只不过老爸老妈一直“没注意”。

即便看见了,也会讲:

“孩子,马上中考了,要加油喔!”

“学习有困难?给你找个家教!”

“语文课走神儿?报班吧!”

父母如此之好,反抗什么呢?

大方又贴心、给建议不强迫、照顾周全不打扰、为了安静的学习环境可以跟任何人拼命……

孩子,想拿个主意,想提个意见,想不去补习这个,想拒绝一对一家教,都藏在心里不讲。

讲了,父母会说,这老师是全市最好,换了他没有更好的。那个班进去可难了,我们花钱托人才报上。

都是最好的,还独个什么立?提个什么想法?

可想独立的人格不闲着,本能驱使的“自我”不让步,孩子在”自我“战斗中“突然”逆反了!

反谁呢?限制、控制、包办、替代最多的人,也就是最爱他,最疼他,最包容他的人呗!

但是,可但是,逆反来得快去得扭捏,他们根本没有自立的水平,不具备独立的能力,闹腾半天他们气急败坏发现:我啥啥都独不成!

火大啊!闹心啊!捉急啊!

逆反,只能逆反啦!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没教给他独立思考,没让他承担过责任,一切为他,导致一切他都玩儿不转!

功夫用在与青春期做斗争,精力用在伺候在监督,不如早点让他们试错,摔跤、扔大跟头、跑个原地打转儿、跌一脸烂泥巴。

然后坚定有力地告诉他们:爸爸妈妈在你身后!

马上娃就闯进青春期娃的父母,请提前犯点狠,使点坏,娃才会在独立的时候不跟自己较劲,不跟父母较劲,让他们掌握劲往哪儿使,力往哪儿用,摔疼了才会走得利落,吃亏才懂得自我保护!

文:晓彤
图:网络

如果你这篇觉得“好看”,请帮我点“在看”或转发

看!这里有一个眉飞色舞、活蹦乱跳的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