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 掌 | 每日好诗

 寻梦向天歌 2021-06-11

图片

手  掌


陈喻

图片
多少次我的手穿过她的手时,一列
火车想抓住仓促的隧道。母亲的手掌
被生活洗得发薄,这一切都是她
被诺言稀释的四壁。那被反复
揉搓过的白棉纸样肌肤是我拭泪的巾帕

在那丢失候鸟的忧伤湿地之上,指头
是枯瘦憔悴的芦花。风自我幼年就开始
偷盗她手心的湖泊,演奏她骨节那口笛
我也沿掌纹埋伏

三岁时我的手是一尾迷路的小鱼,在她
掌心那柔荡的秘湾里嬉戏。她的手指是
白皙的山峰,为我假扮珊瑚,也为我
假扮水母。深蓝色的表演里,她喜欢
用指尖吻我

二十年间,我的双手不断被时间
放大。我紧攥拳头,从未甘心
让生活的冷水淌过掌心。唯独在母亲
身旁,我轻摊过手掌,以残忍的重合
与她那双耸拉百合相认

我们记忆中那影的鸽子,羽翮
被劳动和病痛磨得越来越钝
直到最后,它再也无法起飞
只好躺进我摊开的巢
不再去想生存那蜇人的砂纸

图片

母亲的手掌是诗歌写作中的常见题材,要脱出窠臼并不容易。这首诗写得新颖别致,作者没有停留于对母亲手掌的简单写实上,而是充分调动想象,把母亲的手掌赋予一块福地般的涵容和生存困境的象征。母亲的手掌是我们的福地,柔软和坚韧都凝结在上面,使我们拥有爱的庇护,也拥有做一个人的信念。这首诗有一条隐在的时间线索,作者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都在诗中有某种隐隐呈现,同时又和空间转换的线索联结在一起,共同构成作者与母亲一起走过的几个人生片段,似乎带有电影的蒙大奇意味和特写意味。

作者抓住几个细节来写,又把几个细节充分虚化,在想象中融入温暖与伤感,虚实结合,神形兼备。这就是一首诗的写法,既重视意象的呈现,也重视意象的组合所带来的整体效果;既重视片段的呈现,也重视片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诗中的情感表达是克制的,作者并没有把自己对母亲的爱与感恩流露在纸面上,而是隐含在文字后面。大地上的母亲都有大地般的承载力量,作者成年之后的人生需要自己独自去走,当他回望时,母亲的力量就从脚底传到他的身上,使他“不再去想生存那蜇人的砂纸”。


特邀点评:吴投文

  诗人简介

陈喻,真名陈陈相因,1998年生于黑龙江,现为复旦大学21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有个人公众号“CORNER广莫之野”,诗歌见于《诗刊》《星星》《诗林》《诗歌月刊》《青年文学》等,曾获第三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樱花诗歌奖、第四届快速眼动诗歌奖。



  专家简介

吴投文,一九六八年五月生,湖南郴州人。文学博士、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新诗研究。在海内外报刊发表诗歌数百首,发表论文与评论一百五十余篇,出版诗集《土地的家谱》《看不见雪的阴影》和学术专著《沈从文的生命诗学》《百年新诗经典解读》等,有诗歌入选多个重要选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