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饶婉丽:​品读苏轼《定风波》

 思与远方1 2021-06-12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思与远方

发布有思想 有情感 有启迪的文章

undefined

  关注 《思与远方》  


思与远方  国家   社会   生活    责任  

品读苏轼《定风波》

文 / 饶婉丽 

年少时,就读过苏轼的《定风波》,只觉得朗朗上口、铿锵有力、潇洒肆意,却没有领会这词背后的深意。最近,细看了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概览苏轼一生,其中一集“一蓑烟雨”,细致解读了这首词创作的背景,恰巧听了音乐人苏世洪吟唱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反复听了数遍,对这首词有了更多的感悟和理解。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联系词作背景:此时苏轼经历了牢狱之灾,被贬黄州,为了一家人的温饱,前往沙湖买地,走到半路,下雨了,雨具被先行的人带走了,没有雨具,同行的人惊叫着、忙着避雨。只有苏轼,没有躲避;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苏轼不这么觉得。同样面对被淋雨,同行的人觉得狼狈,可以联想到他们此时此刻,一定在抱怨、在烦躁;转而看苏轼,他则觉得:下雨又有什么关系呢?吟着诗、唱着歌在雨中漫步,拄着竹杖,穿着草鞋,轻便得更胜过骑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走过一生。他的这份淡然潇洒跃然纸上。

undefined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略带寒意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觉得有些冷, 山头初晴的斜阳应时就出来了。呵呵,看吧,我说过的不用担心、不消急躁,风雨过后,太阳也就出来了。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头看刚才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了,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回去了、走过了,这地儿,是风雨也罢、晴空也好,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联系词作背景,苏轼被贬黄州前,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遭受了一百多天的牢狱之灾,踉踉跄跄到了黄州这个萧索之地,从刚到黄州时的惊魂未定、无所依归,而后慢慢的接受、适应、有时还能自得其乐。面对逆境,内心变得更加坦然 。所以,这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从另一个层面理解,是词人对过往身陷囹圄苦痛经历的自我宽慰和释然;那是一种能够笑纳一切的达观;那是在看清、洞彻了人生万象之后的宁静和超然。人生百转千回、起起落落,荣宠也好、风雨也罢,皆是常态。泰然处之,看开了、释然了,也就超脱了。

end



 
作者简介
         饶婉丽,1988年生,籍贯云南省泸西县。“用心体味生活,用文字记录生活”,心始终朝向属于自己的那个诗与远方,便不会迷惘。曾在《思与远方》发表《我的8分》《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萤火之光》等作品。

《思与远方》:灵魂的诗和远方

 《思与远方》学习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