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确认递延收益的问题?

 轻松财税彭怀文 2021-06-12

如何确认递延收益的问题?


问题详情:
现有一个政府补助项目500万元,政府补助文件明确规定100万用于购买资产,剩下400万元是用于补助发生的成本费用。但是我在2018年时只收到补助300万元,但在2018年时我已经购买了100万元的固定资产,在2018年时我是按照100万元确认与资产相关的递延收益,还是按照比例分摊(100/500*300)=60万元去确认与资产相关的递延收益,等后续2020年实际收到剩余200万补助时再确认40万与资产相关的递延收益?

问题解答

根据政府补助准则,政府补助分为两类:1、与资产相关的;2、与收益相关的。
(一)2018年收到政府补助时:
借:银行存款 300万元
贷:递延收益 300万元
二)2018年用政府补助100万元购买资产(假设资产不含税价值200万元),会计处理有“全额法”和“净额法”两种。
1、全额法
(1)购进
借:固定资产 20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2万元(假设当时税率16%)
贷:银行存款 232万元
(2)折旧
假设设备使用10年,则每年折旧=200/10=20万元;其中,政府补助确认收益=100/10=10万元。
如2019年的分录:
借:管理费用-折旧费等 20万元
贷:累计折旧 20万元
同时,按照折旧金额中包含的政府补助确认:
借:递延收益 10万元
贷:其他收益 10万元
2、净额法
借:固定资产 100万元
      递延收益 10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2万元
贷:银行存款 232万元
(三)对于2018年收到政府补助中包含的200万元属于“与收益相关”的,在相关成本费用实际发生时或发生后,确认收益或冲减成本成本费用。因此,会计分录也有两种做法。
1、确认收益(全额法)
借:递延收益(根据实际发生的金额分批或一次性确认)
贷:其他收益(根据实际发生的金额分批或一次性确认)
上述会计分录可能是多个或一个,合计金额最终为200万元。
2、冲减成本费用(净额法)
借:递延收益(根据实际发生的金额分批或一次性确认)
贷:成本费用科目(根据实际发生的金额分批或一次性确认)
上述会计分录可能是多个或一个,合计金额最终为200万元。
(四)2020年收到200万元“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1、实际收到
借:银行存款 200万元
贷:递延收益 200万元
2、确认:会计分录与上述第(三)步一样,在相关成本费用实际发生时或发生后,确认收益或冲减成本成本费用,不再赘述。
说明:对于“全额法”和“净额法”的采用,为确保会计信息前后期的可比性,应前后期保持一致。


财税实务问题解答9则(2021年5月21日)

财税实务问题解答9则(2021年5月24日)

财税实务问题解答9则(2021年5月25日)

财税实务问题解答9则(2021年5月27日)

财税实务问题解答9则(2021年5月28日)

财税实务问题解答6则(2021年5月29日)

财税实务问题解答7则(2021年5月30日)

财税实务问题解答9则(2021年6月1日)

财税实务问题解答9则(2021年6月3日)

财税实务问题解答9则(2021年6月10日)

建筑企业须关注的12项涉税风险点

财产租赁个人所得税的诡异计算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后的账务调整,很多老会计都要犯错,您呢?

个人为公司采买固定资产,发票开的个人,能否入账?

商业折扣与现金折扣在会计核算与增值税方面的差异

【Excel】IF函数与IFS函数的对比应用

不规则现金流怎么算irr才更准确?

【Excel】sumif函数怎么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