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菜根谭 | 洁净生于污秽,光明来自昏暗

 佛前花开 2021-06-12
图片
 点击上方聆听↑ 

粪虫是最肮脏的虫,可是它一旦蜕变为蝉,就只喝那秋风中洁净的露水;腐烂的野草看上去毫无光彩,然而,当它化作萤火虫后,却能在夏夜皎洁的月色下熠熠生辉。由此可见,洁净的东西常常生自污秽处,而光明往往是从昏暗中产生的。


世上万事万物都遵循着固有的规律运行变化,人事之间也充满着这种辩证关系。出身富贵人家的子弟容易堕落,原因就在于优裕的生活环境容易使人缺乏危机感和奋发进取的动力。而在清苦环境中成长的人,受过生活的磨炼,有利于激发斗志。


 故事 | 范仲淹苦学 


范仲淹,字希文,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
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抱着年幼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名为朱说。
生活虽然十分艰难,但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励志苦读于醴泉寺。因家境贫寒,经常是用小米煮粥,隔夜待粥凝固后,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再切一些腌菜辅食。
长大后,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家世,伤感不已,毅然辞别母亲,离开家乡前往南都应天府(今河南)求学。冬日里读书疲惫犯困时,就用冷水洗脸;食物不充足时,就喝稀粥充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觉得艰苦。

图片

数年寒窗生涯后,范仲淹已博通儒家经典的要义,有不为良相必为良医的抱负。后来终于考中进士,担任广德军司理参军,官居九品。有朝廷俸禄后,范仲淹便把母亲接来奉养,待母亲去世后才恢复范仲淹之名。
后来虽然显贵,生活依旧非常简朴,除招待宾客外,从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也仅能自给。
范仲淹一生忧国忧民,终于成为世人敬仰的一代名相。《岳阳楼记》中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仁宗曾在范仲淹去世后,亲书“褒贤之碑”,赠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宋钦宗“褒赠近世名臣”;康熙年间,康熙帝颁诏天下,“以宋臣范仲淹从祀孔庙”,称“先儒范子”;清代后,从祀于孔庙和历代帝王庙。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一个人的出身、地位、环境都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他能够自爱自律、自尊自强、奋斗不息,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