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佘华荣:《土生土长的水果》清蜜子甜

 开心明智 2021-06-13

《土生土长的水果》清蜜子甜

佘华荣

邵东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唐志平先生的《土生土长的水果》(组诗)(以下简称“水果”)我反复读了好几遍。这组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诗比较好懂,不做作,不矫情,不晦涩,只有清新,明快,舒坦。
笔者喜欢读两种诗,一种是有意象,有隐喻,有张力,冲击力惊人,震撼人心,诗并非是普普通通的汉字组成,而是出鞘的利刃,出镗的子弹,出笼的猛虎,那种别出心裁的威武、尖利和呼啸叫你不寒而栗,严酷的深刻的生命体验呼啸而来(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和“霜叶红于二月花”之类,即是自然界历经千辛万苦的生命体验之后怒放的生命,最美的青春释放);一种是像《水果》那样亲切、芬芳和清爽,诗是水果,水果是诗,咬一口(读一遍)清香爽口,原汁原味,带来舌尖上的味蕾全新的体验,你会全身一震,喜不自禁,储藏在舌尖上的美味像个青春美少女在你的味蕾上跳舞,你的童年、少年、青壮年往事,痛苦与欢乐如滚滚长江水一样涌来……
小时候食不果腹,见什么吃什么,枣子、桃子、柑橘、杨梅、石榴就是山珍海味,即便它们未完全成熟,还是青涩的,稚嫩的,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实在太饿了。记得队上有户人家屋前面有一棵树冠亭亭的大枣树,密密麻麻结着许多枣子,可是这户人家看得很严,你根本甭想上树摘几颗,看得见摸不着,即便你馋得垂涎欲滴也无可奈何。不过,童年懵懂无知,无知无畏,胆子也大,经常捡地上的石头“穿”,一片石头上去,运气好的话,枣子如雨而下,大珠小珠落玉盘,立马像箭一样蹿上前去,手忙脚乱地捡起一大捧,然后一溜烟得胜回朝……当然也有挨骂的时候,你这挨千刀万剐的、短命鬼、“豆子”鬼、背时鬼、天打五雷劈的……为了吃,挨点骂算什么呢?甚至喜滋滋的,他骂他的,我喜我的,一边吃一边笑,一边笑一边跑,一边跑一边听,那机关枪似的骂声权当是欢送的礼炮哩!若是有又红又大的鸡蛋枣,真像人家办喜事吃红屁股鸡蛋,甚至比吃鸡蛋还要好吃……
“把枝头看不见的花朵/齐齐盛开到脸上”格外形象。无花而结果也格外神奇,就像父辈们的婚姻,没有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也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延下的“果实”累累,小孩子七八个,十多个,成群结队,千军万马,打打闹闹,叽叽喳喳如喜鹊叫喳喳……乡村的人们,尤其在那个年代,有不有“花”其实不需要,重要的是结果。无花果若未吃习惯,有一股不同于其他水果的“怪味”,松松的,糯糯的,软软的,入嘴清香,还是上好的有药用价值的水果呢……
“击碎珊瑚小作珠,铸成金弹蜜相扶。罗襦襟解春葱手,风露气凉冰玉肤。”枇杷好看又好吃,所以诗人又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黄灿灿的,不是金子是什么呢!杨梅就更加了,望梅止渴,望梅生津,想梅吞口水。记得有一年,好友说靖州杨梅好吃,他邀我去靖州摘杨梅。不顾旅途劳累,驱车几百公里只为杨梅还是第一次。哦,那颗颗硕大的白杨梅远远望去,犹如冰清玉洁的仙子藏在绿叶之间,笑靥如花,你的心情更急迫了。但其实当你爬上树,急不可耐地摘下几颗忙不迭地塞进嘴里,酸酸甜甜,很容易“饱”,很容易满足,你吃不了几颗的。关键是那份乐趣,那份心情,好看的白杨梅在你手里,仿佛是穿着点缀白樱花连衣裙的仙女,仙气缭绕,仙气灼人,暗送秋波……白杨梅红杨梅各有千秋,白的像星星,红的像太阳,也不好乱作评说,就像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也不好说谁高谁低。“学院派”的诗走“精英”与“高端”路线,“民间派”的诗走通俗风格,走“口语诗”路线,其实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就是好诗!就是清蜜子甜哟!
    
(本文作者系邵东农业银行干部,邵东市作家协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