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人问我,普通人学习刑法到底能获得什么?

 wenxuefeng360 2021-06-13
这段时间,无论是在记者的采访还是读者的留言里,我经常都会被问到这样两个问题:

“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学习刑法?”
“普通人学习刑法,到底能获得什么?”

在《刑法学讲义》的序言里,我试图回答过:

在我看来,包括刑法在内的每一门学科都可以引发人们严肃的思考, 启迪人们对真理的向往,每一个人都有学习看似艰深的专业知识的能力。

如果把人类的知识比作一棵大树,刑法不过是这棵大树中一根极小分杈中的枝条。但这根枝条依然有对普遍真理的追求,正是这种对真理的追求拨动了人们的心弦。

对于正义的渴望本身就存在于民众的内心,我们只不过用专业的刑法语言去召唤、去共情、去倾听、去启发人们内心对正义的向往。

学习刑法,在满足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正义感之外,也能激发学习者在智识上的进步,当我们阅读一本书或者学习一门新的知识时,如果所学足以引发你对日常生活产生新的思考,那就是一种巨大的“获得”。

对于非专业的学习者来说,它甚至有可能是极具启发性的收获。

不过,相对于其它学科,我依然相信刑法学有其特殊之处。

除了“智识启发”之外,它确实也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为学习者带来一些更加实质的结果。

如果你此前并未深入了解过刑法学,我想学习它的过程至少能给你带来以下几点的实际好处:

通过系统地学习那些“以为自己了然于胸,但其实全然不知”的法律概念,可以帮助你在脑海里建构出一张完整的刑法学知识图谱。它会有助于你看清自由的边界,懂得如何运用法律规避风险,保护自己的权益。

通过了解实际案例的定罪量刑过程,学习刑法学如何进行事实归纳、条文阐释、结果裁量。从而在追求“正义的最优解”的思考过程中,逐步理解“法律的智慧”,或者说法律人的思维模式,这套严谨复杂的思维模式,能够帮助你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更好的决策。

通过在刑法学视角下,辨析“事实”、“因果”、“权利”、“作为”等基础概念,了解诸如“刑法既要惩罚犯罪也要保护犯罪者”、“刑法是道德伦理的最低要求”等悖论性或者反常识的理念,可以有效地对思维起到一种纠偏的作用,它能帮助你体悟出一种更清醒、更多元、更有格局的认识观。从而让你远离当下越来越频发的舆论陷阱和道德绑架。

当然,刑法学能够带给学习者的,不仅仅只有这些。

从最基础的词汇概念、法律条文的辨析解释到具体案件的定罪量刑,刑法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对你有所启迪。

所以,我一直都很期待与欢迎来自不同知识领域的学习者一同探究刑法学的智慧。

今天想要和大家推荐的,就是一种我觉得非常有价值的解读——来自吴晓波频道“同读一本书”栏目的《刑法学讲义》分享。

解读中所提到的一些例子与启发,我相信会比法律人的视角更能贴合普通读者的日常生活。

如果你或者你的身边人,觉得学习刑法学只能收获法律知识,那不妨来听一听吴晓波频道的这节分享,我相信它会给你带来一种别样的收获与启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