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后的江南秘境

 zzm1008图书馆 2021-06-14

“最后的江南秘境”,这是在谈及松阳时,夏雨清脱口而出的字眼。夏雨清是最早踏入民宿行业的那一批人,在莫干山还没有民宿的年代,他就开了一家民宿。2013年,受新任松阳县长王峻之邀,有着媒体人和民宿人双重身份的夏雨清,来到了松阳。

图片

飞茑集、茑舍民宿投资人:夏雨清 

“西归道路塞,南去交流疏。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厚重的夯土墙、爬满青苔的瓦片、见证历史的古树小桥,纵横阡陌、黄发垂髫,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如同跳入人间的仙子猝不及防的呈现在眼前。

松阳三日,县长带着他走了几十个村落。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流动着原始血液,具有浓厚地方风情的地方,是浓墨重彩的江南水乡的典型,有着江南女子的婉约与灵动。“最后的江南秘境”从书籍词汇的虚幻中冲出,以真实而别富魅力的一瞥深深印刻在夏雨清的心间。他知道,松阳的山中,会有他的一间小屋。

图片

01

抬眼望见整个世界

民宿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制,其选址尤为重要。

夏雨清在松阳开的第一家店,却不是民宿。而是一个新式杂货铺。南直街,是松阳老城的古街,他看中一栋维修中的清末四合院建筑,顺势把它变成了一家集书店、茶室和风物于一体的杂货铺:山中杂记。

一年后,杂货铺边上的民国小学遗址,又被他改成了13间客房的民宿“蔦舍”,这家闹中取静的民宿,遍植鲜花,让人感受到松阳的慢生活,仿佛一分钟有80秒那么悠长。

夏雨清和松阳的第三次亲密接触,是陈家铺的飞蔦集。陈家铺古村在离松阳县城15公里的大种山深处,悬于山崖峭壁之上,三面环山,面朝深谷,云雾缭绕,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明朝时的驿站。

图片

陈家铺村依山而建,沿山体梯田阶梯式分布,上下落差高达200余米,整体呈现出典型浙西南崖居聚落形态。近百幢民居多为夯土木构建筑,保留了完整的村落空间肌理和环境风貌。这种奇特的自然地貌特征之下形成的村落既表现了自然风情又囊括了古人的建筑智慧,是人与自然相融的最完美呈现。

在村口停好车,沿着古老得石径走进百年人家。或许走着走着,可以看到生火煮饭的阿婆,还有捧书而立的阿公,他不甚挺拔的身姿印刻在先锋书店木色书柜上。这是一家隐藏在大山深处、悬崖之上的书店。一排排整齐排列的书籍发出深邃的光,将书店点亮、将山村点亮、将世界点亮。世界的智慧被一个村落收纳,现代的生活完美的融合于这个古老的地方。开门是山、是云,是纯粹的笑脸,关门是书、是光、是整个世界。

图片

02

原始风貌融合现代科技

先锋书店隔壁,就是飞蔦集,只隔着一条宽不过一米的小巷,极具体验感和舒适性的山间民宿,看着远道而来的你脉脉含情。飞蔦集的建筑师孟凡浩曾凭借飞蔦集这一项目而多次获得国际建筑大奖。

为了保护传统民居,同时提高入住舒适度,建筑师在整个设计建造过程中,始终遵循两条平行的路径:一是对松阳民居聚落的乡土建构体系展开研究,梳理与当地自然资源、气候环境、复杂地形、生产与生活方式及文化特征相适应的空间型制和稳定的建造特征,为保护传统聚落风貌提供设计依据;二是运用轻钢结构体系和装配式建造技术,植入新的建筑使用功能,适应严苛的现场作业环境,满足紧迫的施工建造周期,同时提供较好的建筑物理性能。

图片

村庄内乡土民居顺应地形地貌,依山而建,多数房屋背靠山体的一侧,围护外墙直接采用毛石砌筑的护坡挡墙。为了保护这一地域特色建筑,改造中首先对存在结构隐患的石墙修缮加固,确保结构稳定性;同时预埋排水管以预防石墙渗水。石墙内部灌浆处理,填补缝隙,刷防水涂层,营造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

图片

针对传统民居的开窗洞口较小无法满足客房室内空间对于光照、通风和景观收纳等方面需求的情况。飞蔦集在整个改造过程中改善建筑内部的光照环境和景观视野,设计中对原有门窗洞口进行了扩大处理,安装现代门窗系统。确保外围护结构的密闭性,增强保温隔热性能。特殊设计的铝板穿孔窗框,既能提供室内通风,又保证了外立面简洁统一。

图片

狭小与宽广、古老与新颖、自然与工艺,所有看似矛盾的两体却在松阳这座城市中获得了一种平衡。对立与统一并不仅仅只是哲学命题,它以现实面貌在这座城市中达到了最完美的呈现,或许这就是最后的江南秘境最具魅力的地方。而对夏雨清来说,松阳是故事开始的地方,将松阳和陈家铺变成长三角旅行度假目的地,打造一个“陈家铺宿集”,是他对这片秘境最美好的想象,我们梦想着那天的到来,也梦想着这块秘境超越时空走进更多人的视界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