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住痛散 【方源】:《救伤秘旨》 【组成】:白芷、穿山甲、小茴香、甘草各9克,当归、川芎各6克,独活、羌活各4.5克,木瓜、肉桂、怀山药各3克,制川乌、麝香各0.9克。 【用法】:共研细末。姜酒调,作1次服。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骨折疼痛。 【方解】:方中白芷、穿山甲、小茴香、甘草活血止痛;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独活、羌活通络止痛;木瓜、肉桂、怀山药通络行气;制草乌、麝香芳香行气止痛。诸药共奏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本方亦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因感受风寒所致周身疼痛等病症。
回生续命丹 【方源】:《跌损妙方》 【组成】:制川乌、制草乌、自然铜个60克,地龙、乌药、青皮、禹余粮个125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克,日服2次。 【功效】: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主治】:筋骨断折,疼痛不止。 【方解】:制川乌、制草乌、自然活血祛瘀止痛;地龙、乌药、青皮、禹余粮行气通络活血止痛。本方用于四肢骨折损伤及其他软组织损伤。
金刚接骨丹 【方源】:《张乐天十二秘方制药经验》 【组成】:金刚莲、香五加皮、马钱子霜个900克,三七15克,见血清60克,捆仙绳(又名黄水芋,血少草)6寸。 【用法】:分别烘干,粉碎,过5号筛,混合(过4号筛)均匀,按0.3克分装胶囊或制片备用。成人每日1次,每晚睡前2~3粒(片),重症服3~5粒(片),用开水或活血酒送下。1日极量为5粒。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舒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骨折,扭挫伤。 【方解】:方中金刚莲、香五加皮、马钱子霜补肝肾、舒经活络;三七、见血清活血止痛、消肿止痛。临床研究表明,本方对骨伤患者有促进骨痂生长之效。
产后恶露不尽,妊娠堕胎后,血不出 大黄汤 【处方】 大黄3两,当归3两,甘草3两,生姜3两,牡丹3两,芍药3两,吴茱萸1升。 【功能主治】 产后恶露不尽,妊娠堕胎后,血不出。 【用法用量】 加人参二两,名“人参大黄汤”。 【摘录】 《千金》卷三
妇人、男人阴蚀,及脓血不禁,男子茎尽入腹 大黄汤 【处方】 大黄2两半,黄芩2两,黄柏2两,半夏2两,细辛2两,生地黄2两,虎掌1两半,菵草1两半。 【功能主治】 妇人、男人阴蚀,及脓血不禁,男子茎尽入腹。 【用法用量】 以新汲井水1斗,煮取3升。洗疮。若阴里病,取练沾汤中,着阴道中,时复易,半日久佳。 【摘录】 《医心方》卷二十一引《古今录验》
痈疽臭烂 大黄汤 【处方】 大黄2两,黄芩1两,白蔹1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痈疽臭烂。 【用法用量】 以水1升2合,煮1沸,绞去滓,适冷暖以洗疮,每日10遍。 【摘录】 《医心方》卷十五引《鬼遗》
骨折挫伤散 【方源】:佳木斯中药厂 【组成】:猪下额骨、黄瓜籽、红花、大黄、当归、血竭、没药、乳香、土鳖虫各适量。 【用法】:共研为细末,装入胶囊。每服10粒,日服3次,用温黄酒或白开水送下。 【功效】:舒筋活血,消肿散瘀,接骨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骨折,挫伤。 【方解】:方中红花活血化瘀;大黄、当归活血祛瘀;血竭、没药、乳香、土鳖消肿散瘀,接骨止痛。诸药合用共奏舒筋活血,消肿散瘀,接骨止痛之功。本方破血化瘀药较多,故孕妇忌服。
梅花点舌丹 【方源】:《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珍珠36克,麝香24克,朱砂24克,牛黄24克,蟾酥24克,冰片12克,熊胆12克,血竭12克,乳香12克,没药12克,葶苈子12克,硼砂12克,雄黄12克,沉香12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制成丸,每丸重3克。内服,每服1~2粒,日服1~2次,温开水化开服。外用,用浓茶汁或蜡化开,敷茶患处。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主治】:痈疽肿毒,疔疮,发背,乳娥,咽喉肿痛等症。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热毒壅盛所引起的疮疡痈疽,喉咙肿痛等病症。方用牛黄、珍珠、朱砂、熊胆、冰片、蟾酥清热解毒、麝香、乳香、没药等活血祛瘀、消痈散结;清热与活血同用,共奏消散痈肿之功,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阳症痈肿、局部红肿热痛,为其辩证要点。 【按语】:临床用治疮痈初起,可用金银花、连翘、荆芥、赤芍等煎汤送服;成脓期,用穿山甲、皂角刺等煎汤送服;治疗咽喉肿痛,用金银花、连翘、玄参、马勃、牛蒡子等煎汤送服。 孕妇忌服。有毒,内服用量不可多大。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品能显著增加正常小鼠、应用环磷酰胺的小鼠及荷瘤小鼠免疫器官的重量,能明显对抗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作用;能提高正常小鼠、受氢化可的松抑制的小鼠及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能促进溶血素形成。
接骨丹 【方源】:《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损伤》 【组成】:鸡蛋壳300克,枳壳、地龙各60克,自然铜30克,制马钱子(麻油炸呈褐色,刮去皮、毛)15克。 【用法】:研成细粉,炼蜜为丸。每服3克,日服2次。或制片(每片0.3克),每服2~3片,日服2次。 【功效】:接骨续断,通经活络。 【主治】:各种类型骨折。 【方解】:方中枳壳、地龙通经活络;自然铜接骨续筋;制马钱子通经止痛。骨折首先是要正确复位,在复位固定好后,再服此方可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方中马钱子有毒性,故服用时要注意观察,不可过量。 【附方】:接骨膏(录自《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损伤》),龙骨、骨碎补、鹿角霜各180克,煅自然铜、红花、白芷、肉桂个125克,血竭、䗪虫、炙豹骨个60克,续断、紫荆皮、当归各250克,麝香2.4克,制乳香、制没药个30克。共研细末(麝香后入),以蜜调软膏,加酒少许,摊于布或油纸上2~3毫米厚,贴敷患处,4~7日换1次。若有伤口应避开。功效与应用同上方。
冲和膏 【方源】:《仙传外科集验方》 【组成】:炒紫荆皮150克,炒独活90克,炒赤芍60克,白芷30克,石菖蒲45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每用适量,葱煎汤或热酒调敷患处。或以本品1/5、凡士林4/5调匀成膏,外敷患处。 【功效】:疏风消肿,活血祛寒。 【主治】:痈疽发背,流汗骨疽,以及折伤损痛。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疮形不高,痛而不堪,微热微红,介于阴阳之间的半阴半阳症。方用独活、白芷温散,合以赤芍、紫荆皮清消,为其配伍特点。 【按语】:临床应用以阴阳不和、冷热不清之疮肿,为其辩证要点。
赤小豆当归散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赤小豆(浸令芽出,曝干)3升,当归4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服2克,浆水调服,每日3次。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利湿和血,健脾止血。 【主治】:肠中痈脓,肌表热不甚,微烦,欲卧,汗出,四目眦黑,能进食,脉数者;亦治大便下血,先血后便等症。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湿热蕴毒,肠中痈脓、便血等症。方用赤小豆除湿排脓,消肿解毒,配以当归和血补血,为其配伍特点。 【按语】:临床应用以腹痛便脓血,或大便下血,而伴有肌表热不甚、微烦欲卧、汗出、目四眦黑、能进食、脉数,为其辩证要点。
五宝散 【方源】:《外科正宗》 【组成】:石钟乳12克,琥珀6克,珍珠6克,朱砂6克,冰片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6克药末加入飞罗面24,和匀。每服0.3克;另用土茯苓500克煎汤,将药汁分作5份,取1份送服,每日3~5次。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杨梅疳疮结毒,或口鼻糜烂,咽喉疼痛。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杨梅疳疮结毒以及咽痛鼻麋,婴儿湿疹。方用朱砂、冰片清热解毒,珍珠解毒生肌,佐以治疗梅毒药土茯苓煎汤送服,以解毒利湿,为其配伍特点。 【按语】:临床应用以患处红肿疼痛,或糜烂瘙痒,为其辩证要点。
万灵丹 【方源】:《外科正宗》 【组成】:苍术240克,全蝎30克,石斛30克,天麻30克,当归30克,甘草(炙)30克,川芎30克,羌活30克,荆芥30克,防风30克,麻黄30克,细辛30克,川乌(汤泡、去皮)30克,草乌(汤泡、去皮尖)30克,何首乌30克,雄黄18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服1丸(约6克),日服2次;如疮疡初起,用 连须葱白9根,煎汤乘热化服;疮疡已成、无表证者,热酒化下。亦可去雄黄,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温经活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 【主治】:痈疽,疔疮,发背,流注,附骨疽,鹤膝风,中风瘫痪、口眼㖞斜、半身不遂,风湿入络、遍身走痛,偏坠疝气,偏正头痛,破伤风、牙关紧闭。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邪侵犯,经络瘀阻不通所致的疮疡、痹痛、头痛,以及半身不遂等。方用羌活、荆芥、防风、麻黄、细辛温散风寒,川乌、草乌温经止痛,当归、川芎活血通络,集祛风寒、温经络、行血脉于一方,标本兼顾,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疮疡肿痛、风湿痹痛、偏正头痛而见苔薄白,为其辩证要点。 【按语】:凡由热毒所致,见有明显热象者,忌用。
阿魏膏 【方源】:《景岳全书》 【组成】:羌活15克,独活15克,玄参15克,官桂15克,赤芍15克,穿山甲15克,生地15克,两头尖15克,大黄15克,白芷15克,天麻15克,红花15克,槐枝15克,柳枝15克,桃枝15克,木鳖子(去壳)10枚,头发一团。 【用法】:上药用麻油1120克,煎药至黑,去渣,入樟丹、阿魏15克、苏合油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麝香9克,收膏,摊布上。用时,将膏药烘热贴敷患处。 【功效】:祛风活血,消肿止痛,化痞散结。 【主治】:积聚痞块,胸胁胀满,肚腹疼痛,妇女癓瘕瘀块,以及失荣,乳癌等恶症。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积聚痞块。方用羌活、独活、白芷辛温行散,伍以乳香、没药、赤芍、穿山甲活血祛瘀,木鳖子、阿魏消痞散结,为其配伍特点。 【按语】:临床应用以癓瘕、积聚、脾块、癌肿恶症,为其辩证要点。
五痫吐痢,寒热不乳 大黄汤 【处方】 大黄5两,滑石2两,龙骨2两,当归2两,芍药2两,黄芩2两,桂心2两,甘草(炙)2两,人参2两,青石脂2两,牡蛎(煅)2两,石膏2两。 【制法】 上为粗末,囊盛。 【功能主治】 五痫吐痢,寒热不乳。 【用法用量】 5岁以下加大枣5枚,水8合,煮5合,撮药汤中煮3沸,绞滓,先食尽服。有乳痰即吐宿乳,若下宿乳当止。中风汗出(疒丂)痛,服后安卧衣盖。 【摘录】 《幼幼新书》卷三十九引《婴孺方》
伤寒,心神烦躁,壮热狂言,毒气伏留于胸膈 大黄汤 【处方】 大黄(锉,炒)半两,黄连(去须)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柴胡(去苗)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心神烦躁,壮热狂言,毒气伏留于胸膈。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竹叶10片,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疏利毒气。主乳石发动,痈疽发背 大黄汤 【处方】 大黄(锉,炒)1两,栀子仁半两,犀角屑半两,栝楼根2两,升麻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甘草(炙,锉)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疏利毒气。主乳石发动,痈疽发背。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至1盏,滤去滓,空心、日午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千捶膏 【方源】:《疡医大全》 【组成】:松香120克,巴豆5粒,蓖麻仁21克,杏仁3克,乳香3克,没药3克,铜绿3克。 【用法】:上药捣膏,浸清水中。用时随疮大小用手捻成薄片,贴疮上,以绢覆盖。 【功效】:消肿止痛,提脓祛腐。 【主治】:痈疽疖疔初起,瘰疬,小儿鳝拱头,臁疮久不收口,溃后脓腐不净等。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疮疡初起,肿痛未溃或初溃。方用蓖麻仁、松香、乳香、没药等既具有消肿散瘀作用,又有提脓祛腐作用,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疔疖痈疽初起、尚未穿溃或溃破初起,为其辩证要点。 【按语】:若痈疽溃破,加用八二丹或九一丹,则更增提脓祛腐的作用。 【同名方】:(1)《中国医学大辞典》千捶膏,由蓖麻子肉、嫩松香粉、轻粉、东丹、银朱、杏仁霜、茶油组成;功能消肿祛腐,生肌治痛;主治痈疖疔疮初起,或溃后脓腐不净等症。 (2)《疡医大全》千捶膏,由杏仁、蓖麻仁、琥珀、冰片、珍珠、血竭、麝香、没药、铜绿、黄丹、龙骨、轻粉、水安细、松香、木鳖子、驴蹄组成;主治瘰疬初起。 (2)《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千捶膏,又称咬头膏药、红膏药。由蓖麻子肉、松香、轻粉、银珠、杏仁、广丹、茎油组成、主治与本方同。
石斛夜光丸 【方源】:《石斛夜光丸》 【组成】:石斛、羚羊角、犀角、黄莲、白蒺藜、防风、川芎、五味子、青葙子、肉苁蓉、枳壳、甘草各15克、麦冬、熟地、生地各30克,党参、茯苓、天冬各60克,枸杞子、白菊花、菟丝子、菟丝子、决明子、怀牛膝、山药、杏仁各23克。 【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服2次。 【功效】:滋补肝肾,清热明目。 【主治】:肝肾不足、阴虚火旺所引起的眼目昏花、视物模糊等症。 【方解】:本方中石斛、羚羊角、犀角、肉苁蓉可滋补肝肾;配以白蒺藜、防风、菊花等清肝明目;诸药共奏滋补肝肾,清热明目之功。本方原名为夜光丸。是十分著名的眼科方剂。其组方重在滋肾平肝。 【按语】:临床可用于治疗老年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炎、脉络膜炎、视神经炎、角膜软化症、夜盲症、视力下降等,属于肝肾阴亏火旺者。
明目地黄丸 【方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组成】:熟地250克,山药、山萸肉、石决明各125克,泽泻、丹皮、茯苓、枸杞、菊花、白蒺藜、当归、白芍个90克。 【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 【功效】:滋补肝肾,养血明目。 【主治】:肝肾不足所致头昏目涩,视物模糊不清等症。 【方解】:方中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滋补肝肾;石决明、菊花、白蒺藜清肝明目;配以当归、白芍、丹皮养血活血明目。临床常用本方治疗视网膜炎、视神经炎、玻璃体混浊、夜盲症、视神经萎缩、白内障、慢性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脉络膜炎。
黄莲升麻散 【方源】:唐—《备急千金要方》。改汤,名黄莲升麻汤。 【组成】:升麻45克,黄莲23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使用时以少许含口中,有津则咽汁,每日2~3次。也可用饮片水煎含漱,各药用量按比例酌减至常规剂量。 【功效】:清火解毒。 【主治】:口舌生疮。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心胃火盛之口舌生疮。方中黄莲清心胃之火,升麻清热解毒,除疮疡,药简功专,为其配伍特点。 【按语】:临床应用以口舌生疮、舌红、溲赤、脉数,为其辨证要点。
伤寒未解,烦热口干,腹中有结燥不通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枳实2两(麸炒微黄),川芒消2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未解,烦热口干,腹中有结燥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得利为度。 【摘录】 《圣惠》卷十三
热病大便涩滞,妄语心烦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实半两(麸炒令黄色),羚羊角屑1两,川朴消1两,黄芩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热病大便涩滞,妄语心烦。 【用法用量】 每服5钱,用水1大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八
心脏实热,身体烦疼,口干多燥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黄芩1两,赤芍药半两,柴胡1两(去苗),知母1两,黄连半两(去须),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葳蕤半两,秦艽半两(去苗)。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心脏实热,身体烦疼,口干多燥。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 《圣惠》卷四
珠黄散 【方源】:《天保堂诸门应病药目》 【组成】:珍珠、牛黄。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用少许,用喷药器喷于患处。 【功效】:清热解毒,生肌敛口。 【主治】:咽喉肿痛、腐烂、牙疳、口疳,口舌破碎等。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热毒壅结咽喉之症。方用珍珠生肌敛疮,合以牛黄清热解毒,为其配伍特点。 【按语】:临场应用以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为其辩证要点。 原书未著剂量,现各地成药,两者比例由用等分(如天津),有为3:1(珍珠:牛黄)者(如上海、南京),用者注意。 《绛囊撮要》珠黄散,由犀角黄、冰片、珍珠、煨石膏组成;功效、主治与本方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