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华千古仰高风一般鲜艳一般红

 老沈阅览 2021-06-15
                                 ■张秀莉

上海是一座具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城市。许多参与建党的革命活动家、早期入党的优秀党员和大批革命志士,把鲜血洒在了这片土地上。

1931年2月7日深夜,在上海市郊龙华,24位革命者被秘密集体枪杀于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院内的荒地上。烈士们牺牲后,鲁迅写下著名的七律《无题》,后发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表达对烈士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国民党暴行的强烈抗议。

1933年2月7日,“龙华二十四烈士”牺牲两周年之际,鲁迅又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文章开头写道: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这几个青年作家就是“龙华二十四烈士”中的李求实、胡也频、柔石、殷夫、冯铿等人。

1950年4月,上海市民政局在当年淞沪警备司令部的刑场之一,现在的龙华路2501弄1号,挖掘出18具完整的遗骸和数具肢骨不全的残骸。其中一件被子弹穿透的毛线背心,经多方辨认确定为冯铿的遗物。之后,烈士遗骸被移葬于大场公墓,党和政府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式。

“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这是1934年春被囚禁在龙华狱中的革命者,为纪念二十四烈士在狱中墙上写下的一首诗。这首诗是对龙华烈士品格与精神的生动写照。

面对白色恐怖的威胁和民族危机,龙华烈士用生命践行了对国家、对民族、对信仰的无限忠诚。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副总指挥赵世炎,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组织工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并组织有计划的撤退,以保存革命力量。

1927年7月2日,由于叛徒的出卖,赵世炎不幸被捕。在监狱里,他劝慰难友“革命就是要流血的,要改造社会就必须付出代价”,使许多人增加了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的龙大道,1931年1月被捕。时值数九寒天,龙大道被套上沉重的脚镣。没过几天,双脚就麻木到肿胀,行动十分不便,但他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雄气概,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斗争。

“龙华二十四烈士”中,年龄最小的欧阳立安牺牲时只有17岁,被捕时担任上海总工会青工部长、共青团江苏省委委员。法庭上,他大义凛然地说:“不错,我是共产党员。就是筋骨变成灰,也还是百分之百的共产主义者!我为主义、为人民而死,虽死无怨!”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