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世界不止你有病:孤僻正常外表下不正常心格相是明心真相是什么除欲是见性了

 响亮2013 2021-06-15

  

卡夫卡:平淡无奇的东西本身是不可思议的,我不过是把它写下来而已。发现事情的发生,自己从看热闹的变成了当事人。我很气愤时!但很幸运,在我不淡定有情绪时,我“看见”了自己的情绪,当我要抱怨别人损坏我名誉时,我马上“看见”:抱怨发生了。很快我意识到:这是修行的很好的机会。因为这涉及到名誉,名、利二字,很多人一辈子都跨不过去。我开始跟自己对话:你很在意名誉么?

你很在意别人的评价么?你需要别人给你的认可么?你能听见好话,听不见批评么?这件事情,我认识自己多了一点,带着觉察看见了名誉对人性的影响过程。忽然觉得,类似的事情最好能多发生几次更能认识自己。

看见尼采的一句话,感觉脑袋瞬间被雷击中一样:我的第一宗人间的智慧是:让我自己被欺骗,而不使我自己防卫着欺骗者。

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一直都在这里,没有任何变化,只有心一直在编故事。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一句话: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格物首先是要不取于相

为什么要格物呢?那很简单,物是什么?——心外无物呀,所以格物其实你还是要致知的、明心的,否则你无法格物,“物”是事儿啊,格物就是格心,格物就是不被物所转,格物可以用佛陀的话——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就叫格物。格物首先是要不取于相的,格物就是格相,物就是相,也就是说格物你是要达到一种境界,叫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是要达到心外无物这种状态了,也就是心即理。

老婆还在那里骂儿子,越骂越凶。M先生走过去,劝导说:“哎呀,算啦,有什么事这么上火呢!”

“他都这么大了,还到处撒尿!你说该不该打!”      

“小孩子嘛,长大了就会好。擦掉就好了。”

“擦掉,怎么擦得掉?!他刚才尿到了煮饺子的锅里了!”  

“啊!这!这个王八蛋!给我拿棍子来!”M先生暴跳如雷!……

思考,

不相信任何事,

怀疑一切,

拥抱恐惧,

变得真实,

憎恶汝之自我,

热爱汝之死亡,

杀掉所有佛陀,

焚毁一切,

更远。

格物就是格相,格除物欲

我们以前也跟大家说过,格物,你可以说是格相,也可以说格除物欲。相就是我们说的这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个物质世界、这个梦幻泡影。格相就是你不被相所转,格相就是明心,你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是什么。格除物欲就是见性了,就是让自己此心不动、如如不动,让自己养得一颗清静心,就这个啦。格物还有一个意思叫历事炼心,你格什么物——格事儿。就是你如果今天心情很好,你需要格物吗?也格,但你只是格个相,只是我们去观法无我就好了,我是觉,这一切都是我创造的,这不是真的......就这个,所以你就格相。但是你没有必要让自己处理情绪、体验情绪,就是你不需要去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你只需要观法无我就好了。

格物就是格心

可是当你有情绪的时候,就是四念处。那你什么时候才会有情绪呢——有事儿的时候,就是发生事儿,那这个就是历事炼心。所以大家懂吗?这就是为什么。因为格物就是格心,心外无物呀,所以你还是要懂心即理,否则的话,你对格物还是懵懵懂懂,你懂心即理,格物就是格心。那格心很简单,你得明心、你得心静,其实还是致良知,所以到最后就变成了格物致知,你就能诚意正心,你就能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

第一步,让身心处在绝对的安全当中。安全是什么?安全,是你的意识,不再分别你的记忆;安全,是你心灵的感受,不再带动你心灵的愿望。因为你心灵的愿望是非常明确清晰的,可以放弃自己一切拥有的,可以放弃拥有一切自我心识的贪恋,你能够在心灵当中放弃自己最根本的贪恋,你就能够从贪恋的心识当中解脱出来。这是第一步——身心保持在绝对的安全之中。安全感,还有一种表现,就是你可以拥抱你的仇敌,你可以在你内心深处的安然当中,你可以宽恕一切伤害你的人,你也可以拥抱一切你所痛恨和仇恨的人。因为你没有对自我保护的时候,就没有一个能够伤害到你的人。你可以拥抱一切苦难,你的心灵,在拥抱一切苦难,在一切苦难的经历当中,是接受一切,不予分别的,这个就是绝对的安全。

首先一个,让安全感充满你心灵的感受和体验,让安全感充满你的大脑。大脑意识在绝对充满的安全当中,会逐渐地放弃意识的分别,意识就不再分别。因为意识对于概念的分别摄取,形成记忆、形成思维的目的,是为了分析事物。为什么意识要分析事物?因为意识本身不安全、不确定,它为了确定,才会去分别。如果意识本身很确定——比如说,你现在坐在这个地方,你的意识不会每分每秒都在想:“我坐在这里,我坐在这里”。为什么?因为它很确定。就是因为意识,对于身心内外的习气和妄想聚合成的境界,它不确定,它有危机感,它不安全,所以,意识才会调动人的概念、记忆形成思维,去分析这一切生灭聚合的现象。这个就是我们生死轮回的一个表现形态——意识在一刻不停地活动,是因为意识本身需要确定,需要通过确定来寻找安全感。

所以修行,只要你找对了路子,就会很简单。那么,如何从繁杂的法义、修行方法、大礼拜、禅定当中,去找到究竟的法义呢?如何从你的身心烦恼、习气妄想、自我体验和对自我维护的恐惧当中,找到你不生不灭、永恒不变的佛性呢?——绝对的安全。让你的心持续保持在,绝对安全的舒适和清醒当中,你就可以在清醒当中,见到那个觉知;你就可以在舒适当中,见到觉知的单纯;你就可以在绝对的安全当中,见到觉知的清醒;你就可以在你心灵所见的一切当中,看到的都是觉知不动的安然。所以,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要让人的身心处在绝对安全的舒适当中。

如何去找到这个舒适呢?选择。你是选择佛法,还是选择人世间的态度。人世间你也活了六、七十年,七、八十年了,也给你灌输了很多的标准——要助人为乐,要与人为善,要做一个正人君子,咱们要爱党、爱国、爱社会,等等。在人世间形成的一切的观念、标准、记忆,核心一定是建立在自我之上的,一定有一个“我”,去完成这些善举和善行。佛法告诉我们的是——身心如幻,自我本身是虚幻的,因为自我的分别而产生的这个世界,也是虚幻的,我们要从虚幻当中解脱出来,离幻即觉,这个才是修行。所以,佛法整个修行的核心,就是出离心。

如何去圆满出离心,如何去实践这个出离心呢?那么就是,对于你的意识概念和情绪感知的选择。你是相信佛讲的,还是相信人世间的科学、人世间的理论?你是相信去掉自我的保护之后,你将可以获得永恒的平安,还是相信你的自我体验的维护,一定要在维护自我欲望体验当中,寻找自我的存在感?这个就是你选择的时候。

选择就是修行,修行不在打禅当中,不在看法当中,不在大礼拜当中,也不在抄经书当中。修行就在你对人生的态度方向选择当中,修行就在你的情欲执着和放弃自我的信仰当中去选择。别人骂你了,让你不舒服了,首先你要做的,不是去分别对与错,不是去想这人多么讨厌,不是被你讨厌别人的心和情绪带着走,而是要宽恕。有什么法门可以让一个人即身成佛、一世解脱?就这两个字——宽恕。宽恕当中有忏悔,宽恕当中有祝福,宽恕中是上主永恒的平安,宽恕是诸佛无尽的智慧。宽恕——去宽恕别人,宽恕自己,宽恕当中才会有绝对的安全感。第一个就是选择。

第二个,就是要海量学法。人的心灵攀缘人的意根形成了概念,这个概念又将人的体验凝聚成了名相,概念和名相的相续形成了我们的记忆和思维。人世间的人,是永远不可能知道这个结果的,不可能知道世界真相的。你们以为,是你的眼睛看到的这个世界啊?眼睛只能看到光,眼睛只能摄取光线的投射,光线透过你的视网膜,在你的大脑,通过视神经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电信号在你的大脑中央视神经这个地方,再把它还原成为了视觉信号,才能够在大脑深处显现,你才能够看到图像的。你看到的世界,是你的心灵习气凝聚成体验和意识概念的相续,而产生的名相,各种不同的名相,聚合起来而成为的世界。

所以,世界根本不是你的眼睛看到的,是你的意识和体验聚合而成的名相累积起来的。你们好好想一想,人类,真是像释迦牟尼佛讲的,活在无明当中。你真的是要相信我说的这一点,因为我说的是事实。你现在看到这个房子,你首先想到这个房子的同时,一定是这个房子的名相——有墙壁、有地板、有装饰物,这个装饰物的概念是什么——这个是桌子、这个是地板、这个是墙壁,这些都是概念。而伴随概念的,一定是你心灵对这些具体物品不同的凝固体验,每一个体验对应一个概念,每一个概念携带着一个体验,不同的体验和概念聚合在一起,这才有了你所说的房子。这个根本不是你眼睛看到的,而是你的记忆调动着概念,体验凝聚着觉受,跟概念结合在一起,才会有一个你所看到的房间,你坐着的椅子,你扶着的桌子,你看到的灯管,以及看到这一切的心灵里面的认知。你认知这一切都是存在的,你才会调动意识去分别,如果你认知这一切都是虚幻的,你一定不会去分别。

只有梦境当中,沉沦在梦境当中的人,梦里面的剧情才可能去伤害到那个执迷梦境的人,在梦境里面清醒的人,怎么可能会被梦境的剧情所伤害呢?昏沉是伤害不了清醒的,习气是伤害不了清澈的,意识是伤害不了安全的,你的身心是伤害不了觉知的。所以,你要保持在内心觉知绝对安全的清醒当中去,那就是修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