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岁男孩带进女更衣室?!家长的无意识不能成为借口

 医生妈妈欧茜 2021-06-15

把10多岁的男孩带进女更衣室,既会给其他女性带来困扰,侵犯她们的隐私,也会给自己孩子造成伤害,影响他们树立健康的性别意识。

就像一位在女更衣室遭遇“大男孩”凝视的女性所描述的:

“我闭着眼睛坐在板凳上洗头,腿分开着,洗好头一看,一个男孩蹲着看我私处,JJ还翘起来了,我很生气也很屈辱”。

她叫来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说小男孩“还小,管不了”。她向男孩母亲要公道,却受到了冷嘲热讽:“孩子又看不懂的,就你金贵怕看”。

窜上热搜的这个案例当然是极端情况,但现实中,已经上小学的男孩带进女更衣室、女厕所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能理解妈妈独自带男孩出行时的不便,但希望家长们能充分认识到孩子性别教育的重要性。


树立性别意识

家长是第一责任人

帮助孩子树立性别意识,既是让孩子懂得自我保护,也要让TA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前者几乎人尽皆知,后者却时常被家长忽略。

“孩子还小,他看不懂”“他还分不清男女”“孩子这么小,看一下怎么了”...

一句句理直气壮的反驳,暴露了其浅薄的性教育观念。被挂上“无知”、“单纯”免死金牌的孩子,一次次上演扰人的闹剧:

在这些给公众造成困扰的案例里,家长忽视性别教育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

一再推迟性别教育,于孩子、家庭乃至整个社会来说都是有害无益——

  • 孩子不懂尊重异性,被早早贴上“猥琐”“好色”的标签;

  • 家长因为“教子无方”,成为他人眼中没素质的“熊家长”;

  • 被侵害权益的当事人,受到精神伤害和道德绑架的双重夹击;

  • 部分关注事件走向的公众,在一次次舆论激荡中逐渐漠然,习以为常...


如果早在孩子性别意识萌芽的时候就做好性教育,这一切或许便都不会发生。


什么时候帮孩子

树立性别观念

答案是:越早越好。

当你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他可能就已经具备分辨性别的能力。

研究表明,宝宝2岁的时候会形成性别观念,可以正确使用“男孩”和“女孩”之类的词语确定基本的性别范畴。

3岁以后,父母与异性孩子相处时就要开始逐渐建立界限,比如说减少异性亲子共浴和不要带孩子进入异性公厕。

孩子性别意识的建立与后天环境因素密不可分,如果家长予以错误的引导或者缺乏这类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会造成危害。

除了前面提到的“给周围人带来困扰”、“削弱自我保护能力”,还可能导致孩子对自己的性别认知产生偏差,进而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比如出现性别认知障碍,并因此而纠结痛苦。


如何做性别教育
家长关注几点


正确的给小朋友树立性别观念,家长们需要言传身教,注意以下几点:

在家: 

  • 避免在孩子面前只穿内衣裤走动甚至裸体出现;

  • 在私密的空间给孩子换尿布、洗澡,不要给孩子穿开裆裤;

  • 同性家长有义务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器官,区分男女性的不同;

  • 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减少异性亲子共浴;

  • 孩子上厕所洗澡时要关门;

  • 异性家长在如厕的时候要关门,教会孩子看到异性如厕的时候要回避。

在外:

  • 尽量不带孩子去异性公厕或公共澡堂;

  • 避免或阻止异性与孩子之间不恰当的亲昵行为。

说回到异性父母带孩子出门如厕难的问题。男孩子大了(3岁以上),妈妈带去女厕所的确是会有点尴尬,即使自己不在意,我们也需要考虑他人感受。在这里我提供几个建议:


✔首选家庭卫生间或者第三卫生间。
✔让男宝宝尝试自己去男厕,妈妈守在门口,可以用声音和孩子交流,安抚他,给他自信。
✔如果担心孩子搞不定,可以请路过的男士帮忙,可以优先找有女士同行的男士帮忙。


医生妈妈写在最后

孩子在父母眼里不管多大都是个宝宝,但我们也千万不能因为“我认为他还小”而错过了最佳的性教育时间,有时候孩子成长的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

6月1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并发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要求学校开展性教育。为了解决异性父母带孩子出门“如厕难”的问题,很多城市也开始普及家庭卫生间与第三卫生间。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更应该把孩子的性别教育作为己任。

别等亡羊补牢才说性教育做得太迟,最好的开始时间不是等孩子几岁,而是就在家长醒悟的那一刻。

作为医生妈妈,我强烈建议——就现在。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