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8度高温天百年老屋,8旬老人睡觉还要盖被子,上演冰火两重天

 skysun000001 2021-06-16

近日,摄影师一行人在河南省豫西大山中采风,听村民讲深山之中隐藏着一个古村落,里边的民居建筑精美,冬暖夏凉,至今还生活着10来个老人居住养老,古村落已经被当地政府定为保护单位,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开发,听到这个消息大家便驱车前往一看究竟。

小小的古村落建在半山腰,一条不太起眼的水泥小道通了进去,穿过一个黄土洞口,拐过一道弯,30米的距离便是村头,下车环顾四周,看见了只有2条巷道的小山村,村口第一家的古民居大门楼下坐着一位8旬老奶奶,看到我们进来客气地打着招呼,热情地邀请大家回家喝水凉快凉快。高大的古门楼看上去很有气势,从墙砖上观察至少为明清建筑。

奶奶说自己姓吴,今年86岁,21岁嫁到这里,在小山村生活了60多年,这古村老宅自己也讲不清历史,记得自己当年嫁过来的时候,小山村大约就是二三十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是老房子,人口大约有300多人,近几年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在山外市区买下了新房子,几乎都搬迁了出去,村子里留下的就是不到10个老人在这里养老,老人们不想离开老家的原因有2个,一个就是城里生活不习惯,没有农村自由,其次就是都不舍得自己的老家,这里是养老的好地方。说话间88岁的老爷爷也走了出来,他耳朵有点笨,只是笑呵呵地看着我们聊天,似乎对我们的聊天无动于衷。

吴奶奶家的老宅是个四合院,W老师见多识广,他说据他的观察应该是明清建筑形式,是个很典型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民居,看山坡一面借助地理条件挖了窑洞,其他三面都是砖瓦木料房子,特别是北房前的走廊下立着粗壮的木料柱子很有气派,在当年应该就是个大户人家,建筑形式独特,这里一定是个有故事的院子。

吴奶奶看上去就是个精明能干的家庭主妇,院子里挂着10多件今天刚刚洗过的衣服,院子里摆放着一些自己养的花花草草,整个古院落打扫的干干净净,看到我们拍照便上前给张爷爷整理衣服,一个细小的动作便看到了两位老人家恩爱一生的缩影。奶奶说自己的几个孩子都生活在城市里,他和老伴曾经去和孩子们生活过一段,可是很不习惯,便闹着回了家,孩子们不放心,经常回家看看他们,这不最近孙子回来了,已经陪着他们住了好几天,老房子看上去没有城里楼房阔气,可是住着很实用,不用花钱装空调,夏天里边冰凉,睡觉还要盖被子,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W老师说刚才他看过车上的温度提示为车外温度38度,现在走进老人的小院子里都觉得很凉爽,这百年老屋里肯定还要低好多度。奶奶听她这样忍不住地点头,随后再次邀请我们到房子里凉快凉快,感受一下山中避暑纳凉的效果。

走进老人家的老屋房间,出乎大家的意料,外边看着高大的房子里边空间小的惊人,更让人惊讶的是一股凉气瞬间包围了身体,刚才还热汗满身遇到凉气,便有了冰火两重天的感觉,甚至把W老师吓得跑出了屋子,他说热热的身体立即在房内降温怕受不了,没想到老奶奶笑了,她说你们放心,老屋里冰凉是自然状态,却没有一点潮湿感觉,对身体没坏处,他们住了几十年从来都不会感冒发烧或者身体不适,这就是老屋子比空调房子好的优点所在。

接着奶奶给我们讲了老屋之所以在暑天还是冰凉世界的原因,她说第一个是老房子的建筑结构是青砖黄土,从前的人建筑房子一般基地和墙体四周多为青砖,墙体基本都是用厚厚的黄土泥基子建成,墙体表面还有黄泥包裹一层,这样的隔热效果非常好,第二个是房子的顶部是个二层阁楼,里边是堆放杂物的地方,也形成了隔离层,第三个就是室内还特意用木椽做了夹层,进一步缩小了空间,这就是你们看到的房子外边高大室内很小的原因,这种特殊的处理方式压缩了空间,却给房间保温创造了有利条件,保证了室内一年四季都是恒温。

我们仔细地观察了老人居住的房间,上方用木料木板搭建的顶棚很有年代感,小小的窗户上已经能看到厚厚的黄土墙体,原本不太大的房间被一个土炕占据了一大半的空间,炕与顶棚愈发显得狭窄,似乎大个子站立都有点困难,听了奶奶的介绍,我们对她分析的原因持赞同意见。

在老人家的小屋里凉凉的感觉很舒服,待降下体温大家又在院子开始拍照,仰观老房子上边的二层阁楼非常明显,房顶山坡的绿树清晰可见,大大的树冠绿叶遮盖在房子顶上,想必这也为老房子的清凉恒温提供了条件。

奶奶家的门楼对面房子的墙体上还保留了一个砖雕的神龛,这里应该是土地爷的府邸所在,老人家说自己还是不知道有多少年历史,反正有些年代以前,曾经有人出价想购买,自己没有答应。

吴奶奶和张爷爷家的老宅是村口第一家,内外保存得相当完整,墙外我们看到了钉在上边保护牌匾和荣誉,奶奶将我们送出巷道里嘱咐我们暑天一定来避暑纳凉,好好感受一下深山老屋的清凉世界。据当地影友老师介绍说,这个古村落相传在东汉年间就是一座兵营,历经数千年变迁才留下现在的模样,高门大户的四合院子就是传统建筑民居形式,其冬暖夏凉四季恒温的老屋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来到这里便能与古人对话,寻觅古人留给我们的生活方式。最后我们祝愿两位老人家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请点击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