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义津往事(16) | 故乡的小猪贩子

 文乡枞阳 2021-06-16

各位朋友,您还记得故乡挑小猪的吗?他们那卖小猪的吆喝声,也曾是故乡一道靓丽的风景。

小时候,家里每年都养猪,年一过完,继母必买一头小猪回家,精心喂养,比伺候儿子还用心周到。惹得我和妹经常嫉妒,我们的待遇还不如这头小猪呢。也难怪,因为这头小猪,寄托着全家的希望和梦想。没有它,过年的肉从何而来?没有它,过年做新衣的钱又出自何处?没有它,那一屁股债何日能还?还有许多,许多……

继母养猪很有一套,猪圈的稻草铺得老厚,很干燥,很柔软,很温暖。猪食也是丰富多彩,主食副食齐全,力求营养平衡。小猪有如此好的生活条件,自然养得细皮嫩肉,背阔腰圆,走起路来也摇摇晃晃,憨厚可掬,敦实可爱。

继母买猪很少在下街头小猪集买,因为这样可以省去小猪集要收的交易管理费,直接在小猪贩子那里买,可以讨价还价,还能把秤秤好点。继母在老家人称“小排刀”,账算的“精”着呢!

我家的门口经常有挑小猪的经过,经常看到每只篮子里有二三头,多的四五头。一路走一路吆喝,卖小猪哟!卖小猪哟!从那声嘶力竭的吆喝声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辛酸和无奈!那沉重的担子,常常压得他们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小腿肚子都青筋暴起。随着前进的脚步,那副担子还发出有节奏的咔吱咔吱的响声。

卖小猪的多为年富力强的壮汉,因为他那担小猪少的也有八九十斤,多的有一百多斤,一般人是吃不了这苦的。他们挑着这付重担走遍千家万户,穿行于村庄田野,确实不易。

有一回家里买小猪,父亲和继母发生了争执。继母在算完账后非要少人家一块钱,理由是小猪吃得很饱,屎没拉,尿未解,重量上吃了亏。这套说辞到底能不能站住脚?当然只有继母自己知道了。父亲则不同意这种做法,说人家卖点小猪也不容易,何必要少人家一块钱呢!那时一块钱是很值钱的,可以买一斤多猪肉、十斤大米。加上继母平时就很节俭,一块钱相对于她而言,那是一个很沉重的天文数字。场面很是尴尬,最后卖小猪的说,算了算了,你俩别争了,我卖点小猪也确实不易,一天跑到晚不知能卖几头,搞不到什么钱,饥不得食,渴不得饮,吃的是人饭,出的是牛力,肩膀皮都磨出血了。有时小猪病了,有时小猪跑了,真他妈的想上吊,一死了之。我知道你们也不容易,“长”子弯弯腰,矮子垫垫脚,我少收五角,你也让五角,和气生财。一席话说得母亲沉默了,事情得以圆满解决。

这个卖小猪的其实并不遥远,就在老牛集往北一点的朱公村,从此以后,我家每年的小猪生意就非他莫属了。

若干年后,我参加了工作,有一次开车到祁门县山里拉木料,又碰到了几个家门口挑小猪的。我很惊讶,你们的小猪怎么卖得如此之远?他们告诉我,现在门口的生意不好做了,没办法只好乘大货车到处跑 。

原来,他们卖点小猪,也被定性为是走资本主义。

好多年都没有看到挑小猪的了,我时常感叹,过去人们想搞点饭吃是多么的不易!卖小猪那艰难行走的身影和那声嘶力竭的吆喝,常常激励着我,为了生活,我必须努力,必须顽强拼搏。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