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抽丝剥茧,剥离“优质客户”的虚假外衣

 寂寞红山 2021-06-16

审客儿Thinker

案例闪回

2014年11月,某经营机构上报**公司1亿元综合授信,授信方案为出口信保项下贸易融资。

根据经营机构调查的资料,客户的基本情况及财务情况如下:

申请人总部位于A地,注册资本2.1亿元,其股权较为分散,最大股东为***能公司,持股22%,***能公司为申请人法人代表夫妇控制,是申请人的实际控制人,其它股份为自然人(主要为企业管理层构成)、知名风投公司、上下游企业(包括韩国三星集团的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的子公司)等持有。

申请人在A地拥有生产基地3个,拥有锰矿矿山一座,是一家从事锂电池正级材料生产的专业厂家,拥有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等锂电池正级材料1.5万吨的产能,原材料氧化钴、碳酸锂等来自国外,其中氧化钴来自股东五矿集团在非洲的子公司,主要产品钴酸锂60%以上销售到韩国三星、LG等国际知名企业,其它销往比亚迪、深圳比克、天津力神等国内知名汽车及电池厂商,上下游合作多年,关系稳定。

合并报表主要财务指标如下(单位:万元):

图片

从申请人基本面来看,产品为锂电池的核心原材料,在3C(手机、平板、手提电脑)及新能源汽车方面需求量较大;从其股东来看,除实际控制人外,韩国三星集团和中国五矿集团的子公司和知名风投企业均已参股。申请人上下游客户相对稳定,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渠道也相对稳定。从提供的审计报表来看,申请人的资产、收入、利润逐年稳步增长;偿债能力指标虽有所下滑,但整体水平仍然良好;应收帐款、存货周转速度、毛利率、销售利润率也比较稳定;经营性净现金流量高于净利润,盈利质量较好;因此从财务指标判断,申请人经营状况稳定,盈利能力稳定,现金流充裕;到授信申报日止,已有多家银行介入授信,授信额度合计已达10亿元,是各银行争抢的优质客户。

从申报方案看,授信方案为出口信保项下贸易融资。经营机构认为申请人销售收入高,年销售收入突破13亿元,60%的产品出口国际知名企业韩国三星集团,下游实力很强。银行介入其发票融资,锁定下游交易对手回款,控制第一还款来源;另外客户可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可相对有效防范下游客户回款的信用风险。

疑点回顾

疑点1

银行负债增长幅度远高于销售收入增长

根据合并报表显示,2011年至2013年,申请人销售收入增长44%,银行刚性负债增长181%(无长期银行负债),2014年半年报银行刚性负债继续增长35%,销售收入按全年折算来看,仅增长11%,明显低于银行刚性负债增长。

根据企业负债和销售收入的变化趋势,要求申请人补充提供近期10月份月报表,同时在征信系统重新查询了客户征信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10月份,申请人的短期银行借款已经攀升至14.5亿元,使用的授信产品全部为流动资金贷款,而销售收入根据时间进度推算,与上年基本持平,数据如下:

图片

疑点2

销售收入、利润无纳税凭证佐证

申请人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各家银行流水,从银行流水来看,直接回款较多,大部分来自三星集团。客户经理解释,申请人在各银行授信大部分采取贸易融资方式,如果没有真实的贸易背景,难以融资,因此客户经理判断申请人的收入和利润是真实的。另登陆人行应收帐款质押系统查询,多家银行对申请人应收账款已质押登记。因此从融资情况看,申请人来自三星集团的销售收入应该属实,但尚不能证明其全部收入及利润的真实性,评审要求申请人提供企业纳税申报表、增值税和所得税纳税凭证。企业提供了本部的纳税申报表,与报表反映收入相差较大。申请人解释差异部分为外地子公司的销售收入,目前无法提供,同时企业也没有所得税及增值税纳税凭证,一个年销售收入13亿元和上亿利润的企业,为什么没有增值税和所得税纳税凭证?

疑点3

存货异常增长、存货结构不合理

从存货科目来看,2012年、 2013年、2014年6月底存货科目余额分别为2.8亿元、3.5亿元、4.5亿元。2014年6月底存货相对2013年底增长了1亿元,增长幅度30%,明显高于销售收入增长。评审查询2013年审计报告存货科目结构,其中产成品达1.55亿元,产成品占存货总量的一半,为什么企业有如此多的产成品?

疑点4

应收帐款结构与实际情况不符

根据调查资料及申请人与三星集团签订的购销合同显示,2013年销售到三星集团的收入为8.1亿元。购销合同显示其付款周期约三个月。客户经理反映三星集团为大公司,付款非常规范,都是到点按时付款,因此评审推算三星集团应收帐款年周转次数在4次左右,进而测算年末应收帐款应在2亿元左右;而其报表显示对三星的应收帐款余额仅8626万元,为什么大幅低于测算数?

疑点5

在建工程科目长期保持在2亿元以上,且逐年增长

从在建工程科目来看,2012年、2013年、2014年6月底科目余额分别为2.3亿元、2.7亿元、3.2亿元,逐年增长。根据客户经理调查反映,客户1.5万吨锂电正级材料产能只利用1万吨左右,产能较为充足,生产线已经建成,并没有大额投资,为什么在建工程科目长期有大额余额且不转固?

疑点6

无形资产中有大额开发支出

申请人2亿元无形资产中有1.2亿元的开发支出,根据调查反映,申请人技术标准均为三星集团提供,按三星集团的标准进行定制化生产,其生产的产品型号有限,生产线经过三星集团认证并接受其随时抽检,因此无须进行大规模的研发工作,无形资产中为什么列入如此巨大的开发支出?

现场调查回顾

针对上述发现的疑问,评审经理与经营机构负责人一同前往申请人经营场地现场调查。

异常1:沙发破损

企业办公楼一楼大厅的沙发表面陈旧,皮层破损。会议室椅子皮层也全部破损,且海绵外露。生产车间换衣、换鞋、戴帽非常规范。从参观情况判断,企业管理较为规范,为何企业不顾形象使用破损的沙发和椅子呢?

异常2:客户答非所问或者无法解释

参观完现场,申请人的财务部长与评审经理进行了交流。

1.对银行负债大幅增长的解释:

申请人2011年募集风投资金5亿元,陆续使用,2013年风投资金已用完,所以陆续向银行申请增加授信。针对2014年大幅增长授信,主要原因是为了提高产品品质,碳酸锂全部转向国外进口,运输周期延长2个月,资金需求增加。

针对财务总监的解释,评审提出疑问,从财务报表反映的数据来看,2011年到2014年6月,银行短期借款增加6.8亿元(全部流动负债也是增加6.8亿元),而流动资产只增加5.2亿元,说明银行短期借款并未完全参与流动资金周转,而被挪用;从风投5个亿资金用途来看,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科目只增长4亿元,说明风投资金也并未完全固化;从2014年报表情况来看,销售收入并未大幅增长,即使运输周期延长2个月,反映在预付帐款和存货科目资金占用只增长了1.1亿元,并不需要增加7.3亿元银行借款,财务部长回答企业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具体也不好说。

2.对存货中产成品的解释:

客户解释电动汽车受政策推动,需求量大增,为应对市场需求,开发了较多型号的电动汽车用电池材料,每个型号均配备了大量的存货,以满足随时的市场需求。评审经理询问这些产品是什么容器包装的,客户回答是1000公斤的圆桶,评审经理按其产成品科目余额和产品的市场价格推算,总重量应该在1000吨以上,桶装应该在1000桶以上,评审经理要求现场查看该批产成品,财务部长沉默不回答。

3.对无缴税凭证的解释:

根据现金流量表反映,申请人缴纳各项税费2189万元,评审要求提供缴税凭证查看。财务部长解释增值税由于公司产品大部分出口,出口退税将销项税直接从进项税中抵消,因此实际并没交什么增值税。评审进而询问,国内销售部分应该要交增值税,财务部长回答这一部分也一并抵消了。对所得税的解释为:2008年企业建厂时,税务局承诺可以用固定资产投资抵所得税,因此一直在抵扣,目前还没抵扣完,因此没交所得税,评审要求提供相应的依据,财务部长解释说是口头承诺的,没依据。该种解释明显与税法不符且无法提供证据证明。

4.对三星集团应收帐款的解释:

财务部长解释,2013年底三星因产品质量问题退了一批货,因此冲减了应收帐款,对于细节不愿多谈。

5.对在建工程一直挂帐的解释:

**基地一直在建,因此未结转。

6.对无形资产中的开发支出解释:

企业将研化过程中的一些费用资本化,这也是会计准则所允许的,评审询问是哪些产品的研发,能不能提供具体的费用开支帐目,企业无法提供,最后委婉地承认,企业为将报表美化,将一些费用进行了资本化挂帐。

同业走访释疑

图片

为彻底了解申请人的真实状况,评审走访了当地锂电正级材料龙头企业B公司,与其财务总监进行了交谈,其对申请人如此评价:A公司这么多年来基本上只做韩国三星集团的业务,在技术上按照三星集团的标准进行定制化生产,满足其某款或某几款手机的电池材料供应,这些型号的正级材料三星集团本身在韩国和中国也有工厂可以生产,但由于技术含量不高,为达到效益最大化,因此全部交给国内的企业生产,自己仅研发和生产高端产品。国内企业按要求进行定制化生产,当外销量比重达到一定比例时,企业基本上丧失了创新能力。且三星集团要求供应商每年下调产品价格,降低供应商毛利,即使是供应商亏损也毫不手软,因此A公司做三星的业务是不赚钱的。2013年底,A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擅自更改了产品配方,造成质量事故,三星集团某款手机全部停产(该款手机由于市场销售增长太快,三星还来不及准入其它供应商),三星立即派出10多人的专家组进驻A公司,查找原因,对生产线调整改良,将其供应的产品全部退货,给A公司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图片

真相还原

图片

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和对申请人现场及同业的走访,评审对申请人作出综合判断:

2011年,申请人从风投募集的资金进行固定资产投资,购买猛矿,建设生产线,建设生产基地,资金不断固化。

近几年来,申请人一直按三星集团的定制标准和订单进行生产,销售规模不断增大,但由于三星集团的强势地位,销售价格和毛利不断下降,所经营的产品一直在亏损,为了维持经营和资金链不断裂,不得不接受三星严苛的条件,借助其销售流量进行贸易融资,但因销售的产品没有利润,因此无需交纳增值税和所得税,为美化财务报表,通过将费用资本化、少计成本等方式,掩盖亏损,虚增利润。

2013年底三星集团的退货给申请人造成重大损失,申请人虽未透露具体数字,但从产成品科目判断预计在亿元以上,由于经营亏损、三星退货损失等叠加影响,现金流非常紧张,无钱更新办公用品,为维持经营,只能不断增加银行负债弥补资金的亏空,部分银行的流贷与贸易融资实际上构成了重复融资,流贷被挪用。

由此评审判断,按目前的状况,该企业经营必难以维持,对此笔授信进行了否决。

2015年8月,申请人由于资金链断裂,在2015年6月底已经停产。同业的存量贷款正在重组。

案例启示

图片

1.注重细节,不被表象所迷惑

评审需注重细节,善于发现企业财报中科目细小的变化,推敲变化的逻辑,不被客户实力、行业、股东背景等光环所迷惑。

图片

2.现场调查,交叉验证是良法

现场调查,做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对发现的疑问,采取现场观察、高管交谈、竞争对手走访等方式进行交叉验证,最终找到疑问的答案。

图片

3.敢于怀疑,寻找真相

对表面优质和同业追捧的客户,要敢于怀疑,重视证据,理性分析,找到每个疑问的真相。

图:pexels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