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泻心汤是一种古法药方,在《伤寒大白》、《伤寒论本义》、《古方选注》、《医宗金鉴》、《伤寒论》中均有记载。用来治伤寒汗出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噫气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
现代临床上用来医治胃脘痛、胃下垂、胃扩张、慢性胃炎等疾病。
【原文参考】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泻心汤方
生姜四两(切)、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配伍】生姜泻心汤和中降逆,散水消痞。本方即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两,另加生姜四两组成。
方中重用生姜为主药,取其辛温气薄,和胃降逆,开结散水;半夏辛温,与生姜相配,可增强降逆和胃、开结宣散水气之力;黄芩、黄连苦寒,清热化湿消痞;干姜辛热气厚,守而不走,温中阳散寒化饮;人参、大枣、炙甘草甘温补脾益胃,以运中土。本方与半夏泻心汤功效基本相同,仍属辛开苦降,寒热并用,和中消痞之法,但其散水降逆之功尤著。
【功用】和胃消痞,散结除水。
【主治】伤寒汗后,胃阳虚弱,水饮内停,心下痞硬,肠鸣下利;妊娠恶阻,噤口痢。现用于胃下垂、胃扩张、慢性胃炎等属胃阳虚弱,水饮内停者。
【各家论述】 1.《伤寒大白》:泻心汤五方,三方皆用干姜、半夏、黄连、黄芩,两热两寒,豁痰清热。此方因汗出表解,胃阳虚,不能敷布水饮,腹中雷鸣而下利,故用生姜佐干姜和胃阳,此以痰热方中化出逐寒饮之法。
2.《伤寒论本义》:雷鸣下利,亦是中气运行不健之故,鸣则为虚,利则为实;痞硬少气为虚,干噫食臭为热。虚热二字,合成此证。此生姜泻心以苦治热,以甘补虚,以辛散痞,为对证之剂也。
3.《古方选注》:泻心汤有五,总不离乎开结、导热、益胃,然其或虚或实,有邪无邪,处方之变,则各有微妙。先就是方胃阳虚不能行津液而致痞者,惟生姜辛而气薄,能升胃之津液,故以名汤。干姜、半夏破阴以导阳,黄芩,黄连泻阳以交阴,人参、甘草益胃安中,培植水谷化生之主宰,仍以大枣佐生姜发生津液,不使其再化阴邪。通方破滞宣阳,是亦泻心之义也。
4.《医宗金鉴》:名生姜泻心汤者,其义重在散水气之痞也。生姜、半夏散胁下之水气,人参、大枣补中州之土虚,干姜、甘草以温里寒,黄芩、黄连以泻痞热。备乎虚、水、寒、热之治,胃中不和下利之痞,未有不愈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