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争鸣:或明或暗一群狗

 忧郁的妖精 2021-06-17

前情

第46集 新睚眦必报:天狗食日

或明或暗一群狗

何争鸣

我们现代人都知道日食是一种自然天象,也就是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月亮就挡住了太阳的光芒,形成日食,民间常称作“天狗食日”。然而,这种自然现象在相信“天象象征祥瑞和祸端”的古时候却是天大的事,因为太阳是帝王的象征,发生了日食,也就是“侵日”,意味着天子将会面临巨大的灾难,必须要祈福避祸。因而在本章中,作者用“天狗食日”来比喻封建帝王皇权旁落就顺理成章了。

文中或明或暗地呈现了三段“天狗食日”的情节,然而,从中我们并没有看到权臣的飞扬跋扈和帝王的软弱可欺。作者通过巧妙的叙述和情节重塑,将“睚眦必报”这段动人的历史故事贯穿于“天狗食日”的天象之中。读者只有顺着线索按图索骥,巧妙辨识才能寻找到真相。

一场剧烈的头脑风暴过后,笔者作出如下推理:

第一只天狗指的是宣太后、穰侯魏冉等“四贵专权”。范雎大摇大摆地“误入”后宫,“偶遇”秦王,并非路痴,只是为了抛出那句“只闻秦国有宣太后和穰侯魏冉,不闻有秦王”。可以把这看做是一场炒作,一次成功的自荐求职案例!一语中的,这句话正中秦王痛点,成为开启范雎富贵之门的敲门砖。这个刚刚从鬼门关爬出来的落魄难民,摇身一变成了秦王最赖以信任的首席权臣,并携手秦王,击败了蚕食王权的“四贵”,终于让“太阳”重见天日——秦昭襄王摘掉了“傀儡”的帽子。 

第二只天狗是谁呢?正是范雎。不对吧,范雎不是帮着秦王打狗吗?怎么自己又变成狗了呢?历史的确很诡异。秦王在范雎的协助下,剪除了太后势力,驱逐了穰侯魏冉,恢复了王权。然而,新晋宰相范雎也不肯屈居人下,再次将秦王送上了“傀儡”的宝座。这从魏国使臣须贾为代表的使者,需要拜见的不是秦王而是“张相国”;张相国也可以大摆国宴,代替秦王招待各国使臣,可见一斑。进一步看,范雎为了个人恩怨可以发动秦军征讨魏国,并以获取魏齐的“狗头”为止战条件,这就是携国之重器公报私仇的僭越行为了。因此,说范雎是另一只天狗毫不为过。

最后一只天狗,形象不十分突出。也许是适逢阴天,需要拨开云层才能一窥端倪。它是谁呢?善于举一反三的你一定猜到了,正是秦王本人。有意思,之前的太阳和天狗彻底交换身份了,这是什么情况?原来,范雎协助秦王打跑了四狗(贵)后,不但自己摇身一变成了另一只狗,还致力于将秦王也变成一条更大的狗。秦王本身就是王了,他总不能自己吞自己玩吧,也不能像老顽童周伯通那样左手pk右手。范雎也没那么无聊,他是通过施展“远交近攻”的策略,助秦国逐步吞并六国,让秦王代替周天子担负起照看九鼎的责任。故事的最后,以一种黑色幽默的笔调,描述了一个血腥残酷的场景:范雎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魏齐的人头,昔日的痛苦与复仇的痛快一并袭来,他陷入了半疯状态。而魏齐似乎也并没完全死去,瞪着惊恐的大眼凝视着刽子手范雎,那表情,就像是老百姓看见天狗食日一般……作者这些看似随意的安排,实则藏着“伏线千里”的巧妙用心。魏齐之死,并非仅仅是他和范雎的私人恩怨所致,也是强秦逐步吞噬中原各国进程中的一个缩影。放小了看是一场私人争斗,放大了看是一次政治事件。秦国借替范雎复仇的机会,狠狠地踹了阻碍统一霸业的一块绊脚石——魏国一脚,彰显了国威,震慑了六国。之后,秦国采用范雎的金点子,逐步实现吞并六国、建立统一王朝的宏伟目标。这个时候,太阳不再是一个,而是象征着以山东六国为代表的中原政权,而那只嗜血成性的天狗呢,自然是六国共同的梦魇——大秦国了。

历史是残酷的,范雎的遭遇与复仇满是血泪,而他推动的秦国统一征程更是血流成河。然而,作者的戏说没有一丝沉重感,诙谐风趣,俏皮滑稽,让这段传奇的历史故事,在我们心里轻轻松松地扎下根来。

刊发于2021.6.18《劳动时报》三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