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人毅2015’文化之旅(八)主持学术活动

 新用户7063xyQG 2021-06-17


2015年1月16日在长白山脚下,李人毅主持“人民美术网长白山论坛”

北上南下

/东红

我参加过李人毅先生主持的多次学术研讨会,每一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思路清晰,条理分明,逻辑与思辨能力超强。他在给研讨会作总结时,还能将每一位发言者的主旨要点,一一概括出来。参加李人毅所主持的学术研讨会,不是一种不得不参加的负担,而是一次享受学习的快乐。他主持的学术研讨会,还有一个更大的特点,就是能容百家言,尤其是不因人而废言。

记得2013年春天在南方参加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不想与会者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我当时真的不知道这场面该无何收场,假如真的不欢而散,这该是一件多么尴尬的事啊!只见人毅先生以四两拨千斤之举,给那场火药味十足的争论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当时有部分第一次参加他所主持的学术研讨会的人事后说:我真替李人毅捏把汗。

然而,那场争论却成就了一位画家,当然还是画家本人的坚持与不懈的努力。现在流行一个词汇——活久见,也就是说,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不放弃心中的梦想。

作为学术主持,不同于报幕员,综合素质不全面的人,是无法主持研讨会的,就更别求什么高水平与高质量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都一定要请一位在学术界有声望的人来担此研讨会主持的原因。

李人毅不仅仅是一位画家,他还是一位作家、美术评论家、曾经六年的《美术》杂志编委等等,正是这多重的身份,让他的知识储备,既驳杂又精深。他的评论,既切中要害,又能点出作品的长处,更能总结出画家自己都不知道所运用的是什么技法,同时他又是一位具有亲和力的长者与朋友,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画家都希望李人毅来作自己学术研讨会主持的原因。


美术评论家、画家唐世和在论坛上发言


中国山水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有民在论坛上发言


画家牟成谈创作体会


台上台下热烈互动


参加论坛的部分与会者


参加论坛的部分与会者

20151月,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但也是北方冬雪最好看的时候。在这美丽冻人的时节,由人民美术网主办,中国山水画研究会承办的“人民美术网长白山论坛”在吉林省长白山下松江河镇拉开了帷幕。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福建、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的画家、美术理论家,艺术媒体记者及有关人士参加了论坛。

这次座谈的主要议题是研讨著名画家牟成的“雪境丹青山水画”。李人毅不仅主持了这次研讨会,还在会上宣读了他多年来对著名画家牟成画作的研究成果,并以《技法创新 自成一格——牟成山水探析》为题,把牟成山水画归纳为五法:

一是以土坡焦墨叠皴法,用于画河岸、土坡,以及北红松针叶的表现上,构成了牟成山水的主要笔法。

二是用黑水复加泼墨法泼出来的黑水,有着鲜明的绘画性,营造出了水墨天地的大境界。

三是以造雪擦扫积墨法在宣纸上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雪,此法以淡墨擦之,用笔常以侧锋扫过,表现出雪的质感,再用多层相积的墨色塑造出雪的厚度。画出的雪势各有千秋。

四是以雾罩互渗破墨法画中景。此法运用了传统中国画的浓淡相破,水气互渗之法来营造效果,为自己的山水画造势、渲发,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五是以云山剪影渲染法画远景。是以大笔蘸淡墨横贯画面,写出远山的轮廓和云天的姿态。

上述五法,是构成牟成山水画技法的主体结构,是画家营自己之境,创自己之法,经十余年的实践,基本成定势。牟成的自创之法,易于学习,便于掌握,使以此法画此画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是画家独辟蹊径的一个重要学术成果,从而形成了牟成只此一种描绘雪境丹青的独特画风。

这篇5000余字的评论文章,立即让现场的气氛活跃起来,艺术家们热烈地交流着,畅所欲言,真正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李人毅对画家杨云鹤进行现场采访


李人毅在剪彩仪式上

就在李人毅创作九一八人物肖像画时,忙里偷闲,于315日,又在北京人民美术馆主持了画家杨云鹤的“山水清和杨云鹤山水画展”。

开幕式上,李人毅对画家杨云鹤的作品进行了学术点评,还做了现场采访,与嘉宾进行了交流和互动,尤其是那一片乡愁,更是引起了到场嘉宾的共鸣,并由此升华到学术层面,从而使开幕式洋溢着浓郁的学术氛围。

就在李人毅创作《红灯,海伦抗战人物画传》刚刚结束时,立即北上大庆,于830日在大庆图书馆参加了“国色北归·耿起峰中国画作品展”并主持了《国色北归》耿起峰国画作品研讨会。


李人毅在研讨会开始前的主席台上


美术评论家、画家唐世和(左)在研讨会上发言(中为画家耿起峰)


李人毅在耿起峰画展上讲话


画家耿起峰在画展上致答谢词


李人毅与中学同学耿起峰在一起

在北地家乡寻访当年抗击日寇战场结束后不久,李人毅便受邀前往兴化板桥故里,参加于1016日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兴化郑板桥艺术节开幕式》及《缘结板桥 情系水乡——2015当代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

在兴化的行程是紧张的,但是心情是愉悦的。在板桥故里,他触摸到了文人风骨,他在此歌咏的四君子,就是他那时心境的最好表达。


李人毅在郑板桥墓前


李人毅在笔会上


李人毅在兴化笔会上为所作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即兴赋诗


李人毅在兴化笔会上所作的梅、兰图及即兴赋诗

咏梅

浩浩画魂意笔中,猎猎风骨写书情。

山梅雅集为君首,骨秀文苑颂高风。

咏兰

春花葳蕤崖香时,举目兴化难成诗。

板桥挥毫成三绝,后学无路苦寻觅。


李人毅在兴化笔会上所作的竹、菊图及即兴赋诗

咏竹

水乡往事叙天道,文胆诗心不寂寥。

楚地幽篁正气升,清风万里竹潇潇。

咏菊

巨著凸显水中天,漫步菊径访耐庵。

绝世才情入水浒,千古文脉一线牵。


李人毅与画家罗中凡在兴化笔会上


李人毅在画展上接受记者采访

这是学者李人毅2015’文化之旅的最后一辑,在我们盘点其文化之旅结束之时,也迎来了【印象水墨】发刊100期。在此,我们见证了李先生2015年的成绩单,也收获了【印象水墨】由创建到如今的百辑成果。同时,更感谢微友们的关注,让我们在新媒体中共同成长!

再次感谢微友们的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