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填好高考志愿?

 82年的老周 2021-06-18

【图】Ryoji Iwata

今天,是你陪着老周的第652天


周叔,早上好!

我刚对完高考答案,感觉还行,接下来我可以安心的考驾照、看书、玩游戏了。

关于填写志愿,我想请您点拨一点。我性格较为外向,喜欢与人交流沟通,所以倾向于心理学、公共管理、经济学一类的专业,但爸妈比较关心将来就业的问题,所以我跟他们有点小分歧,希望周叔能够给予点拨,谢谢!

这个阶段,填志愿,应该是每个高考生家庭的头等大事。

这个孩子说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我们就展开说一下。

高中毕业,有一小部分孩子,对某个专业学科,有强烈浓厚的兴趣,这些孩子应该顺从这个热情,填报相关志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助于他们一门深入,成为领域专家。当然,有可能真正读了这个专业,兴趣减少或者消失的情况,那也没关系,把课程学好就是了。没兴趣的事,该做好,就把它做好,这也是应该学会的能力,这能力在以后的人生中用处最多。

而更多的孩子,只想着结束“地狱”般的高中,没明确想过大学要念什么专业。让这些孩子选专业,要么拍脑袋,要么刷刷手机看媒体的推荐热点,要么纯粹是对某个专业的误解(以为好玩)。这时,反而要多听听父母长辈的意见,他们被生活毒打过,考虑问题,至少比较接地气,想的最多的必然是所选专业对以后就业的影响。

选择纯学术的人不会太多,更多的人,大学毕业后就会去找工作。所以,多站在企业用人的角度,尤其是雇主的角度,想想他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样,选专业的原则就比较容易确立。

1.尽量不要选别人依靠天赋就能秒杀你的专业。
比如选中文专业,就很容易犯这个错误。中文专业不仅仅是写文章,但中文系毕业不会写文章,也说不过去。你在985上中文系,文章可能写得还不如一个有天赋的初中毕业生。但如果同样是文科专业,你法律系毕业,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就赢不了你。

2.尽量选只能在大学里能学到的专业。
比如你想学与人多交流沟通的专业,就不符合这个标准。无论哪个专业的大学老师,可能最难教会你的,就是如何与人打交道。不带任何偏见地说,大多数大学老师在与人打交道上是比较弱的,他们也要在工作、生活中自学。相反,比如工程、数学、STEM等硬专业,只能依靠大学里系统的、严格的训练,才能建立基础。所以,当两个专业摆在面前时,选更难的那一个。

3.心理准备:以后的工作极可能与所学专业无关。
这并不是说以后反正要改行,学习就可以随便混混。反而要学好,改行,学习新知识,这本身就需要你有学习能力。学好一个专业,无论你喜不喜欢,以后有没有用,你得到最硬核的本事就是学习能力,它可以平移至学习任何一个新专业、新知识。大学除了把自己的专业学好,你还可以利用大学的便利,尽量多学一些其他知识,建立多学科思维。

4.更早明白:专业只是术,德才是道。
能上大学,尤其是985、211级别的大学,在术上,你已经赢过大多数中国学生,换句话说,无论你念什么专业,都有让人高看一眼的资格,在以后的就业市场有了先手。但,术一定要有德的支撑。

德是什么?一言蔽之,就是对得起信任的能力。

职场的进阶,都伴随着权利的增加,你管的人、事、钱不断地在增加,这就需要你的诚信、自律和主动,才能用好权利。获得信任很难,维持信任更难,一次甩锅,一次谎言、一次耍滑,就会失去信任。没有德,你有天大的才,别人也不敢用。有没有德,短时间看不出来,时间一长,必然会知道,有德之人,一定会脱颖而出,获得尊重和安全,无德之人,一定装不久,风险与日俱增。

德,也需要训练,最后内化成自己的品质,这样才会有长期主义的眼光,既能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也不会因为对手偷奸耍滑取得的暂时领先而焦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